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这句话从世俗的角度出发,应该没有人反对。我关于钱的认知框架,是在考CFA的四年间逐步建立的。
13年开始考CFA时,我才大四,班里年纪最小,同班同学多已是金融从业者。他们聊的生活职场问题,对我来说既新鲜又实操。那是我人生中最认真上课的时期,记住的“金融定理”影响深远。
在讲risk management的时候,有同学问到保险,老师展开说了一些内容,我记住了其中最响亮的一句话:
“穷人才需要保险。”
当时只觉得直白,刺激,残酷。到我开始工作,创业,转型,经历愈丰富愈能理解。
这篇推送,将简单谈谈现阶段的我,个人对保险的理解,以及配置概况与逻辑。
起因是今年10月做年度体检时,发了一条微博感慨说,虽然保险额度能覆盖我的贷款,但每年查询体检结果时,还是会心头一紧。
随手一po竟有非常多读者想听我聊保险。转念一想也正常,这两年动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焦虑。
不过本人并不是专业从业者,哪怕有一定的金融背景,当年配置保险,也离不开专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方案。
鉴于每个人的情况、需求及预算大不同,看完推送,大家仍会问到很多我无法解答的问题。所以这次,邀请到护航我6年之久的金牌经纪人兼好友,为大家做一对多的咨询。
这需要占用他不少的个人时间,所以仅提供一个500人限时大群,我们不定时在线,但问题尽量都cover到。保留一周,下周日解散。
由于私域人数众多而群名额有限,希望能为有配置需求及困惑的读者朋友,解决真正的问题。
能为朋友带来实际业绩,就更好了。将来才能再以这种形式互惠两端,毕竟不能双赢的模式都不长久。
进群方式是联系所在的ckverymuch助理微信号,私信“保险”,满员即停。如未添加请扫码添加ckverymuch07(请勿重复添加)
小助理会做简单的问答,需要大家微微配合。
11月28日,芒格离世,他与巴菲特掌管的Berkshire Hathaway,核心主营业务就是保险。
富人因其富有,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穷人,则要从富人手里购买这种抗风险能力,形式便是保险。
当年老师说,穷人需要保险。因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一个普通人经不起意外/疾病的打击。面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我们能选择的杠杆,只有保险。
能怎么办?没有办法。
我只寄希望于富人们能有社会责任感,进行再分配的时候,会考虑社会的不均不公。巴菲特等超级富豪,捐掉大部分的财产,成立慈善基金,我便理解为有责任感的再分配。
但富人的捐赠,一般只解决特定群体的特定问题,我们常规群体“生老病死”带来的人生风险,还是得靠保险这样的商业形式。
简言之,个人的风险要自己负责。
从年收入看,我并不穷。说自己是穷人,也许有读者朋友认为我虚伪。
然而当意外/疾病降临,一个人完全丧失赚钱能力,看收入便失去意义。我对穷的定义是:一旦因为意外/疾病无法工作,能否维持现有的生活品质?
很难。
身边有太多收入更高,更富有的朋友们,都在购置保险。在风险面前,太多人有“穷”的焦虑。
因为我们当下的消费,投资,生活状态其实无形包含着预期。我们贷款买房,是预期收入能持续覆盖贷款;我们刷卡消费,是预期下个月工资准时到账。
是的,看似自由野生的我,其实非常谨慎。谨慎才是自由的资本。
在我辞职跨界创业之后,常被问到CFA考来干嘛?费时费力费钱。
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是,能在早期建立起一套关于钱的完整认知,让我在生活与工作上拥有“超前眼光”。
这种眼光本质是对风险的认知及管理。
类似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市场风险和投资决策上的风险,是一旦发生就能使人好不容易累积的资产荡然无存,一夜“返贫”的。
基本上,专业人士都会建议将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都配齐。
我本人便是,用朋友的话说,我是他的“全系列客户”。
说起杨瑶,我们认识了8年,他比我年长一些,但一直喊我师姐,因为我们相识于CFA培训班。当时我确实是他师姐,这份情谊始于CFA,忠于专注和专业。
我没有在一开始,就选择在他那配置保险,因为保险行业流动极大,我并不希望购买之后没有人稳定服务(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观望了好多年,看他深耕8年,将保险视为终身事业,一路做到副总监,稳定发展,是选他作经纪人的最大考量。
在他出手优化前,我的保险配置是“基础款”。后来随着事业发展,有了更高的收入,也开始用贷款放杠杆。一次饭后闲聊,他建议我要对冲这个风险。
他说:年轻健康是买保险的条件,不是拒绝保险的理由。这句话我是认同和稍有触动的。
目前的配置方案,是他充分了解情况后,给我搭配的。我在他的建议下,根据目前预算,以及对未来现金流的大体估算,选择了适合的金额组合,具体就不透露了。
重疾险的额度比较高,赔付金额用于覆盖贷款。
我认为多次赔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毕竟一旦得过重疾就不能再购买了。
我的医疗险是高端医疗险,额度比较高,用于报销医疗费用。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接触更好的医疗资源。还有“直付功能”,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医院的费用,不影响现金流。
当年他跟我提到现金流难题时,我身处现金流较好的行业,多少认为他多虑了。5年过去,见证太多身边起起伏伏的无常。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其实非常常见。
回头看,更感谢他给我的建议了。在保险这块,信赖专业是没错的。
常被问到的是有现金价值的和消费型怎么选。
基本区别是有现金价值的较贵,但可以长期保障,多是终身必赔的;消费型的便宜杠杆大,但买一年保一年,没理赔就当消费掉了。
我个人建议组合着来买(我自己也是)。
像我买的重疾险、寿险、年金险是有现金价值型的,意在年轻时分期付完保费,确保严重的事发生时能够赔付能够应对;
像医疗险、意外险,基本都是消费型的,花小钱保大额,没发生损失不大(指保费),发生了损失不大(指家财)。
最后想回答的问题是互联网保险能不能选。
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我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熟悉我的读者了解我的原则,从业快十年接的推广,首先是我作为消费者会选择的。而互联网保险,本人目前暂未购买,也一直没有接。
原因是,保险对我来说,是存续期极长的一种产品。他要能有效、持续以及便捷地服务于我,而这些无不考验着一家公司的实力、稳定和专业。
这里面需要考察的面很广,包括公司的成立年限,市场口碑,历史业绩,经营理念和体量等等。
很多人担心,互联网保险存在前期告知不足,续保连续性,理赔便捷度,理赔难易度等问题。我也是,毕竟诞生年限太短。
购买大保险公司的“贵价”产品,确实要多花一些钱,但多一些边际成本撬动的是更大的边际安全。保险不是投资,也不是消费,首先考虑的不是“投资回报”,不是“性价比”,而是“保险安全”。
再有一点是,纵观人类经济市场,每个行业有其发展周期,系统性风险每隔10年左右爆发一次。当一个行业由上至下(top down)发生动荡,普遍只有绝对的头部企业能安然度过,就别指望尾部公司有对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故不选。
以上是我拖了两个月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点点点帮助,群里见。
今日作者
穿了一年,依然喜欢的单品。
场简单的跨国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