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爱的源头,怎会爱人呢?

文摘   2024-12-28 17:36   山东  



  今天我妈给我打电话,第一次没接,又打语音电话,接连打好几个。我以为是有什么急事,接通了,给我闲聊天,问我是不是感冒了,让我喝感冒药。又问我家里有没有蜂蜜,让我兑水喝。听我语气不太耐烦,说了一会儿自己挂了。


  我确实是不耐烦,原因是一件小事。上次回家,在路上买了菜,提前打电话,回去吃了米饭炒菜。即将返程的时候我妈拿着苹果对我没说,这苹果是你买的吧?我寻思你姐姐不舍的买这么好的苹果。然后自己说到我上次回家买的苹果,过了几天有坏掉的。我当时就怒了,苹果有问题你也没跟我提过一嘴,现在这样当面夸一扁一想干嘛?


  我妹在旁边也很气愤,干嘛捧一踩一。


  我们俩之所以都讨厌这种行为是因为这次是我为“受害者”,下次有可能就是她。从小到大我们俩经常在妈妈面前听到她这样“捧踩打压”对方,所以非常讨厌这种“话术”。


  之前就是经常内耗,怀疑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现在看透了,哪有什么“爱不爱”。他们连爱的源头都连接不上,爱的真谛都不知道,怎么会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呢?


  更何况,我认识至高者,我也做不到用那样无私的爱来爱别人呢。


  从结婚以前讨厌回家,到结婚以后“逼”自己爱父母,再到今年心情开始平和,不强迫别人,不逼迫自己。终于,不再内耗,不再恨,不再怨。有什么不爽当场就说出来,只是不再可怜巴巴的委屈自己。


  前几天和妹商量妈妈年龄马上到领养老的年纪了,今年多给交点养老钱,我看了一下最高档是8000。我问妹妹要不要一人出2000,然后让她自费4000交个最高档。我们俩都没问题,父母那边不乐意,尤其是我爸,最低档350都觉得贵。


  商议无果,我们俩给我妈交了3000的。


  其实也知道就算交8000的到时候也多不了多少,只是想要表达自己一点心意。希望他们把钱放在这里,也算是一份保障。再一个有时候真的挺担心他们的钱,有点钱两个人你藏我躲,有时候存折都弄丢了就去人家取钱,总是习惯口头存档。我听了都害怕,一说给我爸办个银行卡或者叮嘱让他收好钱。他便赶紧说俺木钱,俺木钱。


  又好笑又好气。


  丈夫从来不理解我们家的相处模式,为什么父母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信任呢?我开玩笑说因为你是男孩,体会不到女性的困境。


  其实,和性别也没有那么要紧,有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所处的环境造就的认知就是如此。


  我看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养儿为了防老,何必歌颂母爱伟大?我也是做了母亲才真正意识到,很多父母其实“并不爱”孩子。甚至连自己都谈不上“爱”,因为他们不懂“爱”。有的人养孩子,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依靠,或者生个孩子“替自己飞翔”。


  令我感恩的是,我终于找到了爱的源头,我知道为何生养孩子,也知道孝顺父母是蒙福的途径。我很喜欢关于“养老”是自己蒙福的途径,而无关于父母付出多少,做了多少。更强调的是儿女的主观能动性,并非来自“道德绑架”,或者“偿还债务”的心态。


  在过重于强调孝道的国度,我想很多人为人子女都比较羡慕哪吒能够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虽然只是故事,也强调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容易产生的矛盾突出点。而对于我们来说从前是孩子,很多时候不理解父母,如果也做了父母,倒是开始理解父母了,不知以后,我们是否能成为理解孩子的父母呢?


  我自认为个人比较难以经营亲密关系,我害怕来自人的任何期待。和父母总是苦难教育用各种自身的苦难来表达养育之恩多少有点关系。房贷车贷都有年限,可是为人子女,好像还不完的恩情。我知道这是父母的局限性,其实他们只是不会表达。


 而我需要更多的理解,包容。我想这是一个过程,仔细想一想,我何尝骨子里不是冷漠与自私呢?没有义人,一个义人都没有。


  蒙福,既然是蒙福,说明需要自己去争取,去抓。可是,若不破碎自己,改变自己,任凭自己的心刚硬,怎能蒙福呢?


  对于父母,我知道无论经历什么,唯有与自己和解,因为若不这样做,在将来永远没有机会称呼他们的时候,总会后悔,有遗憾。


  而对于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一个人,也是如此,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在“爱”里,此生不留遗憾。

   



  

喜乐与李恩典
不太听话的小孩正在更新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