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
对于我来说,每次看杨太太文章都不能看多,一篇足矣,看多了消化不了。
这不我清楚记得在她一篇文章下面的对话是关于阅读量,开通赞赏的回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大概意思是有人对她说阅读量高之类的问题,她回复说阅读量对我来说多与少都没有感觉,若是至高者需要我的文字帮助别人,一个人足矣。
天啦噜,听听人家说的话,人家的格局。在我听来,就如同小撒听马云说:我不爱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哈哈开个玩笑,我相信她是真心的不感兴趣,因为她的号没有任何变现。
前几天看一个公众号卖了20w,就是平平无奇的,也许是炒作,也许是真的。但是我敢说,杨太太的号没有开赞赏接广告,损失了绝对不止几十w,她的号如果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么多年光赞赏恐怕就要上百个w不止。
可是她说她的丈夫就让她单纯的写文章,不接广告,不开赞赏,并且她也是这么做的。也许在我们看来人家是上海独生女,不缺钱,又是律师,但是谁会嫌钱多呢?依我看来,在家动动手指头就能赚取那么多钱,为啥还要出去上班呢?
再者她可以有很多的理由,丈夫的工资不稳定,两个人抚养五个孩子,没有老人同住,没有保姆(需要老人帮忙的时候可以放过去)。但是她真的没有哎,在她的留言下面可以找出一大片非JDT表示很喜欢她的文章,并且很多人因此而成为JDT
看到这里我想我们就可以理解她,为啥不需要开赞赏,因为她想要的是天上的财富,并且也是这么做的。比起不开赞赏,更可贵难得的是初心不变。
前几年她们家经历了一场火灾,装修,所有的东西,损失了一百w之多。包括丈夫工资不稳定,他们其实也是有金钱上难处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变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她。
也许如果在现实中我们俩认识,绝对不会成为好朋友,因为性格家境差异太大。但是在遥远的网络另一端,我却如此喜欢她。有人给她留言,真实敞开的生命最可贵,她也多次表示自己只是在分享记录自己的生活,绝无“教导”之意。
我想这是我最缺乏的,活出爱。
什么时候不再教条,什么时候不再只为自己,什么时候真正认识智慧的开端。
想起自己很多时候的自私,自以为是,骄傲,没有爱的能力。为什么总是有想传的心,却从来都没有影响到别人呢?因为太假,因为只是表面的JDT,没有让人在自己身上看到爱,活的水。
想到这里,我认识到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立刻,马上,去认zui,省察自己。
谈及阅读量,赞赏,谈起去年写了50多w的字,让我想到有些文章是文章,有些文章只不过是流水账,且是宣泄的流水账。有些文章自己写完了,都没眼看。
不过这也标志着,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多么的骄傲不自知,多么的无知者无畏,生命多么的幼小与不足。而对于关注我的人,默默支持我的人,我是如此的不配得。
在刚写公众号的一年里,正是流量激励我写下去,赞赏为动力。我每天都会受阅读量,关注量影响。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写作者所经历的过程,但是看到杨太的这句话,我很得帮助。哪怕一个人,也是至高者带领的,看为需要的。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关闭赞赏我内心是有动摇的,谁会嫌钱多呢?况且我的也不多啊,我这样安慰自己。后来我一想,正是因为不多,才选择关闭,如果太多,我会甘心舍下吗?我想到时候我绝对做不到。
后来我就决定,不是出于自我感动,或者内心辖制而去怎样做,而是等待自己出于内心甘心情愿,去关闭。而不是每次都是心有忐忑去做。
想起一句评论支持杨太太开赞赏的说你可以把这些钱用来奉献或者事工之类的话,她回复说不不不我可软弱了,如果你们给我钱我只会用来吃吃喝喝。😂😂😂😂太真实了,太地气了
让我感动的是关于不开通赞赏一文有人留言道:关于杨太太这么做个人认为十分荣要至高者,而对于其他开通赞赏做工的工人,是按自己的❤️心和感动来的,🎈至高者祝福纪念。她回复到,非常认同。
自己不开赞赏并没有因此居高临下,而是只忠于自己的选择,并且表示赞同其他人的做法。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只是感受到受安慰。为什么?因为我这样的人,说实话很多时候是非常软弱缺乏的,我非常害怕指责。因为我自己内心是非常敏感且带有恐惧常常自我攻击的,所以自己是没有达到那个❤️心,又非常向往的。
但是听到这样的话,好像更容易接受,并且放下自己的想法,愿意效法,愿意自己也更加有❤️心宁愿关闭赞赏,甘心去做白白得来白白舍去(其实我分享的心意真的是不配得)
什么是对我有益处的?我看重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他愿意给我钱,我想我是躲也躲不掉的。并不是说盲目随从,而是❤️心需要一点一点去建立。
而我愿意,就是最大的一步。
还有一件事让我心里感动,就是杨太太家里失火后,至高者藉许多人的手用意想不到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一家。新入职的公司老板不仅没有因此觉得她麻烦,并且预支了许多工资,不怎么熟悉的弟兄也送去了金钱,同事也会用很多智慧方法默默帮助。
更让我感叹的是jh给了一笔钱,然后说你们可以用作任何事,哪怕出去旅游也是可以的。很多时候我们人啊,献出爱心也好,帮助也罢,其实我们会忍不住加上自己的期待。
就好比贫困儿童拿到补助,大人都会不断的叮嘱你你看你家庭不好你要如何如何努力,你看别人都对你这么好付出这么多,你要对得起人。这种爱心,你不能说不好,只是好像给人带上一层枷锁。
我发现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需要改变自己,爱里没有恐惧。在爱里,我们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会被爱吸引去改变,而不是靠律法打压辖制来恐惧战兢。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爱的方式,给人自由的爱,是完全的,没有辖制。所以爱至高者是自然而然,得到爱,去爱人。是一种内驱力,就像我们教育孩子,是培养自驱力,而不是用言语,暴力,去塑造一个看似“听话”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