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为什么打不过北方人?一部南北朝的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

文摘   2024-09-14 00:46   新疆  

南北朝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北朝始终比南朝更胜一筹。虽然南朝在经济文化上颇有建树,但其政治和军事方面却经常令人失望。从宋魏争霸时期起,南北势力还算均衡,不久北朝就开始占据优势。到了梁朝以后,北朝的优势更是全面展现,最终南朝的陈国被隋朝所灭。北朝为何总能压倒南朝呢?

一、刘裕错失统一良机

要理解南朝的源流,必须先从东晋说起。在东晋时期,北方频繁战乱,而南方则较为统一。尽管如此,东晋未能收复中原,其北伐尝试皆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因为东晋虽表面统一,实则四分五裂。

东晋是士族权力的巅峰时期,这些士族大多掌握地方权力。在东晋,士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先后爆发了王敦、苏峻之乱,及周氏兵变、桓温专权、桓玄取代晋室、刘裕灭桓等一系列动乱。东晋的北伐往往是地方军阀为扩大影响力而发动,如桓温、刘裕的北伐,并非真正意图统一。

东晋409年的局势

地图上可见,南朝统一北方的黄金时机出现在刘裕掌权期间。此时北魏尚未统一北方,北方比前秦时期更为混乱。而刘裕从399年开始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实现南方统一。从409年起,刘裕北伐成功,灭南燕、后秦,收复中原广大地区,形势一片大好。

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方当时具有优势。根据《中国人口通史》,十六国末期北方人口为1540万,东晋后期达到1700万,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加之北方战乱,南方经济实力更强。如果南朝能团结一心,统一全国是有可能的。

刘裕第二次北伐

然而,刘裕的北伐窗口很快关闭。417年,刘裕收复关中时,建康镇守的刘穆之去世,刘裕进退两难。多数将领不支持继续北伐,刘裕选择回归建康,未能继续北进。北魏的赫连勃勃趁机攻占长安,刘裕从此未再北伐。

为何大多数将领反对北伐?原因在于东晋遗留下的士族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中央政权尚未稳固。因此,刘裕南归后,便将注意力转向内政改革,分封子嗣,强化中央集权,并实施“土断”政策,削减士族势力。这些政策触及了士族的根本利益,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在此情形下,刘裕未能立即发起北伐。到了422年,虽然他再次北伐,但因病痛缠身,不得不中止行动。

与此同时,北魏在中原地区巩固了统治,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统一战争。南朝统一北方的机会因此消逝。

二、北魏的坚实基础,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从423年起,北魏拓跋焘启动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消灭了北方的大夏、北凉、西秦和北燕等政权,并且打败了柔然。到了439年,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的完全统一。与此同时,南朝的刘义隆仍旧专注于内政,创造了南朝的元嘉盛世。

北魏的统一战争

刘义隆对北魏进行了三次北伐,均告失败。450年,刘义隆动用了全国之力进行北伐,却遭到拓跋焘的猛烈反击,江淮地区经济遭受重创,南朝从此元气大伤。有趣的是,拓跋焘并未冒进攻击建康,而是在长江边饮马后就返回北方。考虑到前秦的失败教训,拓跋焘不可能轻易冒险。

前秦之所以迅速崩溃,是因为北方民族结构复杂,根基不牢。同样,北魏虽统一北方不久,但北方的民族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基础尚不稳固。为此,北魏各代皇帝都投入了大量心力。拓跋珪借鉴魏晋制度,推广汉化政策,每征服一个地区,就编户齐民,瓦解了各族的氏族结构,削弱了他们的民族独立性。

拓跋焘统一北方后,他选择休养生息,偃武修文。他鼓励荒地开发,抚恤孤寡,体察民瘼。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顿吏治,重用汉人,从而逐步建立了北朝的政治体制。在文化上,推广楷书,提倡礼义,弘扬儒学,加快了鲜卑人的汉化过程。通过拓跋焘的一系列政策,北魏的根基逐渐稳固。

