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一天,太阳回归赤道,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标志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
秋分过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天高云淡,露冷风清,桂蕊飘香。
摄影 | PopcornBoom
从节气的角度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因此,秋分也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
摄影 | 夏次改
秋分
|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因此,雷声的消失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摄影 | 璐泽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准备冬眠,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摄影 | 多多洛的影像诗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的状态。
摄影 | 夏次改
秋分
|气候特征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
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降低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摄影 | 摄影师HZ
自然万物是最敏锐的节气感应器,秋分过后枫叶、银杏等植物也渐渐成为大地的调色盘,染上浓烈鲜艳的色彩。
摄影 | 摄影师HZ
这样的绚丽多彩秋景在刘禹锡的眼中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范仲淹眼中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摄影 | 璐泽
在秋分前后,人们开始能感受到凉风习习,碧空万里,秋高气爽的秋日氛围。
摄影 | 静慧
“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人们根据节气规律悟出的农谚,是人们善于感知气候万物变化的体现。
摄影 | 多多洛的影像诗
秋分
|秋收农忙
秋分,也是收获农忙的季节。
虽然气温逐渐降低,但金风送爽,空气清新,谷穗低垂,果树飘香,到处弥漫着成熟的喜悦。
摄影 | 夏次改
进入秋分节气,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摄影 | 静慧
农田里金黄的稻谷,果园里垂涎欲滴的果实,都象征着勤劳与汗水的结晶。
摄影 | 静慧
从2018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此来庆祝秋收的喜悦,享受努力劳动的成果。
摄影 | 静慧
秋分
|民俗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于“秋分”这天。
摄影 | 多多洛的影像诗
因秋分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
摄影 | PopcornBoom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摄影 | 多多洛的影像诗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摄影 | 多多洛的影像诗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煮十多二十个不包心的汤圆,再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摄影 | 静慧
秋分
|养生起居
进入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加被,一方面还要依个人身体状况,开始耐寒锻炼。
即民间所说的“春捂秋冻”;与白露时节的防“温燥”不同,秋分时节需防“凉燥”。
摄影 | 摄影师HZ
秋季本就燥邪当令,易耗人津液,宜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
摄影 | 夏次改
宜常食甘润生津和清降肺气的新鲜果蔬,如苹果、秋梨、柑橘、柿子、山楂、葡萄、百合、莲子、银耳等。
尽量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食物,可达到生津润燥之效。
摄影 | 夏次改
此时节,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
因此宜早睡早起,多选慢跑、瑜伽、太极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以提升阳气,抵御病邪。
摄影 | 摄影师HZ
由于日照逐渐减少,人的情绪往往受到影响,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养,以喜胜忧。
摄影 | Popcor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