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播放,会“吃掉”孩子的大脑吗?

财富   2024-12-14 06:30   北京  

 

01

“倍速播放”,会影响人的记忆

前几天,北京科协的社交媒体账号转载了几个关于倍速播放的新研究,结论都不算乐观。
比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者发现,长期看倍速播放的视频,可能会让中耳的部分肌肉退化。因为人的中耳里有一部分肌肉,它们会对低频声音做出反应。
比如,街道上的噪声、吸尘器的声音、飞机飞过天空的声音等等。而倍速播放时,这些低频声音会变得特别不明显。而人的中耳长期不听这些声音,对应的肌肉就可能会退化。当然,这个研究针对的是那种整天看倍速播放的极端情况。
再比如,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长期看倍速播放,会影响人的短期记忆,尤其是对正处在发育期的大脑,比如学生。经常看倍速播放的视频会损害学生大脑的杏仁核,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
当然,前面这些研究都有它们各自的局限性,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地证实。

02

倍速播放的习惯

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回到倍速播放这个现象本身,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正好最近,我看了一本今年4月份出版的书,书名就叫《倍速社会》。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记者,叫稻田丰史。
关于倍速播放为什么会流行,稻田丰史说了三个原因。
第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性时比”。
什么是性时比?简单来讲,就是时间的性价比。在日本,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这种时间的利用效率,“TP”,也就是英文Time Performance的缩写。根据稻田丰史的说法,从2019年开始,“TP”这个词就开始在日本流行,最近几年更是热度飙升。
为什么很多人都开始追求“性时比”了呢?主要来自一个心态上的转变,就是越来越害怕自己的时间被浪费。比如,很多日本的职场人为了社交,希望自己能了解很多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短视频内容,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倍速播放或看解说视频。
回到咱们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比如,9月底,艾媒咨询发布了“2024年中国电视剧观众行为调查数据”,其中就提到,58.63%的中国观众表示会倍速播放电视剧。背后的原因包括,内容无趣、演员语速过慢,以及为了节省时间。
第二,影视作品过剩,也直接促进了倍速播放的流行。
根据稻田丰史的说法,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海量观看影视作品的时代,而且价格还非常低廉。比如,十几年前,人们想看电影或者录像,是需要花钱去租影碟的。像当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碟片2天1夜的租金大约是300日元,而1张碟片里最多也就只有2集的内容。
但现在,我们是直接为平台付费,而不是为作品付费。根据稻田丰史的统计,现在一个普通的视频平台,最少也在几千部影视作品。像日本的视频播放平台4U-NEXT,更是号称自己有22万部以上作品。还有像优酷、腾讯、爱奇艺上的视频,都是数以万计。再加上,社交软件上的视频、直播等免费内容,人们可以选择的视频内容完全超过了需求。换句话说,过去是人们付费购买作品,而现在更像是平台用海量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倍速播放流行的第三个原因是,为了降低收看门槛,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选择用台词来表达一切。而这种服务,就进一步加剧了人们使用倍速播放的频率。
比如,过去主人公在雪地里奔跑,这个场景会用镜头表现。而现在就会加上台词,比如主人公边跑边说:“呼吸好困难,冰冷的空气让我肺疼。”假如主人公从悬崖上坠落到积雪中,他又可能会说:“多亏这雪,让我得救了。”
你看,观众本来是可以通过画面感受到这些信息的,但是加上细致的台词后,直接就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而早期的电影台词就相对少,主要就是靠画面来叙事的。
按照稻田丰史的说法,现在影视作品基本就是“保姆式”的服务。用台词一字一句地讲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身处怎样的境地等,甚至用台词来推动剧情,省略了画面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方式,跟倍速播放的适配度又很高。
换句话说,倍速播放的普及,并不是平台或者观众单方面促成的结果,它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供给端的内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观众越来越追求效率,这反过来促使供给端生产更多适合倍速播放的内容。
好,以上就是今天与你分享的全部内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新鲜、有料、有趣的知识新闻,欢迎关注得到头条。这是得到APP的一档日更栏目,每周一到周五零点准时上线。让我们一起在世事变化中,每天学点知识。

罗振宇发愿要做20年的跨年演讲,今年走到了第10个年头。


在跨年演讲十周年之际,罗老师将和你一起站到未来,去提前听那些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12月31日20:30,希望你提前预约,和罗老师一起跨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得到头条》

罗辑思维
关注罗辑思维,我们一起终身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