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孩子的成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或友好的沟通可能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特别是考试前后,不谈成绩的时候,母慈子孝,岁月静好,一谈成绩就像引燃了炸弹一般。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压力。作为父母,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或友好的沟通,成为了一个需要细致思考和用心解决问题。
小明(化名),是一名高一学生,近期成绩有所下滑,父母非常焦急,试图通过加强监管和施加压力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小明的父母经常检查他的作业和笔记,对他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过分关注。他们经常在小明学习时进入房间,询问学习情况,导致小明感到被监视和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也经常在小明闲暇时与其聊天,但交流主题主要围绕学习成绩和未来的规划,很少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小明觉得父母只关心他的成绩,而不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渐渐地,小明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因为父母的加压而提高,反而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在这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它强调通过关注彼此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对立的立场,来促进人际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和平地解决问题。“非暴力沟通”的实施主要依靠四个基本步骤:
客观地观察当前的事实和情况,不带任何判断或评论。简单地陈述事实,避免使用诸如“好”“坏”“正确”“错误”等价值判断性词语。
我们首先要学会区分观察的事实和评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看法与这件事的客观事实混为一谈。比如当我说今天天气好冷呀,这就是主观评价。因为每个人对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我说今天温度10度,这才是一种客观描述。其次,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会说出一些看似没有难看的字眼,不过会伤人的话语。如,你怎么总是这样?你每次都怎样怎样;你经常怎样怎样。当我们说出这些字眼的时候,对方是会反击的,他们会觉得我哪里每次都这样了?“你怎么总是”“你每次”“你经常”类似这些语言被称作“不负责的静态语言”。我们应该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不容易伤人。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人沟通时要像摄像机一样站在事实的角度,只表达此时此刻观察的事实,不加主观评论。
在充分观察事实之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责备或指责他人。
在表达感受时我们要区分想法和感受。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迸发出上万个想法,可是我们很少留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更多的是直接把想法说出来,如“我觉得怎样怎样”来表达很直接的想法,我们可能会说:“我觉得你很不懂事”、“我觉得你太自私了”,这些都是在表达想法。举一个例子,当你和孩子在众人面前争吵,孩子对你说了很多不友好的话,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反应是什么?我们肯定会不舒服,生气,可能会对孩子说:“你太过分了,太不懂事了”,“你太过分了。”这是在表达想法还是感受?这其实是在表达想法而不是感受,这样的回应可能会遭到对方反击。如何把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呢?我们可以说:“刚刚你在大家面前说的那段话,让我内心觉得很生气,也很难过,我需要被尊重。”这就准确的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我想孩子接收以后可能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至少不是强烈的反击。所以“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对方更好的理解自己,我们应该直接说出内在的感受而不是想法。
在认识并表达感受之后,识别自己内心最根本的需求。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将其归咎于别人的行为。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水和空气,需要吃饱穿暖,来维持生命安全,累了需要找个地方休息,渴了就会拼命找水喝。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需要对方接纳,欣赏,体贴,尊重,支持等等。而生活中当与他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误,直接的去批评他或者回击他,却不告诉对方,你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习惯在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当我们去辩解或者反击时,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当我们开始对一件事情愤怒的时候,记得慢下来,问自己为什么会愤怒,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愤怒,我需要孩子或希望他/她怎样。当我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指责时,才能不伤害亲子关系。
以请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对方有选择的余地。提出具体的请求,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提出具体的请求,你可不可以。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她去做什么。必须是具体的请求,不能使用抽象的语言。例如当你对他人说:“我请你理解我好不好。”这是一个请求,但不是一个具体的请求,所以对方大概就会辩解“我哪里不理解你”。好的请求必须是告诉对方可以做什么,是一个非常清楚的行动方案。同时不要告诉对方不要做什么。如“我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了”’,这样的表达,就是把请求变成“要求”和“命令”。不要说你马上给我怎么样怎么样,你必须给我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只会收到反抗。请求最好委婉一点,在前面加上五个字:“你可不可以”。如,孩子经常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你可以说,你可不可以在上课时少说点话。比直接说“你上课时不要再讲话了”,听上去是不是更舒服一些呢?
【供 稿】|雷家萍
【编 辑】|颜真卿
【初 审】|徐 进
【复 审】|施月琴
【终 审】|樊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