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剃度出家后,丰子恺问他忍心丢下妻儿吗?他的回答令人深思

文摘   2024-08-16 01:10   新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是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

但很多人却对这首歌的创作者知之甚少,他就是民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

而且李叔同的传奇经历对很多人来说同样是谜一样地存在,出身商贾世家却在艺术界功成名就。

一生风流和多位女性传出绯闻,可最后他却选择放弃尘世间的一切,剃度出家,当丰子恺质问他为何忍心抛妻弃子时,他却用一段颇具佛理的话作了回答。

那么李叔同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面对着弟子丰子恺的质问他又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出身商贾世家的风流才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当时他所在的家族是天津有头有脸的商贾之家,家里的票号和盐号生意遍布全国、盛极一时。

李叔同出生时他的父亲李世珍非常开心,68岁老来得子不容易,更神奇的是李叔同出生之时,一只喜鹊叼着一根松枝飞进屋内。

李叔同自幼聪颖过人,甚至李鸿章拜访李世珍时见到他都赞不绝口:“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实乃大清之福。”

听完此话的李世珍开心不已,对他们母子也更加呵护和照顾。

但奈何李叔同母亲身份低微,当父亲离世后,他们母子受到了李家族人的不公平对待。

好在父亲离世前为他们母子留下足够多的遗产和股份,所以他们母子无需为生计发愁,李叔同也早早进入学堂开启求学之路。

天资聪颖的他在学习上进步飞快,无论是文章、书法还是篆刻无一不通,是当时公认的超级神童。

才华横溢再加上家境殷实,小小年纪的李叔同身边就不缺女人,15岁开始他先后和名伶杨翠喜、名妓李苹香传出颇多绯闻。

再加上18岁就奉母亲之命迎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所以李叔同自小就非常懂得如何讨女性欢心,但同时又不沉迷于此。

1905年时他的母亲意外病故,于是他果断舍弃身边的莺莺燕燕远赴日本留学,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求学之路。

而在日本留学的5年间,他不仅在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各方面都取得极大成就、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话剧社、第一本音乐刊物等。

而且和一位名叫诚子的日本女郎互生情愫结为夫妻,1911年他重新回国时,也把这个日本妻子带回国内并安置在上海。

可这一切他在天津的妻子俞氏并不知情,她只是守着和李叔同的两个儿子度日,毕竟李叔同在日本期间也很少给他们写信。

可让俞氏和她的两个儿子想不到的是,再有李叔同的消息,竟然是他跑去虎跑寺出家。

而且无论如何苦劝都没能改变他的心志,那么李叔同是如何生出出家的念头呢?

自小即有佛缘,多重因素促就出家

李叔同在《我在西湖的出家经过》演讲中,将自己出家的原因分为了远因和近因,而远因就是他幼时的经历。

李叔同自小就与佛家结缘,李家本身就是一个信佛的家庭,而且他出生时的喜鹊异象,更让父亲认定他有佛缘,因此从小就带他吃斋念经。

当父亲去世后,家里请了很多大和尚来做法祈福超度,他看着这些和尚分班诵经,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近因则是他自己的身体原因,李叔同自小就体弱多病自认为不能长寿,所以他一直在积极寻找着健身的方法。

从日本回国后他立下了投身教育的志向,不仅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而且还在南京高等师范兼职,每周的课程安排得很满。

而且回国后,他为了振兴国内的文化艺术,并为民族自强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先后创办中华书院、国民音乐社等组织。

这段时间他先后培养了多位日后名震文艺界的大师,如: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人。

与此同时中华书院和国民音乐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着很多有志之士的加入,为中国文艺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繁忙的工作却让他本就不是太好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尤其是神经衰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这时他的朋友夏丐尊找到一个断食修行方法,两人都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值得一试,还约定要一起亲身实验。

但相较于夏丐尊只是一时新鲜,李叔同却真的付诸行动,1916年的寒假他在杭州的虎跑寺进行了尝试。

在经过了17天的断食后,他感觉自己的身心有了脱胎换骨的神奇体验,同时也是在这17天的断食过程中,他开始对佛学有了更多的参悟。

在这次长达17天的断食期间,他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一本佛经,并开始吃斋烧香。

心态也从之前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好奇,变成对佛经内在教义和实际修行的追求。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他和精通佛法的国学大师马一浮交往很多,从他这里得到了很多有关学佛的帮助,这也让他开始坚定出家的决心。

一年后他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正式出家,面对着丰子恺的挽留和质问,他只留下一句简单佛语就不再回复。

无视阻拦,决心出家

1918年夏天,李叔同告别了已经任教六年的浙江第一师范,前往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演音,号弘一。

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快引爆民国文艺界,不少昔日的朋友、弟子以及家人都跑来劝他回心转意,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两任妻子。

他却始终不为所动,面对发妻俞氏带着两个儿子在寺门口一连跪了三天的情况,他始终闭门不见,直到对方无奈离去。

而他的日本妻子诚子本想劝说他保留家室,因为日本和尚就是既能钻研佛法也能娶妻。

可弘一法师却只是将自己攒了三个月的薪水和一个佩戴很久的金表送给她,并告诉诚子:“你还年轻,而且有一定技能,还是重回日本为好。”

向她交代了这些话之后,弘一法师就转身回寺庙,当诚子追问他什么是爱时?弘一法师则留下一句“爱,就是慈悲”。

不过弘一法师虽然出家,但和昔日弟子们的联系却未曾断过,尤其是丰子恺等几位弟子也时常来虎跑寺和他探讨佛法。

一日丰子恺问他:“老师怎能忍心抛弃骨肉?”

弘一法师则是淡淡地回答说:“世事无常、人生有数,不先放下又怎能得到呢?”

这样的话一出丰子恺就了解老师的追求,便没有再多过问,沉默良久过后选择就此别过。

多年后在解释老师出家的原因时,丰子恺也给出了物质—精神—灵魂的“三层楼说”。

弘一法师年轻时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所以他在物质上已得到满足。

中年时潜心艺术且发挥多方面天赋,这时的他已经在第二层了。可他不满足于此,于是做和尚进入第三层。

至此之后弘一法师专研佛法,终成一代律宗大师,并在1942年10月圆寂于虎跑寺。

在离世之前他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交予师妹妙莲法师。


万树峥嵘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