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结构药理学与中药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在国际知名期刊Phyto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Lathyrane and ent-isopimarane
diterpenoids from Euphorbia wallichii and target predic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的研究性文章(DOI:10.1016/j.phytochem.2024.114256)。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王亚丽讲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李华教授和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陈丽霞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 Hook.f.)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包括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作为传统藏药,大果大戟常被用以治疗水肿和疔疮、疖、疹及皮肤炭疽等皮肤病。对大果大戟的研究发现其活性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且包含多种类型,例如对映-松香烷型、对映-贝壳杉烷型、对映-阿替生烷型、巴豆烷型、千金烷型、巨大戟烷型以及rhamnofolane型等。相关的生物活性有抗炎、抗氧化、抗菌以及抗肿瘤等。
本文对大果大戟干燥全草进行研究,分离得到28个二萜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4个。化合物结构经NMR、HRESIMS、计算ECD和X-ray衍射确定。此外,评估了所有化合物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活性。其中化合物2抑制活性显著,IC50值为4.76±1.08 μM。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2可以结合炎症相关靶点AKT1、MAPK1、MAPK14、HSP90AA1等。这项研究为大果大戟药材的深层次研究与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用靶点蛋白质的火把照亮化合物的天空,在黑夜中寻找治愈人间的药物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