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太太|步入婚姻不能离开父母的危害

文摘   2024-12-05 17:15   山东  



关键词:


离开


联合


伤害



①离开父母:


  指婚姻中要经济独立,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担负家庭生活所需。情感上独立,与妻子联合,成为独立的家庭。至高者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美好的计划,他既告诉我们“独居不好”,又告诉我们要在长大之后“离开父母”。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男人长大成人之后,要脱离父母的庇护和影响,与妻子一起组成独立的家庭。



②谁要离开?


 传统婚姻都是女子离开自己的父母去到丈夫的家庭中生活,很多传统观念和习俗,好像女人离开父母更容易一些。但是书上却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为什么丈夫要离开父母?历世历代中一个最大的家庭矛盾:婆媳矛盾。就是因为丈夫没有“离开父母”,无论情感还是经济都在依赖父母,无法与妻子联合。


③离开父母≠不孝敬父母


🈸设立婚姻的原则就是让二人合一,进入婚姻的人本就应该是这样的。离开父母也不代表一定不能与父母同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边界。无论丈夫还是妻子,要将对方放在第一位。有一个原则:所有在夫妻之外的关系都是对外的关系,因此都需要一致对外。无论是妻子的父母,还是丈夫的父母,都为“外”。从结婚的这一天起,妻子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丈夫要找合适的机会,与父母订立界线。如果不能好好坐下来谈,也至少在自己的处事姿态上给予父母清楚的暗示。两个人要“合一”,然后共同孝敬父母双方父母(在古代女人出嫁了是不需要管自己的父母的,但是书上说,二人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个人了。在现代社会更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结婚的女儿赡养父母的困境。)


④利益:


有一些人喜欢与老人同住并不是因为想要表达孝心,而是为了某些利益或者说是便利。比如说自己可以不做饭,不做家务,有人帮忙带孩子(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可以,而是要认识到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些人认为父母提供经济帮衬理所应当。这些都是“没有离开父母”的表现。以前我总觉得离开父母就是离开对父母的依赖,当我看见一句话:离开父母,包括对父母的依赖,也包括伤害。我们要以一个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父母以及自己的家庭。



危害


①很大一部分婚姻出现问题起因并不是因为夫妻之间的矛盾,而是因为夫妻中的一方与另一方家庭成员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婆媳矛盾最为突出,而婆媳矛盾则大多因为和父母同住而引起的。如果与一方父母同住,你的配偶会感觉到自己是融入到你的大家庭,而不是进入你的生活:在你我之间还有很多人。这样,就等于违反了至高者的原则:夫妻关系是其他人际关系的基础。


②夫妻关系不好,他们越容易对子女产生依赖


 当人所需要的亲密感不能从配偶身上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要从儿女身上获取。有的人想要控制儿女的人生,包括婚姻。有读者来信说自己与丈夫离婚了,因为丈夫是婆婆最疼爱的小儿子,所以从小对他掌控欲特别强。甚至结婚生孩子以后以各种原因强制带他们的孩子,不让父母插手自己的孩子。丈夫一直不敢反抗母亲的威严,哪怕现在自己的孩子又重复丈夫的童年,他仍然不能为了孩子奋起反抗。甚至这样的母亲意识不到自己的控制欲,哪怕看到儿子家庭支离破碎,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不离开父母,会导致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界限的混淆。


③一个家庭不能有多个权柄


一个家里若有多个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比如说不让孩子吃零食,老人偷偷给。管教孩子,老人会护着孩子。哪怕两三岁的孩子也是很有眼力见的,他知道谁是他的“保护者”,会利用父母与长辈之间的不合来为自己谋取实惠。而对于养育孩子的理念不同,孩子穿多了,孩子穿少了,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一旦孩子生病,妈妈和老人之间会彼此埋怨,影响感情。在有些家庭中,女儿结婚了,父亲仍然想要控制女儿的人生。其实在孩子结婚以后,父母应当引导鼓励孩子婚后独立生活,有操纵欲的父母会破坏儿女家庭的和睦。同样儿女也不应该过多介入父母的生活。




并非不能与父母同住,而是家庭关系要以新的夫妻“为核心”,家里的头不再是父母,而是新夫妻中的“丈夫”。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应该夫妻俩共同做决定,丈夫爱妻子,妻子顺服丈夫。共同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做父母的也要按书上的教导调整自己的心态,顺服至高者的旨意。

喜乐与李恩典
不太听话的小孩正在更新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