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车圈注定不会平静。
提前开打,威力更强
2025年一开年,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各类补贴政策太猛了。
去年的消费电子以旧换新刚刚结束,2025年数码类产品国补来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6000元以内),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不论是内资、外资企业,还是国有、民营企业,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不论是线上平台企业还是线下实体企业,都能够公开、平等地参与补贴政策。
然而消费电子的补贴是一方面,汽车以旧换新的力度更是不小。
政策端直接砸了1500个亿搞以旧换新,500亿已经在用了。
具体来看,新能源车:购车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10%;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补贴8%;30万元以上的补贴6%,补贴金额最高4万元。
燃油车:购买2.0L及以下排量的,补贴1.5万元。
除了首次购车补贴外,2025年的政策还将旧车报废补贴范围扩大,国四排放及10年以上车龄车辆都可以得到报废补贴。皮卡也被正式纳入补贴范围,这无疑给皮卡车主带来了好消息。
具体补贴金额为:买新能源车报废补贴2万元,买2.0L及以下排量燃油车补贴1.5万元。
这个力度,比2024年还要大。
而且不只是国补,各个地方还加码出了补贴政策。比如苏州和南京,另外给出汽车消费补贴,可以和国补、省补同时申请,且不限制购车者户籍和上牌地!
湖南、湖北、广西、海南、河北和贵州,已明确消费品以旧换新跨年度衔接政策。无论是汽车报废更新(国补),还是汽车置换更新(省补),都延续2024年政策,直到2025年新的政策出来。
除了以上省份,其他地方也不用担心。四川已明确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于1月1日起实施,只是具体政策还没有出来。
上海和江苏,则发声提醒买车的消费者,按2024年政策留存相关证明材料。显然,2025年政策出来后,大概率会追溯发布前购车的消费者。
原本以为2025年最先开始把汽车价格打下来的要么是比亚迪,要么是特斯拉。
没想到,这回是政策发力先开始了!
新一轮价格战无可避免
这新一轮“国补”和“省补”的引领下,各大车企按不住寂寞。
快要刻在DNA里的“价格战”的悸动,又开始按捺不住了。
首先出手的就是2024年国内销冠——比亚迪。针对宋Pro DM-i、海狮05 DM-i、秦PLUS EV等车型,比亚迪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限时尊享价均为9.98万元起。
紧随其后的便是广汽埃安。官方宣布推出限时保险补贴购买埃安“纯电霸王龙”第二代AION V可享5000元保险补贴,购买AION RT、AION Y可享3000元保险补贴,保险补贴就是变相优惠了。
零跑的优惠幅度同样较大,旗下5款车型都有现金补贴。其中零跑C10现金红包15000元,零跑C11现金红包13000元、零跑C01现金红包12000元、零跑C16现金红包5000元、零跑T03现金红包6000元。
极氪汽车则颇具新意地推出了满减活动,全系车型满20万元可减1万元,并可同时叠加2年0息的金融政策,至高价值37267元。
不完全统计之下,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两大新能源巨头,长安、吉利、奇瑞等传统车企,“蔚小理零”在内的新势力,以及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等合资车企,全部在过去一周以新的政策加入促销阵营!
