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善兼业条件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路径
“传统小农空闲时间的机会成本是零,但现代农户农闲时间的机会成本接近当地一般工资率。所以,农户不兼业,收入水平提不上去,很难实现乡村振兴。”
党国英表示,调查发现,和专业农户相比,小农户在农闲时间获得收入的可能性非常小,反而专业农户在农闲时间获得收入的可能性比较大。
通过分析部分发达国家农户收入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情况,他总结出这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有非农就业岗的城镇不能离农场太远;二是就近兼业,要有产业支撑;三是农民作为利益分享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必须在农业产业链上高效运行;四是广义乡村人口数倍于农业人口。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市镇分布均衡性与人口规模的意义对于农业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与发达国家情况相反,我国市镇规模小于国际机构定义的“市镇与半人口稠密区”所涉及到的规模,而农业区人口规模较大。
党国英认为,将市镇区与农业区统筹运作、合理化人口布局,才能有利于指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市镇均衡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想要解决上述我国乡村振兴的难题,需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党国英认为,国内大中城市发展规模已经够大,城市群也已有足够的经济辐射能力,不必再进一步扩大人口总规模,只需要做动态的人口结构调整。
此外,要让中国人真正爱上乡村,必须先爱上广义乡村概念中的市镇,通过补足均衡城市化的短板,满足市镇的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等公共服务的规模要求。
同时,我们需要调整现有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正确引导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节点的分布,解决价值重心分布过高问题。
其次,要支持农户就地、就近兼业,增加农户有效工作日。
第三,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市镇人口规模,实现市镇均衡布局,促进市镇高质量发展。
第四,要对县域行政区划分制度作必要的改革。
第五,推动广义乡村发展仍然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特别是土地要素的市场化。
慎重对待农业带来的“商机”
党国英介绍道,乡村产业一般分为八大类:第一类是农业产业;第二类是农业产业链相关产业;第三类是农业产业链旁侧产业,主要满足乡村居民的非食品消费需求的生产与服务业,如乡村环保业;第四类是农业农村体验、观光;第五类是小规模资源开发性产业,如中小型矿业;第六类是养老企业;第七类是独立制造企业。
他建议应积极深耕农业产业链,具体原因有三:一、农业产业链总价值是农业原料价值的5-10倍;二、农业产业链与大资本能够兼容;三、农业产业链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反观后五类,现代农业包括购买专业化服务、资本利用、劳动成本和地租成本,这些成本都较高。其中,有机农产品、文旅产业、投资乡村小型工业、农产品供应的本地化等所谓的“商机”,虽然吸引眼球,但对农民来说,投入成本较高,应谨慎对待。
本文系作者在第38期“国资大讲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为“县域市镇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文章来源于国资智库,原标题为:党国英解读县域市镇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第三十八期国资大讲坛(云讲坛)成功举办,原文有删减。
END
往期内容回顾
毛振华等 : 我国近年两轮结构性去杠杆的比较与思考 包刚升:迈向人均GDP40000美元的国家治理 党国英:吃饭不忘承包制 王缉思: “热和平”:中美关系的范式正在形成吗? 刘尚希:发展数字经济,不要急着考虑设置“红绿灯” 张文魁:未来的稳增长,仍然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达成 ! 任剑涛: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发展目标的结构性转变 魏加宁 周毅等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的回顾与启示 毛振华:从共振到分化的中美货币政策 郑秉文: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动员所有政策资源 王小鲁 : 土地财政面临拐点,要防止经济硬着陆 刘尚希 : 多元目标下如何实现激励相容 包刚升:21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陆铭:如何建设理想城市?关于人口、住房与公共服务配套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