1945年死守克虏伯工厂的“白象”? - 德军缴获的KV-2重型坦克小传

百科   2024-09-06 13:55   陕西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请关注本公众号,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本号连载四年之久的“彩绘中的战争”德国版专辑-《第三帝国征战录》电子文档即将发布

本专辑将收录本号至今已发表的彩绘中的战争系列中所有对应德制武器文章,登场兵器有:

一号坦克C型、二号J型侦察坦克、四号坦克G型、豹式坦克(D型、G型、指挥型)、虎I式坦克(初期型、中期型、指挥型)、六号虎P式坦克、Pz.Kpfw KW-2 754(r)、“费迪南”式坦克歼击车、三号A型突击炮、42型突击榴弹炮、黄鼠狼II型坦克歼击车、38型“诱猎者”式驱逐坦克、sd.kfz.234/4型装甲车、Sdkfz 250/9装甲侦察车、Sd.kfz.232装甲侦察车、PaK 43/3 L/71反坦克炮、Flak 36/37高炮

Fw 190A-2、Fw 190A-4、Fw 190A-5、Fw 190A-8/R8、Fw 190D-9、Fw 190D-13、Bf 109 E-3、Bf 109G-14、Bf 109 K-4、Bf 110E、Bf 110G-4、Ju 87D、Ju 87G-2、Me 262 A-1a、Hs 129 B-2

通过陆空兵器讲述第三帝国6年间在欧洲及非洲的战历、人物及部队考证等等,并同时进行了勘误和部份资料追加,总篇幅约20万字,敬请期待!



2006年-2007年国内模型品牌小号手分别出品了1:35、1:48(小号手副牌Hobby Boss出品)和1:72比例的德军俘虏版苏制KV-2坦克模型板件

在苏芬冬季战争期间,苏军的KV-1坦克面对重兵把守的曼纳海姆防线显得力不从心,前线急需一种配备重型榴弹炮的特种装甲车辆,用于对付混凝土碉堡,以支援KV-1 部队。

然而军方没有选择更实用的常规自行火炮方案,而是研发是以KV-1坦克为主体,搭载152毫米M1938型坦克榴弹炮(M-10T榴弹炮的车载改型,缩短了炮管长度)和新式旋转炮塔的火力改进型,主要用来进行阵地突破。

到了1940年1月末完成了试制车,到了2月又增加了2辆的试制车,立刻被送往战线。2月11日,在曼纳海姆防线的苏玛(Summa)地区首次投入实战。

此车不但火力强大,也有非常厚实的装甲(75毫米厚),在芬军的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的48发炮弹皆命中的情况下,仍不损其战斗能力。由此这种KV坦克的火力支援改进型——KV-2就被军方正式采用。

原先,坦克开发部仅将其命名为“装备大型炮塔版KV”(KV s bolshoi bashnei),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重型突破坦克”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舰”(Дредноут)。

但KV-2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被证明是一只“白象”(欧美文化中“白象”用来形容那些毫无用处但又很昂贵、很古怪的项目),由于车体仍然采用KV-1的底盘,其重量过高造成机动力低下、底盘容易不堪重负而出现机械故障,进而被击毁废弃甚至俘获,过于沉重的炮塔导致有头重脚轻的威胁,因此在车身倾斜(上下坡)时为了避免翻车的危险,因此炮塔也无法旋转。

另外苏联装甲车辆搭载的火炮在122 mm口径以上皆采用弹头与推进药分开贮放的两件式弹药。弹头与推进药分离,各自皆较轻且较短,有助于装填手在炮塔狭隘空间中操作,但初期射速必然较低。

KV-2搭载的M1938榴弹炮主要采用G-530反混凝土半穿甲弹(左),OF-530高爆弹(右)和PB-35半穿甲弹

KV-2车体内部结构黄色标识弹头橙色推进药

KV-2重突破坦克或因炮塔设计不佳而在服役过程中增加一名装填手(苏联其它搭载122 mm以上口径火炮的装甲车辆并无额外装填手的编制)。

此种由2名装填手装填分离式弹药造成火炮射击速度也极慢,在交战中成为致命弱点。

虽然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主力的5 cm坦克炮与反坦克炮不易击毁KV-2,但对车体侧面与炮塔侧面的75 mm装甲并非不能贯穿。服役已久的拖曳式8.8 cm高射炮也KV-2天敌

战争期间德军一直都在大量缴获使用敌军的武器装备来弥补物资空缺。KV-2也不例外。

德军缴获版的制式名称为 Pz.Kpfw. KW II 754(r),括号里的r为德语Russische(俄罗斯), 754为德军内部编号(KV-1的编号是753和755),所以全称意为“俄制754号KV-2型坦克”,德国士兵称其为52-Tonner(52吨)。

但KV-2的主炮只能发射高爆弹及反混凝土工事的半穿甲弹而无法使用反坦克的全穿甲弹并不符合德军预期:其设计定位毕竟是突破坦克,针对的是敌方坚固防御阵地,不适合德军装甲部队惯常采用的运动战。

因此此车在德军阵中主要担负炮兵观测、警备或训练任务,总的使用数量也屈指可数,在装备的最高峰也不超过10辆。目前已知装备过 Pz.Kpfw. KW II(r)的德军部队有党卫队“维京”师、第269步兵师和第66特种装甲营。

由于德军车长习惯对视野有较高要求,所以 Pz.Kpfw. KW II(r)炮塔上取消了侧面犄角状潜望镜,改装德式双开门指挥塔,此部分来自报废的三号坦克或四号坦克。

如下图的这辆Pz.Kpfw. KW II(r)车长指挥塔,从型式上看应该原装备于三号坦克G (中期以后)、H、J、L、M型,或四号坦克E、F、G型。

而在车体后端设置备用弹药携行架,是第66特种装甲营(Panzer-Abteilung z.b.V. 66)中专门装备苏制缴获坦克(Beutepanzer)的第2装甲连部份车体之特征。也就是文章开头模型封绘上的式样。

1942年5月底扩编的第66特种装甲营预计执行赫克力斯作战(Unternehmen Herkules),即入侵马耳他岛。然而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所统领的非洲装甲军团在加查拉之役(Gazala)大胜,进而占领战略要港托布鲁克(Tobruk)。赫克力斯作战因此遭搁置。

1945年4月11日美国陆军第507伞降步兵团占领德国西北部埃森(Essen),发现该城知名的大型武器制造厂克虏伯钢铁厂遗留一辆Pz.Kpfw. KW II(r)。部份文献因而以德军使用该型坦克保卫克虏伯钢铁厂加以渲染。

此辆Pz.Kpfw. KW II(r)俘获于1941年夏德国入侵苏联作战初期阶段,随即后送德国本土巡回展示宣传,之后置于克虏伯钢铁厂直到战争结束。

克虏伯钢铁厂在1945年3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发动的千机大轰炸中已成废墟。4月10日凌晨美国陆军第507伞降步兵团推进至埃森近郊,前哨两辆吉普车驶入城内侦察,回报全无抵抗;翌日该团即顺利占领埃森。

1945年时埃森克虏伯工厂

第507伞降步兵团占领埃森后在克虏伯钢铁厂发现此车,外部有多处弹孔与烧灼痕迹。结合该团占领当地历程,该车车体损伤显非作战导致,而是用作反坦克武器开发测试的证据。

美军克虏伯厂内缴获Pz.Kpfw. KW II(r),这张照片也造成后世各种讹传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