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质量、改善工具?
所谓改善工具,就是对某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工具。
但是,在现场正确的使用该工具的人却并不多。
将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总括起来,本次连载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说明,
将工具的活用等方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介绍。
Q_030:
平面图或平行图等中只有规格上限时,如何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A :
仅存在规格上限,适用于某种品质特性值“越小越好”的情况。 因为值越小越好,所以只要设定一个规格上限()进行管理就可以了。如果将这种情况进行正规分布和图形化分析,则与下<图>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是将规格宽度除以工程散布的宽度。 规格宽度是指规格上限()与样本平均值()的差异,散布的宽度是指样本标准偏差的3倍。
对此,用公式来表现如下。
Q_031:
在现场中虽然在使用Cpk和Ppk,但我想知道准确的区别。
A :
Cpk和Ppk都附有k(偏移度),因此是考虑到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
Cpk是,在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时,只适子组内标准偏差[Mini tab中StDev(Within)]; Ppk是,在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时,适用子组之间标准偏差[Mini tab中StDev(Overall)]。
再详细说明一下的话
过程能力指数 =
在这里适用的标准偏差(s)
在这里适用的标准偏差(s)是指无视子组之间的偏差(变动),那么Cpk就是只考虑子组内的偏差(变动)而计算出来的,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标准偏差(s)。
是根据子组个数的常数。
另外,适用标准偏差(s)时,考虑子组之间偏差(变动)及子组内偏差(变动)收集的各个组的所有数据作为对象计算出来,叫做Ppk,此时的标准偏差(s)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最后,综合整理一下前面所讲的内容,如下列<表>;
通过统计软件Minitab输出的Cpk和Ppk的案例,请参考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