限时直降、现金红包、国补地补政策兜底,权益加码.......能用的招数基本都用了。
而且力度丝毫不弱于2024年,降价幅度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开年即开打,比去年的时间点早了不少。
去年的价格战由比亚迪在春节后开启,今年的价格战序幕比亚迪直接从去年年底开启。
甚至把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都给干自闭了。
看来车企们这是不想给其他想“友商”喘息的机会了。
车企打价格战,消费者肯定是舒服了,购车门槛降低不少,真正难受的是利润没那么厚、供应链管理没那么强、成本控制没那么好、技术积累没那么深的企业。
看看2024年,有多少企业倒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之下。
高合的倒下、极越的倒下、大运的倒下,还有站在悬崖边缘的哪吒、近乎归零的飞凡,就连日产都迫于现金流压力,宣布与本田合并……
24家汽车制造商相继宣布破产或被迫退出了中国市场,比如众泰汽车、广汽菲克、讴歌、三菱、东风裕隆、华泰、宝通、前途、天际、恒驰等等……
连带着一堆汽车经销商都扛不住了。
1月,广东一家拥有80多家汽车4S店的经销商集团突然爆雷。
6月,江苏盐城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森风集团同样经营困难,不得不启动重整程序。
11月,天津最大的奥迪4S店——永濠奥迪突然闭店,同属天津市永濠集团有限公司的永濠红旗、永濠东风本田,同样未能幸免。
12月,北京华阳奥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郑州中升汇迪,两家地方巨头的一汽奥迪经销商,未经奥迪许可却“脚踏两只船”,转投问界,结果被奥迪取消了授权……
粗略算下来,有超过2000家经销商退网或倒闭。
2025年,这个趋势会继续延续下去,甚至更激烈。
下一个,轮到谁倒下了?
回到2024年的开端,没有人能想到小米SU7能从年头火到年尾,也没有人能想到问界M9能成为中国50万元以上销量最好的汽车,更没有人能想到2023年还意气风发、被冠以“社媒之王”的李想,会因为MEGA失利而几乎退出了社交媒体……
大家都觉得,挺一挺或许就过去了。
但2025年开年后的形势对于车企而言,显然更为严峻!
卷不完的市场,打不完的价格战逻辑是什么?
之前的我们先不论,单就今年而言,逻辑其实很清晰,就两条:
第一,10万元以下的产品竞争已经结束,比亚迪、吉利们的增量只能进一步向上找,以前是向下卷,如今下沉卷无可卷,必然要向上卷。
第二,中产的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促使他们换车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降低他们的购买门槛。
因此,哪怕一次次价格波动,让部分车企利润亮起“红灯”,上下游供应链、汽车经销商压力剧增,但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下,2025年车企还是做出了共同的选择——
继续通过价格竞争来抢夺份额,并在新年第一天默契地开始行动。
这就是市场,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领域必然经历一轮又一轮残酷的市场出清,直到剩下几个巨头形成“鼎足之势”。
这点和手机的产业变迁过程有点像。
从1973年马丁库伯拿起第一个真正便携式的“砖头”开始,手机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50年。在这50年的发展历程中,手机的相关创新层出不穷,新技术持续涌现。
但如今,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大家认为技术收敛、创新疲软的时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新发布的iphone被大家吐槽好像只换了个机身。
与此同时,手机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也逐渐提高。目前,手机市场的CR5(份额前5的厂商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华为和荣耀一起统计)已经达到了92.7%。
一个产业逐渐成熟的过程,必然是一步步驶向“红海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产业边界已经明晰,行业内的竞争规则也已人所共知。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就好像一片充满血腥的红色海洋)
而在高强度竞争的产业,最后只有寡头才能活下来!
如果我们参考过去通信、手机等产业的规律,理论上汽车产业也会如此。
在如今100多个乘用车品牌的基础上,淘汰掉90多个是再正常不过的趋势。
前段时间,有媒体出了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生死簿”,把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按照销量做了个排序。
大家纷纷推测,下一个步极越后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是哪个?
根据这个排序,下一个危险的品牌就是“哪吒”了。
哪吒前两年销量可是很猛的,一度占据前几名,如今已经下滑到30名了,24年前11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40%。
今年哪吒汽车的新闻不断,先是营销事故,再是大规模裁员,有些部门的裁员比例达到了70%,还实行了降薪计划,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当然这不是哪吒一个特例,很多车企都已经到了这一步。在一轮轮价格战之下,别说赚取利润,能保住不扩大亏损已是万幸。
但凡资金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是老板跑路、员工懵逼,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而头部企业在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后,就能有更多利润投入研发和新品开发,进一步巩固现有优势,最终“强者恒强”。
如果要问:下一个倒下的车企是谁?
可以肯定的是,谁都可能倒下。
12月被员工给“围了”的夏一平不是第一个有此待遇的CEO;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