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公炒股 血本无归

职场   2024-09-27 16:42   上海  

历史上很多名人炒股,战绩不一。


科学家牛顿,天才的头脑,疯狂的股民,先盈后亏,炒得一踏糊涂。炒英国南海公司,入市即牛市,赚了一倍,喜气洋洋,沒想到拋掉后涨到8倍,后悔极了。重新买入,泡沫破了,巨亏。


文学家马克·吐温,迫于还债压力进军股市,想要捞一笔翻身,但是一路亏。这个可能是典型的博傻心态。


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业搞经济学研究,业余时间投资投资,品种还很丰富,外汇、大宗商品、股票,都来的。早期利用信贷周期分析大搞投机,赚过亏过。通过实操发现,他对理论再熟悉,也抵不过市场里一窝蜂的情绪,于是提出个结论,“股票市场的人们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是根据他人的行为来作出决定”。凯恩斯经过早期的沉浮,后来逐渐成为经验丰富老道的长期主义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于等待时机,善于积小胜为大胜。二三十年时间,资产涨了25倍。


政经学家马克思,难得的百分百胜率选手,因为炒了一次就见好就收了。他利用老朋友威廉·沃尔弗留给他的900英镑遗产入市体验了一番,以其中600英镑的本金,净赚400英镑,获利颇丰,然后就告别市场安心写《资本论》去了。


说起经济学家,想起上一个时代红过一阵的杨小凯。我年幼无知的时候挺拜服他的学问,什么超边际分析,什么超越新古典经济学框……年纪大一点翻过的书多一点,就发现这位其实就是欧风美雨的教条主义外加读书没读通,翻来覆去的那些经济学观点不过是炒炒西方经济学冷饭,叠床架屋自弹自唱念念古老的经,从这个形而上到那个形而上,哈耶克长哈耶克短的,引一大段也不知道想说啥,逻辑黑洞


他的传奇经历给他其实了了的学问增加了很厚的滤镜,什么中国人离诺奖经济学奖最近之类,所谓的石破天惊的理论在全球化分崩离析的当下也完全无法解释现实也无法用于现实。上个时代短暂地当过弄潮儿,可能也是被一帮文盲文青捧红的吧。


杨小凯炒股水平也十分一言难尽,他出于对自己学问水平的自信,两次炒股(还是期货?),都赔光了,然后打电话给他老婆哭唧唧(是真的急哭了,他老婆回忆文章里写的)。只能说啊,好多名声显赫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天真可爱又搞笑幼稚。杨股民本世纪初有篇著名文章,讲后发劣势,20多年过去了,回头对照一下,水平之低简直不要太搞笑。嗨,但是呢,我以前居然是很认真地读过他,是我自己吃饱了哈。😅


政治家丘吉尔,被纽交所的热烈气氛吸引(今天上交所气氛也很热烈,上午系统崩坏了居然,到下午2点我在这里瞎涂公号的时候还没恢复……),牛刀小试,但是因为过于自信,以及碰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型股灾,就翻车了。


中国的政治人物常凯申,中国第一代股民。年轻的蒋介石从日本留学归来之后,一度在1920年7月开业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以“蒋伟记”的名义炒股。起初赢利,后大亏,1922年春已血本无归。被债主们雇的青帮流氓逼债。


蒋介石求助商界同乡“阿德哥”虞洽卿。虞跟黄金荣相熟,引荐他到黄公馆拜黄金荣为师,以求消灾。蒋向黄递上大红帖子,“黄老夫子台前,受业门生蒋志清”(早年名字),磕头行礼,成为门徒。后来黄金荣设宴招待蒋的债主们,说,志清的债,大家可以来找我要。当然没有债主敢,就这样助蒋化债。后来他送蒋介石200块大洋做路费,让他去广州投奔孙中山。5年之后,“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将军”率部队返沪,老🦊黄金荣连忙去拜见“蒋总司令”,悄悄把门生帖子送还给他。


蒋介石对昔日黄老夫子还是很客气,因为要黄金荣帮他在上海镇压共产党。4月12日,常公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黄金荣派出了许多徒子徒孙屠杀工人纠察队,昔日的门徒也成了他的政治靠山。


最后,东拉西扯想起来,放个前阵子去公司旁边梅龙镇酒家吃饭的图。

这处房子以前叫“萼园”,原属旧上海闻人奚光华(号萼衔)的。他的父亲是颜料行老板奚润如,有两个后来成为商界大鳄的徒弟,一个是“颜料大王”贝润生,另一个是给常公和黄金荣做介绍人的虞洽卿。


1930年代奚萼街遭遇过绑架事件,儿子外甥去光华大学上学途中被绑票了。也许是因为这事,他把萼园转卖给了父亲爱徒虞洽卿。精明的虞洽卿后来把一部分划出开发地产“重华新邨”,那幢红砖房子后来也从豪宅被打造成“一门多户”的公寓。


朝朝小圃花开
更新得不勤快,更新的时候像个话痨~大多数内容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