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抒心志,妙手著华章。11月30日,第二十四届江苏省“阅读与写作”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经过预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省13个地级市的300多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了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高三(12)班张梓桉同学表现出色,脱颖而出,荣获省赛特等奖。
培养同理心,善用差异性
乡里之吏缺乏同理之心,便只知召集民众训诫“促耕勖植,自幼孩,遂鸡豚”的空言,而不知乡民苦于为此,飧饔皆不得食;虽是对树木,郭橐驼能具有同理心,即便置也若弃,也是顺其自然,合了树木的心性,自然“早实以蕃”。作为青少年,面对将来广阔无垠的天地,性格、经历各异的人群,更应培养同理心,善用差异性。
同理心近似于换位思考,更贴切的描述或许是“共情”。对于与自己经历迥异的人们的遭遇,是否也能感同身受?对于三代为此的捕蛇者,同理心不是想当然地“更若役,复若赋”,而是对苛政猛于虎的感同身受。对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巨大差异,同理心不是“何不食肉糜”,而是切实为民的行动。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是老生常谈,与我们相遇者与我们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唯有同理心方能以差异促进步。在生与死的差异间,庄子与骷髅的对话使他对生死的认识获得升华,正源于其理解了骷髅的处境;在健全与残障的差异间,同理心使道路上多了一条条盲道,楼梯旁设了一道道缓坡;即便在民族文化,国家特色的差异间,和而不同的同理心总能在某处引发人们的共鸣,激起情感的融汇。在差异的裂隙间,同理心总能搭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
当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社会风貌不一,任一微小差异即可能引起冲突。只因未能理解埃塞俄比亚传统艺术,英国菲利普亲王一句“像学生美术作业”的话语轻易使两国外交陷入僵局。此时便更应怀开放包容之心,发现并认识差异,尊重并理解差异,并以同理心融化其中沟壑。
身为青年,我们的舞台无比广阔,我们的前景无限光明。对意见常常与己对立的同伴,是否能似百家争鸣般相反相成?对“被绮绣”的“同舍生”,是否能以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同理心是理解而绝非迁就,是尊重而并非任意认同。只有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同理心才能更焕发意义的光彩。
作为青年,面对差异,应用同理心忖度之,获得个人成长;对于国家社会,其同理心则由无数个体聚合而成,共同汇成理解的澄碧。唯有培养同理心,才能善用差异性,取得社会和谐,促进文明进步。
与其“上岸”,不若漫游
虽说经历一次次的上岸,我们才能在土地上打下深深的足印,但在汪洋中,漫游何尝不是另一种选择?在“使有勇且知方”“使足民”“为小相”的种种滨岸间,何妨“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周六,我参加了第二十四届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对作文比赛有了一点心得。
首先,应当明确比赛作文和考场作文的不同。考场作文重在立意,对文章与题目的契合度要求较高,如果语言优美,字句精巧则更是锦上添花。而竞赛作文的题目大都宽泛,很少有统一的立意,以开放性的题目考验选手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宽泛的字数限制考察选手炼字炼句的能力。所以,竞赛作文不必像考场作文一样“中规中矩”,奇崛的想象和无定式的结构往往成为加分项。
其次,是关于赛前的准备。对于竞赛作文,平时丰富的阅读与积累是必要的。这时读书“杂”可能会显出优势。同时,因为竞赛作文可选的题目往往不止一个,留给选手发挥的余地通常较大,所以反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准备几个思考角度较多的文章题材并整理相关素材,比赛时在给出的作文题目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当场思考的时间。
最后,是竞赛中的时间分配问题。由于竞赛作文给的时间较长,而字数限制较宽,所以思考时间相对充裕,切忌仓促动笔。如这次比赛时长达两个半小时,可以先用前面半小时进行整体构思,明确作文立意、结构思路和各部分所占比例,剩下的两个小时则足够写出一篇2000字以内的作品。
以上是我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帮助。
张梓桉,勤奋友爱,坚韧真挚,充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她热爱学习,谦虚谨慎,总能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总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她热爱生活,心灵手巧,课余时间喜欢手工制作。在语文学习上,她也非常踏实,作文中经常会展示出她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期待张梓桉同学能够始终拥有这份真挚的情怀,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曲兆秋老师)
【供 稿】|王 欣
【编 辑】|颜真卿
【初 审】|徐 进
【复 审】|施月琴
【终 审】|樊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