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薪来了!金融行业高薪时代,结束了

财富   2025-01-24 21:55   广东  


一个时代结束了。



1

限薪



一则传言在金融圈炸开了锅。


根据路透社消息,中国将对金融央企限薪,集团员工年薪限制在100万以内,那些收入超过100万元的薪酬将被削减。



根据网络爆料,更为详细的版本是:央企上限100万,二级子公司299万,三级子公司370万。


更有消息透露,时间表已经出来了,部分金融央企从2月开始全面降薪,新的薪酬体系已确定,超出标准的固定工资一律削减,绩效工资、季度奖金、年度奖金、项目奖金将全面取消,部分岗位固定薪酬降幅达 60%。



按照财新的报道,此次降薪涉及27家金融央企,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六大保险公司、四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中投公司等及其子公司。


这一连串的消息,无异于在金融界投下一颗原子弹。


虽然百万年薪依然很高,无数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但对金融行业而言,这才刚到起点。


就以中信证券为例。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的控股股东是中信集团,而中信集团是由财政部100%控股的中央所属国有独资企业,实打实的央企。


作为央企的下属金融公司,中信证券的薪酬如何?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中信证券的高管里,有13位年薪超过400万,还有5位超过了500万。



更早的时候,2021年,有25家上市券商高管人均薪酬超过百万元。而中信证券32名高管年度薪酬总额有1.66亿元,人均薪酬520.31万元,排名高管人均薪酬榜第一位。


而且,在金融行业里,中信证券还不是薪酬最高的那个。一旦传言的消息真的落地,那些拿着高薪的金融人,恐怕要睡不着了。



2

风暴



金融行业降薪的消息,其实早就有了。


时间回到2022年,证券业协会规定券商的高管和核心业务员工建立工资延期支付机制;基金行业协会要求基金管理公司至少 3 年内将业绩报酬延期发放。


同年8月,财政部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优化收入分配,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2023 年,高层强调金融要回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目的,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共识。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已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


到了2024年,新“国九条”更是将重点放在了证券基金的薪资管理上,证券行业的薪资随之下调,头部券商的薪资明显下调。



回看这两年,一股名为“降薪”的风暴已经笼罩整个金融圈。


看银行


根据第一财经的统计,2023年公布年报的38家A股上市银行的薪酬数据显示,与上一年相比,有20家银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其中,人均薪酬降幅超过6%的上市银行共有6家。


同时,2023年至少有11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详细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累计“反向讨薪”金额近亿元。典型的是招商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涉及员工4415人,占员工总数的3.79%。



券商


已公布2023年报的27家上市券商中,80%以上的券商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下降。


典型的是中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中金公司员工人均薪酬由116.42万元下降至70.04万元,降幅高达39%。



从高管薪酬看,中金公司2023年高管年度薪酬由两年前的9441.6万元降至3266.6万元,减少了65.4%。


此外,根据此前媒体消息,中金公司拟自2024-2026年,削减三分之一境内投行员工,每年减员约13%。


内部监管也愈加严格。此前还有消息传出,某头部券商组织去监狱团建,估计想震慑一下从业者。



再看基金


据券商中国统计,2024年,基金经理离任人数高达359名,为公募基金业26年以来“历史之最”。


从原因看,薪酬下降是一个重要因素。传闻中,基金公司的薪酬峰值已从1500万元一路降至120万元,缩水90%以上。此外,根据财联社报道,部分央企公募基金已启动退薪工作,达到一定标准后,部分退回。


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也显示,2023年创投行业整体年薪水平较2022年下降20%—40%。


金融行业这个“金饭碗”,是越来越不好端了。



3

割裂



金融行业一度是高薪的代名词。


遥想2022年,中金一名交易员的妻子在网络上晒出了丈夫的收入证明。印有中金公司公章的证明材料显示,该交易员的月均收入为8.25万元。


一个93年生的人有这个收入,让大众对金融行业的高薪有了直观感受。


这并非个例。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金人均年薪115.57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员工月薪近10万元。



这个收入啥概念呢?简单做个对比,当时中金员工的平均工资,大致相当于:


阿里的3倍,中国烟草的6倍,中科院的10倍。


这还只是普通员工的薪资,中金公司董监高的薪酬更惊人。2020年,中金公司董监高报酬合计(税前)1.68亿元,其中有7位税前年薪超过1000万元。



如果折算为日薪,黄海洲每天能挣5.29万元,王晟每天能挣5.1万元


都知道券商工资高,但看了中金的人均薪酬和高管薪酬后,大家才体会到,什么叫做“金领”。


视野放大一点。《中国经济周刊》曾做过统计,2018年至2021年,金融业员工年度平均薪酬是制造业的2.35倍、是其他行业的1.69倍。其中,证券业更是突出,员工同期年平均薪酬是制造业的3.76倍、其他行业的2.71倍。



但这种高薪背后,是割裂和悬殊的现实。


一是行业内部的割裂。在金融机构内部,既有年薪过千万的高管,也有年薪百万的专业人士,还有固定工资8000的营业部人员,更有月薪5000的合规专岗。


二是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割裂。典型的是基金,这两年基民们亏得一塌糊涂,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却旱涝保收。


支付宝公布的基民报告就曾显示,支付宝从有理财产品到2018年,盈利投资者只占比所有投资者41.2%。其中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占比仅6.5%。如今,这个比例恐怕还要更低。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已经成了一个魔咒。


更重要的是,很多金融机构的高薪,并非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以中金为例,根据媒体报道,2020年中金公司拿出108.31亿花在员工薪酬福利上,给股东的分红却仅有8.69亿。有人直言: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连续2年为负,却拿出分红12倍的钱分给员工,这把股东以及众多小股民置于何地?


而且,中金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最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金的业务主要涉及投行、股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募股权等。


这不禁令人好奇,一家凭借着稀缺牌照资源赚钱的企业,凭什么众多高管能拿到如此高的薪酬?


这种“畸形”的高薪,注定不可持续。



4

尾声



金融行业的降薪,同样蕴藏着时代的周期。


招商银行的年报曾显示,中国0.06%的富人占有31%的财富,1.9%的中产占有51.12%的财富,而人数最多的98%普通人,仅仅掌握17.85%的财富。


2/8定律,已经变成了2/98定律。当券商高管领着近千万年薪的时候,全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毕业生对金融行业趋之若鹜:


900万毕业生,有100万学金融类专业,毕业后疯抢15万个岗位,堪称内卷之王。哪怕是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实习生岗位,也有大把人抢着进去。


但从属性上看,金融是分蛋糕的,不是做大蛋糕的。当一个中科院科学家的薪资还不到普通金融员工1/10、不到金融高管1/50的时候,这是令人担忧的。


正如经济学者姚洋所说,“金融业降薪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为了降低金融业吸引力,转向发展制造业。”


某种程度上,高薪是一个风向标。哪里收入高,顶尖人才就会涌向哪里,过去的金融、地产、互联网,都验证了这个逻辑。


“金饭碗”的光环破碎一地的时候,正是繁花万千破土而出的时候。

观点
独立观点,全球思维,十万emba同学的观点汇集,超越精神世界的广深高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