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浙江 方泳霖‖追梦号角声悠扬

文摘   2025-01-12 09:08   天津  


追梦号角声悠扬

 文/方泳霖

和妻子去音乐厅欣赏法国交响乐的时候,我的目光瞬间被乐团中的小号手所吸引。即便他们隐逸在乐团后端,但当他们举起小号的时候,整个人都会闪闪发光,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当音乐随着律动缓缓铺开的时候,小号声穿透舞台传入耳中直击我的灵魂,那些融入血脉里的激情一瞬间被点燃。
这是因为曾经我也是一个小号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清晨,我照常去镇上的小学念书。经过主楼的时候就发现有老师拿着一张花名册在找人,而我的名字就在这个名单中。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出现在这个名单中,后来事实证明我是有多么幸运能出现在这名单里。
这张名单是学校为了组建一支铜管乐队而开立的,我有幸入选其中,这就给我小学时代添上了无比精彩的一笔。对于这个城镇而言,我们一家都是异乡人。我从遥远的农村随着父母出来,机缘巧合在这个风气开明的小镇上小学,也正是因为这个前提才使得我有较早的机会接触到西洋乐器。对于一个农村娃而言,这无疑是上天馈赠的一件礼物。
因此,我无比的珍惜这次机会,父母也因为我的入选而觉得脸上有光。毕竟即便吹响再普通的一把军号,在那个红色年代中都是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每当我拿起军号的时候,总会想起电视里系着红布的冲锋号,那激昂的号角声就是胜利的声音,那种象征意义已深入人们的骨髓。
我们被选中的人员都是从基础学起,虽然一开始都是吹军号,若不懂其法是很难把它吹响。有些人即便鼓足气也只能吹响很难听的一声,还有很多人即便吹响了,但吹出很多口水,初学的样子实在是惨不忍睹。
吹号得要有一定的肺活量,为了练肺活量,我们会相约端一脸盆水去憋气比赛。大伙数三声之后纷纷把头埋进水里,看谁最后一个抬起头来,在充满乐趣之中锻炼了肺活量。我记得我们往往会猛地从脸盆中抬起头,然后长长地吸上一口气,用手抹一脸,不顾湿漉漉的发梢相视而开怀大笑。
有了一定的肺活量之后就是把军号吹出一定的旋律,由于此前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上手很快,没过多久我们便能轻松驾驭简单的曲调。当我们能够稳定的吹响军号的时候,学校开始按照身材、个头和肺活量等综合考虑分配铜管乐队的角色。有的同学个子高就被分到了吹长号,有的同学力气大被分配到的是圆号、大号,而小个子的我则被分配到了小号手的角色。
分配之后我很开心,在所有的铜管乐当中,我觉得小号最优雅。犹如在众多冷兵器中的长剑,像一个君子,优雅不张扬。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小号是铜管乐队中音调最高的乐器,也是最难学习的乐器之一。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
我们被分配到各种铜管乐之后,每个人不再一起统一学习,各自按照乐器的特性学旋律。铜管乐交到我们手中,我们都如获至宝,十分地爱惜。练习间隙就会将它简单的拆卸下来进行擦拭和保养,这是我们今后上“战场”的宝贝,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致胜法宝。
在学习吹奏期间,老师教导地十分尽心,我们学的也很快乐。几个寒暑过去之后,我们都具备了表演的实力。于是我们后来就包揽了学校升旗仪式的奏乐环节,当我们戴上白手套,为升国旗增添一份属于我们团队的力量,我们都觉得无上的光荣。而我尽管是团队当中小小的一员,但我依旧无比的自豪,每当轮到我们吹响号角的时候,我总是会鼓足劲吹起来。
再后来学校总是会受到婚嫁人家的邀请,为新人们接亲奏乐,我们也为能参加新人的婚宴而感到乐此不疲。我们每次不光能吃上宴席还会带回家一包包喜糖,将裤兜装地满满的回家,这大概就是凭手艺吃饭的另一种骄傲。这是我们辛勤劳动的付出,也是我少年甜蜜的回忆。
后来我也记不清什么时候离开了铜管乐队,只是觉得那一段经历太过神秘,稀里糊涂地进了铜管乐队,也稀里糊涂地离开了,而离开之后又显得那样淡然,没有丝毫的牵挂和不舍。
而当年的那份潇洒如今想来却都是不舍,在心里埋下的小号手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始终在心底里发芽。所以一听交响乐就要去下意识的找小号手,侧耳聆听小号那独特的音色,回想那段少年时光里神秘魔幻的往事。
音乐会之后,我就开始在网上订购了一把小号。我要重拾那段时光,重新吹响小号,重新寻找那种甜蜜的感觉。即便再也没有组团演奏的机会,我这一支孤独的小号,也要将激情延续下去,那是我不屈的倔强,也是我此生最难忘的过往……
前不久一首《我们的时光》的小号前奏在网络翻红,那独特的音色瞬间抓取了人们的心。而我感到遗憾的是小号的独奏,无形之中承担了孤独的注角。在忙碌的当下,人人疲于奔命,人人报团取暖,一把孤独的小号是一个另类,是一种行为艺术。这种孤独的小号手,又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小号手,由于生活的窘迫不得不卖掉最心爱的小号。那种无奈和心底的荒凉,让我感慨不已。虽然现在我可做随时拥有一把小号,但那种孤寂感却还是让我深为遗憾。
我理解这种孤独,但是也无妨我一味追求小号的劲头。始于初见,终于坚守,这是我对于小号的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小号作为一种乐器,不仅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文学和艺术中象征着力量、勇气和自由。
对我而言,小号不仅仅是乐器,更是情感的寄托和自我表达的工具。我在学习小号的过程中,经历了春去秋来,经历了挫折收获了成功,小号早已成为了我精神生活中忠实的伙伴。我希望借小号的声音去抚慰人心,带去安慰和力量,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内心的宁静‌。
那些封存在时光里的小号声,随着人声鼎沸、人们鱼贯而出,带着吉祥、喜庆一路奔向幸福的未来。而我依旧和往常那样,听到那些亢奋、亮丽、悠扬的小号声,在时光的深处寻找梦想的力量……
作者简介:  方泳霖,浙江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金融高管,全国刊物发表数百篇散文、诗歌、小小说,出版个人散文集《板桥霜月》。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海河文学9272
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开设栏目:小说文苑,散文方阵,诗词天地,书法绘画等,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并关注《海河文学》9272微平台和纸媒体(《海河文学》杂志)投稿邮箱:15620660730@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