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和女朋友大吵一架,一顿疯狂输出,细数她的10宗罪,她却一句话将我堵死:
“你不也一样吗?”
我停了下来,想了想,对呀,我不也一样吗。
那一刻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愤怒值从高点坠至冰点,愧疚感瞬间填满胸腔,两股极端的能量交汇于一点,我以为情绪要爆炸了!!!我本人要爆炸了!!!
结果倒是平静缓和了下来。
朋友的一句反问,将我当下的自我觉察,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原来在自以为受到极大伤害时,自我防御机制会使自我觉察失效。
这对我来说很冲击。
因为我愈发感觉到,自己在30+之后的自我觉察能力突破了一阶。常在抛出一套观点前,先行扫描自己,以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害,人呐,永远都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呐。
我回了一句转场的话,企图让凝固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可她大概还没从相互攻击的激烈氛围中抽离出来,对我态度上的转变无能应答,以为我在嘲讽她。
再补充了一句,她才反应过来,我已经开始反思了。
这一次的争吵,除了使我对「觉察」一事,又添一层敬畏之心,也让我意识到一件事情——时刻保持对自身的觉察,是巨大的内心力量,也是与自己长久和平相处的解法。
意识到自己失察,在短时间内恢复觉察。平静下来,承认错误,停止攻击,进而反思。这个回路让我深具安全感,虽然不完美,但我在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前进。
在录第二期播客之前,我读了「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书的核心观点是,我们的社会是由表演构成的(感谢播客对我的鞭策)。
我不是也在播客里说了嘛,自从带着这个结论观察自己,我愕然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成分,比想象中的多太多了。
虽然也曾写下“生活最可爱的地方在于真实,而不是完美”,却也发现,表里不一才是我的日常,自己远没有自以为的真实。
但说来也很奇怪,这个结论让我有了一丝relief,也对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微妙平衡有了新的感知。原来平日里被自己惊到,对自己发出“我怎么这样”的疑问,是相当正常的。
因为存在社会这个舞台,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永远存在着台前与幕后的距离。
而保持觉察,则在当中提供了安全感。
将自己置于第三人视角,反观自己的这场游戏,我玩得超级开心。她没有使我陷入进一步的意识模糊,无法认清自己,反倒使我愈发清醒。
日常表演中蕴含大量关于自身的细节,每日内观的过程,就是在与自己,及周遭环境建立链接。这种从未有过的高度觉察,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刷新对自我的认知。
比如自意识形成之时,我便知道自己是个急性子。但也当作是独特的天性,接受很长一段时间了。近日却有了新的体会。
因为我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倒还好,十二宫里的土象气质会中和火象气质(此处迷信,仅供娱乐)。我总能不厌其烦地雕琢细节,直到合作伙伴发出类似“你真的是狮子座吗”这样的疑问。
但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简直绝了,我连泡咖啡的短短几分钟都心神不宁。
上周我决定安定下来,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
在我又一次对泡咖啡感到焦躁的时候,我放下了手中未完成的咖啡,径直走到我的小房间,一路大口呼吸,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冥想了几分钟,头脑清空之后,蹦出了一个答案。
我发现自己在处理生活琐事时,意识是不在当下的,所以眼前的事情,对我来说才是打扰。我总在想着事情以外的事情,才总是没有耐心完成眼前的事情。
然而一个急性子,却在工作上呈现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是因为高度专注使我平静。
如果在任何一件生活琐事上,都能进入切菜时的那种心流状态——切菜时意识不在当下,可是会失去手指的。那我是不是,就完全有可能开始享受生活琐事本身了——比如说我就很享受专注切菜的时刻。
带着这个结论我再次观察。
在水煮好的一刻,就进入泡咖啡的戒备。观察水流,细嗅香气,突然有一刻,我明白为什么过去总打翻东西,烫伤自己,因为我的注意力永远不在当下。
31岁,我才终于学会了泡咖啡。
这是近期的一个治愈时刻。
我现在将找寻关于自己的答案当作日常,因为我已经明白,当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发生偏离的时候,人会忍不住质问自己,怀疑自己,人的精神经不住这样的摇晃。
这种“偏离病”在自媒体行业就太普遍了。
表演,是自媒体人的日常。表演的同时,还得接受大型审视与批判。
如果将人们的目光比作海浪,人的自我认知就是那座堤。她是保护我们的框架,人为建造,定期修修补补。我经常充当博主朋友们的修补工匠,但我的方法可不是安慰。我倾向于替她们向自身发问,就像我平日里问自己的那样。
因为自我觉察,才是修堤的方法。
我前两年不是写过,我的表达欲在一段时间内降至冰点,因为感觉自己说什么都不对吗。
后来我觉察到,是我无法接受误解和冲突。中国式教育让我厌恶错,然而追求普世的正确答案又真的可行吗?
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大部分是读书时期最困扰我的科目。我越读越发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局限的叙事。
人类不同的意识形态,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冲突;学术界每年都有大量观点被推翻;同一种政治制度乙之砒霜甲之蜜糖。
我们就全然接受自己作为人所有的局限性吧,也接受总在追求认同的生存本能。但如果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对”,我们也不该在追求“对”的路上如此周折了。
无法在偏见中达成共识,就活出精彩的自我吧。
这个精彩的自我,在一遍又一遍的自我认识中,总会诞生的。
以上的思考,可能已经在各大平台的碎片文字中透露过了,现在才整理出来,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我也将之前的一篇关于认识自己的推送,放在了往期回顾里,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点击链接阅读。是去年写的心理咨询推广,但真情实感永不过时。再读一遍还是觉得很喜欢。
这个月停止营业,提前休假就想出发前陪陪Sean,结果我大哥跑美国出差去了。
于是现在每日的生活,看看书,上上课,遛遛狗,也挺好。人只要一闲,奇思妙想也多,希望这个月能在这里与大家激烈碰撞一番!
今日作者
我超级喜欢认识自己
场简单的跨国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