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十一——金·元好问

文摘   2025-01-14 20:30   黑龙江  
论诗三十首·其十一——金·元好问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诗词文本从《元好问诗编年校注》

往期回顾:
风雨停舟图——金·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一——金·元好问
山居杂诗六首·其一(瘦竹藤斜挂)——金·元好问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一——金·元好问
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金·元好问
点绛唇·长安中作——金·元好问

浣溪沙·画出清明二月天——金·元好问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金·元好问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一夜春寒满下厅)——金·元好问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金·元好问

最高楼·商於鲁县北山(商於路)——金·元好问

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金·元好问

杨柳——金·元好问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塞上秋风鼓角)——金·元好问

江城子·嵩山中作(众人皆醉屈原醒)——金·元好问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金·元好问

清平乐·嘲儿子阿宁(娇莺娅姹)——金·元好问

清平乐·村墟潇洒——金·元好问

京都元夕——金·元好问

杏花杂诗十三首·其一——金·元好问

虞美人·桐阴别院宜清昼——金·元好问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金·元好问

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金·元好问

清平乐·太山上作——金·元好问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金·元好问

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金·元好问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金·元好问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金·元好问

颍亭留别·同李冶仁卿、张肃子敬、王元亮子正分韵得画字——金·元好问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元好问

经典古诗词——唐诗(一)
经典古诗词——唐诗(二)
经典古诗词——唐诗(三)
经典古诗词——唐诗(四)
经典古诗词——唐诗(五)
经典古诗词——宋词(一)(含各代词) 
经典古诗词——宋词(二)(含各代词)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的精髓。是针对宋人以模拟来学习杜甫诗歌,有感而发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在学习杜甫时,提出什么“脱胎换骨”,“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其实,这样做,只不过是“模拟”得形似一点、“剽窃”得高明一点罢了。这些人的共同毛病是,没有深入和面向现实,因而总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诗篇。元好问这首诗,从诗与生活的关系谈论杜甫的诗歌创作,正好击中了这个诗派舍本逐末的要害。

      前二句从相反的两个方面立意:一个是“眼处心生”,亲眼接触客观事物,从而,激发起内心的诗情,自然能写出入神的诗句,即所谓“景物兴会”、“自然入妙”(宗廷甫语),“诗如鼓琴,声声见心”(袁枚《续诗品》)。一个是“暗中摸索”,不深入实际,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是暗中虚拟,凭空编造。虽也能写出诗来,却不会真实地反映生活。

      后二句以名著千秋的诗圣杜甫为范例,说明作者自己对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的基本认识。杜甫从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即天宝五年至十四年,居住长安十年,亲自接触了那一带的风土景物,接触了生活现实,所以,才描绘出了像图画一样的“秦川景”。可见“句有神”的好诗,都是“眼处心生”,来源于生活的。最后以感叹的问句作结,从而强化了诗人立论的分量。

      那么,杜甫写过哪些描绘秦川的美好诗篇呢?施国初在《遗山诗集笺注》中说:“见诸题咏,如《玄都坛》之子规山行,王母云旗;《慈恩塔》之河汉西流,七星北户;《曲江三章》之素沙白石,杜曲桑麻;《丽人行》之三月气新,水边多丽;《乐游图》之碧竹烟绵,芙蓉波浪;《渼陂行》之棹讴间发,水面兰关;《西南台》之错翠南山,倒影白阁;《汤东灵湫》之阴火玉泉,楼空浴日。凡兹景物,并近秦川一带,登临俯仰,独立冥搜,分明十分画图,都把酌浩歌、旷怀游日中,一一写照也。”

      总之,元好问在这首诗中,提出了自己关于诗歌创作的主张,他认为,诗歌不是诗人脑中凭空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亲到”、“眼处”,才能产生有“神”的诗句,画出逼真的图景;而“暗中摸索”、闭门觅句,那是白费精神的。元好问八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诗歌主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唯其如此,他的诗歌创作才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在当时文坛执牛耳三十年,被人视为北国诗人之翘楚,称之为“一代宗工”。

相约八点半
经典诗文朗诵赏析。个人情感解惑!想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可点击右上角头像,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搜索在最上面头像及“相约八点半”的上面,只要轻轻向下一拉就可看到。搜索栏输入诗词名或作者名即可,最后点最右下角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