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已经到高温酷热天气中“三暑”的“末暑”,标志着暑气从这个时节开始消退,炎热难熬的天气即将过去。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摄影 | 赋能美学_云影
而关于处暑的感受,苏泂写“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居易写“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仇远写“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
摄影 | 掬水
从古至今,人们顺应节气感知气候变化,秋后渐凉所带来的神清气爽尤其鲜明。
摄影 | 孟德
天高云淡,秋水如镜,处暑的秋日之色率先在北方徐徐展开,然后逐步席卷南下装扮神州大地。
摄影 | 鹤迟苑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摄影 | 掬水
二候天地始肃:处暑过后,暑热渐散,步入秋天的万物逐渐失去活力开始凋零。
摄影 | 掬水
三候禾乃登:处暑前后,正是黍、稷、稻、粱类等农作物进入成熟的季节,期盼着五谷丰登。
摄影 | 孟德
处暑|农收
如果二十四节气有代表色,那么处暑应该是金黄色的。
摄影 | 孟德
迎接处暑的到来,我国南方地区也迎来了秋收的农忙时节。
摄影 | 孟德
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的果林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收割,抢抓农时。
摄影 | 孟德
由于处暑时期雨日不多,夜寒昼暖,农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得很快。
摄影 | 孟德
这时候的稻田快速由绿色转换为一片片金色的稻浪,农村地区处处呈现出“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的景象。
摄影 | 孟德
处暑|民俗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举行“七月半”的民俗活动。
摄影 | 云宝儿
七月半是中元节的另一别称。
这个节日除了悼念亡者以外,七月半还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摄影 | 云宝儿
在处暑这个时节,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摄影 | 孟德
放河灯
中元节一般在处暑前后,每到中元节民间便会举行祭祀相关的庆赞活动。
摄影 | 老熊哒哒哒
放河灯,就是其中一项带着浪漫色彩的追思活动之一。
摄影 | 老熊哒哒哒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将河灯放在水中,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摄影 | 老熊哒哒哒
开渔节
而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处暑前后正是渔业收获的时期。
摄影 | 一颗椰子糖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摄影 | 一颗椰子糖
因此在处暑前后,靠海吃海的沿海地区会在此节气前后举行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摄影 | 一颗椰子糖
我国地广物博,因此在同一节气的背景下,其他地区还流行着煎药茶、拜土地公、吃鸭子、泼水狂欢等有意思的民俗。
摄影 | 赋能美学_云影
处暑|养生起居
进入处暑节气,虽然已经进入秋天,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夏秋之交的节点,“秋老虎”时常光顾。
但此时,昼夜温差较大,人们应多注意温差变化,预防感冒。
摄影 | 云宝儿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摄影 | 鹤迟苑
化解“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摄影 | 云宝儿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摄影 | 云宝儿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摄影 | 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