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不着急找工作了?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虽然目前高校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现象很严重,但依旧有很多学生读了大学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可以得到自己非常理想的工作。但市场就业岗位完全无法吸纳如此庞大规模的大学生。
市场的需求量降低,就必然导致降维打击。清北的找原来普通985学生的工作,985高校的学生找原来普本同学的工作....更低level学校的学生没有“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这就是现状。
一次次网申不过、一次次笔试被卡、一次次即将拿到offer的终面不通关...精神确实会很崩溃。对于家里有矿的学生,宁愿选择回家“继承家业”,家里没矿的同学,也想暂时选择回家避风一段时间。也是一种心理上对社会残酷现状的回避。
第二,很多岗位都在加速“临时工化”
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里面,工作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尤其在经济下行期,大家普遍认为要去体制内,选择有五险一金以及劳动保险类的工作。但是这类工作的比例在普遍减少。
很多岗位目前的倾向是削减正式工劳动合同工的比例,逐渐增加实习生、临时工、项目工作人员的比重。因为很多岗位是有时间周期性的,一旦结束这个岗位的使命,就需要裁员。裁员又需要企业去做劳动赔偿,这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这一现象跟很多人的内心期许是相悖的,因此不愿意选择这类工作。
第三,找到的工作入不敷出
廉价低薪的工作即便接受,也难以匹配一个城市超高的物价水平。如果是离家远的工作,必须选择租房。一个月的房租、水电费、通勤费、交际费、服装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收入过低,可能确实还不如在家休整。
总之,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确实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还是希望能够坦然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从增强自身能力做起,不要过度躺平。人生很长,踏入社会第一步的挫折是成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