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甄刊!
近日,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对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选拔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下为相关采访内容。
战略科学家应兼具科学性与战略性,视野开阔,能深刻领会科学精神,全局性把握科技发展,并提出前瞻性战略意见,他们也通常由科技领军人才孕育而来。
战略科学家特质包括:原始创新能力、团队领导力、全局前瞻战略思考、德行与人文情怀。科技领军人才既可能自然涌现,也需精心培育。选拔与培育需注意精准选才、避免拔苗助长,并建立审核与淘汰机制。同时,“双肩挑”模式需权衡,确保科学家适合领导岗位,避免资源浪费。
韩启德院士认为当前科技人才创新选拔是好的尝试,但需警惕副作用。他批评定量评估体系,认为同行评议虽有其局限性,但仍是相对较好的方式。他提出改进同行评议的方法,包括小同行与大同行评议分层结合、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增加青年科学家申辩机会。
韩启德院士认为同行评议需在效率和公平间找平衡,提议同行评议与决定权适当分离,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他强调,改善科学文化土壤是根本。
韩启德指出,博士、博士后面临就业难、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够用等问题,产生“35岁焦虑”,这是青年人才成长中的客观现象。但也存在客观因素,如工作岗位与博士数量不匹配,并非经费或项目不足。“35岁焦虑”部分原因是岗位种类少,年轻科学家应对杂事多,大项目可能不利于青年科学家成长,评价体制需改进,贡献和收入不平衡会加重焦虑。
韩启德提出破解“35岁焦虑”的建议:完善科技战略布局,规定重大科研项目中青年科学家比例,创造展示机会,规范科研成果归属,增加青年基金份额,支持国际交流,减轻非科研负担,拍影视剧反映青年科学家困境。
最后,韩启德寄语青年科技人才:要肩负使命,有宽广视野,看到人类文明与科学事业;加强国际交流,虚心学习并分享所得;希望他们胸怀祖国、勇于探索、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甄博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最新的科研讯息,有任何思路设计或者生信分析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找我咨询。点赞,转发,收藏,您的支持和赞赏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来源:科技日报,仅供学术交流,如侵则删。
云服务器租赁
个性化生信分析定制
课题设计、标书评估
加好友备注“66”领取试用
1.直接开挂了!“合成致死+铁死亡+CRISPR”国自然多热点组合,火速上车带你分分钟拿下Cell 子刊!
注:本文为原创编译,非声张版权,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