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三国的败局已定,为了实现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和列强利益的均衡分配,苏美英三国在黑海北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一次关键性首脑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
此次会议对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欧洲战后的重组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而德国的投降并没有让英国人放下紧张的情绪,因为他们发现,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
在二战的影响下,印度想要脱离英国寻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美苏一直想要瓦解殖民体系,所以对印度的独立运动自然是支持的。
此时英国的实力正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为了让印度在独立的同时又能保证英国的利益不受影响,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的相关规定,英属印度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以印度教徒为核心建立印度国,以穆斯林为主体建立巴基斯坦国,由此,印巴分治正式形成。
印巴独立后,蒙巴顿方案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两国还搞出了一个独立且贫穷的孟加拉国,直到现在印巴两国的矛盾仍未解决,那么英国当初为什么一定要给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分家后英国又能得到哪些好处呢?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由来已久,16世纪初,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率蒙古大军一路杀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并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导致本土的佛教基本灭绝,但南方的印度教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就为后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莫卧儿帝国灭亡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愈演愈烈,两方势力谁也看不上谁,在几百年的较量中,他们发明了各种恶心对方的动作,比如穆斯林恶心印度教的方式就是吃牛肉,因为在印度教的传统文化里,牛是非常高贵的动物,它是“毁灭之神”湿婆的坐骑,印度教徒不但不敢吃它的肉,反而还要对其顶礼膜拜,所以穆斯林就当着印度教徒的面庖丁解牛,直接掐中了印度教的软肋。
而印度教的报复行动也非常有针对性,就是在清真寺门口吹拉弹唱,扰乱穆斯林念经,两家就这样吵吵闹闹过了几百年,矛盾也堆积的越来越多,分家是迟早的事。
二战结束后,英国非常虚,几年的战争几乎掏干了整个大英帝国的家底,国家也被打得七零八落,以前英国还能靠海外殖民地的补给快速续命,但二战后美国卷走了英国大部分的海外资产,导致英国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恢复元气。
而这时印度这个不安分的骚年也趁乱插一脚,要求脱离英国而独立,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英国政府也很清楚想要继续把印度绑在帝国内部已不可能,但在放弃抵抗之前,英国还是想再努力一把,希望能让印度自治,成为英联邦国家之一。
1946年,为了妥善解决印度独立问题,英国专门派了一个内阁使团前往印度商谈建国和善后的方案,经过实地考察后,内阁使团建议在印度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不过中央政府只负责军事和外交,在中央政府之下还有三个省级集团,分别是印度教徒组成的集团,穆斯林组成的集团和其他势力组成的集团,三个集团施行自治选举,哪个教派的人多,哪个教派就做地区领导,虽然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要将印度建设成一个“邦联制”国家,不过对于当时的印度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办法了。
方案公布以后,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和以真纳为首的全印穆斯林联盟都表示了支持,但只过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尼赫鲁就反悔了,当时尼赫鲁想的很简单,既然穆盟这么容易就通过了这个方案,就说明这个方案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印度教本来就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如果趁此机会再提点其他要求,对方说不定也能答应。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是穆盟在得知尼赫鲁反悔后非常恼火,直接宣布放弃联合建国,从此各过各的,原定的建国方案就地作废,此后双方为争夺“家产”又爆发了数次大规模冲突,眼看着局势脱离控制,英国人只好暂时撤离,等双方冷静后再作打算。
1947年3月,英国人再次踏上印度的土地,这次英国政府派出的使者是英属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将军,蒙巴顿虽然打仗不行,二战期间经常吃败仗,但是口才很好,而且投胎还投的特别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他的曾外祖母,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是他的表舅,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是他的舅公,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是他的姨夫。
蒙巴顿到了印度之后,火速与国大党和穆盟的领导人会面,同时拟定了《蒙巴顿方案》,计划将整个英属印度“分而治之”,原本的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变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中间是印度,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同时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的出海口划分给巴基斯坦。
后来东巴基斯坦不堪忍受常年的印巴战争而选择了独立,变成了如今的孟加拉国,另外,在划分领土范围的时候,蒙巴顿其实也耍了一个心眼,他把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搁置一边,使之成为了一个争议地区,目的就是要削弱印度的力量,直到现在克什米尔地区仍争斗不休,其归属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蒙巴顿方案》提出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都觉得吃了亏,但为了尽快建国,还是勉强接受了该方案,后来为了恶心一下蒙巴顿,尼赫鲁跟蒙巴顿的妻子埃德温娜走到了一起,两人经常在蒙巴顿的眼前公然秀恩爱,不过蒙巴顿并不在意。
因为当时蒙巴顿表面上虽然和埃德温娜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其实感情早已破裂,只不过感情走到尽头后他们并没有离婚,而是选择互不干涉各玩各的,在这种“佛系”的婚姻状态下,两人倒也把婚姻进行到了最后。
印度独立三天后,蒙巴顿带着妻子埃德温娜回到了英国,尽管蒙巴顿的出现解决了长期困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问题,但却让这两个国家从此纷争不断,二十多年内,印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许多被划分到印度的穆斯林举家逃往巴基斯坦,而被划分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又要跑到印度,在这个过程中,流血冲突不断,而造成这种局面英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没有英国的殖民,印度的这段历史或许不会如此曲折,如果没有蒙巴顿的“分而治之”,印度“大一统”的梦想或许也不会如此困难。
但抛开英国的干涉,印度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国大党在处理问题时摇摆不定的态度,穆斯林联盟的独立建国主张等等,都是造成印度分裂的重要原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走到这最后一步,是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英国一家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