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名为“反内卷”的飓风正在席卷而来。
2024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几个月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经济日报鲜明表态:
不能让“内卷式”竞争成为影响科技创新、掣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破坏性因素。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原局长袁喜禄也认为,打破"内卷式"恶性竞争需要政府的规范、更需要企业家的主动作为。
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也迎来正式施行。《规定》对电商行业诸多乱象进行了定义与归责。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整个电商行业将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化发展之路。
在那之后,钢铁、水泥、电力、光伏、汽车、电商、快递等多个行业纷纷表态,“反内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面对这个趋势,“卷王”拼多多可谓如坐针毡。
段永平高调亮相
关键时刻,“商业教父”段永平回来了。
1月5日,浙江大学热闹无比,段永平回到母校,与师生们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见面会。会上,段永平分享了他的投资哲学和人生经历,也爆出了很多金句:
投资高手并不怕错过一些机会,更重要的是不要踩雷。
好赛道是不会进入低毛利的,低毛利的都是商业模式比较差、产品差异化很小的产品。
做事情要尽量想长远,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
最重要的不是勤奋,是看对本质。
不要用你需要的钱去赌你不需要的钱。
段永平在商业界和投资界的声望无需多言,令人好奇的是,低调已久的他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高调露面?对此,网络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段永平这是在为自己回国发展铺路。
早在20多年前,为了与妻子团聚,段永平就正式移居美国。有媒体梳理了段永平旗下的投资,计算出其身价已经超过1800亿,妥妥地超级富豪。
但海外富豪的担忧客观存在。近在眼前的例子是俄乌冲突之后,欧美多国接连没收或者冻结俄罗斯富豪的资产。美国财政部就曾依据国会通过的《回购法案》,宣布没收俄罗斯资产,总额高达60亿美元。
一旦中美摩擦加剧,作为在美国的超级富豪,段永平的资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肯定答案,所以段永平为回国铺铺路也很正常。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段永平是回来“救火”。
在商业江湖上,盛传段永平旗下有“四大门徒”,分别是步步高的金志江、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拼多多的黄峥。
但好几个门徒,这两年的争议和压力都比较大。
OPPO和vivo,被华为和小米追得喘不过气,全球化也不是很顺;拼多多更是遭到首富钟睒睒的“炮轰”,钟直言“拼多多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对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几大门徒都遭遇困境,段永平回来也算是给市场增加一点信心。
此前,OPPO旗下芯片公司“哲库”骤然解散引起震动,久居国外的段永平也被传赶回来“救场子”,其还在网上对OPPO予以声援。
段永平与拼多多
这一次,段永平重点对拼多多和黄峥进行了“声援”。
在浙江大学的交流会上,段永平坦言自己对拼多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但言语间,他对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为人和商业理念极为赞赏:
黄峥不是一个趋利的人,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他不是为了挣钱,他也不会蒙你。
我不喜欢和无法沟通的人打交道,但我非常喜欢和黄峥交流,因为我觉得他和我一样,是一个看本质的人。
段永平和黄峥交情颇深,黄峥曾直言段永平是自己的“人生导师”。
20多年前,黄峥经由网易创始人丁磊的引荐认识了段永平。彼时的段永平已经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他非常欣赏黄峥。典型的事件是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并带上了当时才26岁的黄峥。
黄峥回国后,段永平更是把步步高的一块电商业务给黄峥经营,黄峥由此成立欧酷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黄峥做拼多多的时候,段永平传授自己的商业模式,利用自己的人脉引入关键合作伙伴,在拼多多发展的关键节点多次出手,去年还大幅加仓拼多多……
不夸张地说,黄峥创业的每一程,几乎都有段永平的支持,段永平可以说是黄峥的贵人。
如今的拼多多和黄峥,的确需要一场“声援”。
时间回到2024年11月底,拼多多经历了一场“闪崩”。其单日跌幅一度在10%以上,一场大跌让拼多多蒸发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6亿元。