宋魏对峙

479年,南朝刘宋因宗室内斗灭亡,南齐取而代之,而北魏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势力。但在此期间,北魏并未大举南下,而是继续在内政上进行改革。从476年起,冯太后以孝文帝之名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解决土地问题,三长制瓦解游牧民族的氏族结构,俸禄制加快社会进步。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洛阳,加强汉化,使得大量鲜卑族融入汉族。

自拓跋焘以来,北魏并未对南朝展开大规模南征,显示出北魏的政治定力。虽然在蒙古高原和西域有过军事行动,但始终谨慎对待对南朝的军事行动,因为君主们意识到时机尚未成熟。正是因为北魏在内政上的投入,在改革上的不懈努力,才基本解决了北方的民族和土地问题,这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从《中国人口通史》的数据看,北魏统一后,北方人口迅速增长,北魏后期达到3320万。而南朝刘宋时期,人口最高为1740万。宋齐之交战乱后,南齐人口降至1460万。南朝人口仅为北朝一半,难以与北朝匹敌。

三、北方第二次整合与南方宗室内斗

当北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之际,南朝正忙于内斗。从刘宋开始,刘氏宗室为争夺帝位不断内战,导致全国性的宗族战争,民间有谚语“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绕,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最终,萧道成夺权,屠尽刘氏宗族,唯一幸存的一支逃至北魏。

萧氏的内斗更为惨烈。494年,萧鸾杀害萧昭业自立,继而大量屠杀宗室,二三十人几乎被全部诛杀,只有萧子显兄弟幸存。501年,萧衍发动叛乱,建立南梁。梁朝建立后,南朝才稍微稳定。

六镇起义

此时,北魏却已崩溃。由于汉化进程过快,损害了鲜卑旧贵族的利益,引发六镇起义,此起义又激发了全国性大起义,导致北魏覆灭。高氏家族和宇文家族在战乱中崛起,分别控制了北方的东西两部,形成东魏和西魏。在北方动荡时期,萧衍曾试图北伐,但南梁军队在北方全军覆没,错失统一机会。

北方很快稳定下来,高氏家族和宇文家族开始各自的政治探索。宇文家族与关陇士族合作,建立了关陇集团,这是一个鲜卑—汉族的共同体,改写了中国几百年历史。他们继续推广汉化,同时吸取北魏覆灭教训,保留鲜卑族的优良传统。宇文家族迅速崛起,在南北朝后期成为主要力量。

南朝在短暂安定后,内斗再次爆发。在侯景之乱中,梁武帝长子萧正德与侯景内外勾结,导致建康沦陷。萧氏子弟观望局势,试图利用侯景之手消除竞争对手。而宇文泰趁机占领汉北和巴蜀,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统一势头难以阻挡。在萧氏宗室几乎被消灭后,萧绎才平定侯景之乱。不久,萧绎也遭到宇文泰的攻击,导致梁朝灭亡,萧氏后裔仅保留荆州一小块土地,成为宇文家族的傀儡。

这次萧氏内斗,彻底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南北朝的平衡被完全打破,随后的南陈只有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梁朝时期,南方人口恢复到1500多万,而南陈时期,南朝人口仅为680万。相比之下,北齐拥有2000万人口,北周也有1200多万人口,南陈处于绝对的劣势。

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继续推行改革,建立了府兵制,关陇集团正式形成。在经济上,他释放奴婢,扩大均田制的范围,推行灭佛政策,增加户籍人口。577年,宇文邕灭北齐,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而南朝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578年,宇文邕在北伐突厥的途中去世,杨坚趁机掌权,夺下了宇文家族的江山,建立了隋朝。587年,隋朝灭南陈,实现了统一。

综合来看,南北朝都曾经出现过统一全国的机会。在刘裕初期和梁武帝初期,南朝是有统一北方的机会的,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由于种种原因,南朝并未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当北方元气恢复后,北方的人口就迅速超过了南方,这意味着北方的财政收入、兵源都全面压制了南方,这就让南方更加难以抗衡北方了。加上北方民族大融合,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大规模融入,使得北方人保持彪悍的战斗力,而南方汉族则在江南的温柔乡中醉生梦死,最终变得文弱不堪,无法拿起武器应敌。综合以上原因,就是北朝能够压制南朝,并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原因。


万树峥嵘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