股价的震荡背后,是拼多多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Q3,拼多多总营收993.5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利润为242.925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个业绩增速很猛,远超其他电商巨头,但按照彭博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拼多多Q3营收为1028.3亿元,同比增长49%;调整后净利润为292.1亿元,同比增长72%。
环比来看,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速较上个季度出现放缓,而归母净利润更是环比下降22%。不达预期,是拼多多股价闪崩的根源。
相比于股价,拼多多更值得担忧的,恐怕还是“反内卷”。
“内卷之王”
在“卷”这个领域,拼多多可是出了名的。
其一,卷同行。
拼多多以低价策略迅速崛起,将“全网最低价”作为吸引用户的关键手段。很多人都还记得,拼多多上9块9的车厘子、9块9的大芒果、9块9的红富士、砍价后不要钱的猕猴桃……
超低价背后,是大量的砸钱。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近7倍。
更近一点,财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拼多多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高达304.8亿元,同比增长40%,主要是由于促销和广告活动支出的增加。
此外,2021年拼多多就在国内推出“仅退款”相关服务,买家提出“仅退款”申请,商家在48小时内未进行操作,系统会默认商家同意退款申请,自动发起退款。在那之后,其他电商平台也被迫纷纷跟进。
其二,卷商家。
在低价优先的算法下,拼多多的商家不得不降低成本,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导致利润微薄,有的商家为完成厂家返利任务,还会进一步压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
此外,平台倾向于将流量导向大型商家和品牌商家,小商家难以获得足够曝光,若想通过付费广告获取流量,高昂的广告费用又让其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平台规则频繁变动,商家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适应,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罚款。
此前,因不满平台的高额罚款和扣货款政策,约200名拼多多海外版Temu的商家,就聚集在拼多多的广州总部大楼下面进行维权。
根据媒体报道,有商家抱怨称,不管是不是商家的问题,只要买家不满意,Temu就直接按照“仅退款”处理,并对卖家做出货款2-5倍罚金的处罚。被扣押的资金过多,许多商家经营困难,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又因为申诉无门,他们只能“自发”前往广州总部讨个说法。
其三,卷消费者。
典型的是“砍一刀”。拼多多“砍一刀”的套路可以追溯到2015年,拼好货时期的“水果拼团”活动。当时,拼好货用一些水果来抽奖,消费者邀请新用户就能参与,这个模式后来演变成了拼多多的“砍一刀”。
利用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拼多多将人性玩到了极致,在广大的小镇和农村地区,拼多多迅速累积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砍一刀”是拼多多的流量密码,却是无数人的梦魇。此前,一个百万粉丝游戏博主,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和参与下,直播“砍一刀”。
遗憾的是,这场砍价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砍到了小数点后6位,依然没能砍价成功。你以为你只差一刀,但实际上“永远差一刀”。网友调侃,这到底是“砍一刀”还是“砍亿刀”?
从同行到商家再到消费者,拼多多基本上把电商生态的每一个环节都卷了一遍。尽管价格是打下来了,但问题也随之浮现。
便宜的土壤,极容易滋生“山寨”。拼多多上市的第二天,一篇《拼多多,三亿人都敢坑的购物APP》就出现在了朋友圈,文章作者指责拼多多销售仿冒、山寨和三无产品。
再往深看一层,极致卷价格的背后,受伤的不仅是商家,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的破坏。当低价成为唯一的市场获胜法宝,那么创新也将失去最重要的动力!正如钟睒睒所说,“这是劣币驱逐良币”。
卷了一圈下来,消费者获得了短暂的低价,但同行、商家、供应商都被迫陷入低质的内卷,这样的路径真的可以持续吗?
尾声
客观而言,拼多多的确很猛。
成立不到3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只用了2年多实现1000亿订单总额(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
2024上半年,腾讯、阿里、京东的“人效”分别为303.89万元、234.66万元、106.63万元,而拼多多高达1056.90万元。
▲图源:时代财经
也就是说,拼多多单个员工创造的营收是阿里的4.5倍、是京东的近10倍。
但这一切的成就背后,都建立在“卷”的基础上,都建立在同行、商家、供应商的“痛苦”之上!
如今,“反内卷”的浪潮已经袭来,作为电商行业巨头,作为中国商业生态的重要影响者,拼多多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对黄峥而言,段永平常说的那句话,他还要好好领悟:
本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不赚不该赚的钱,赚了不应该赚的钱,就是不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