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50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市不断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加大顶层统筹推动力度、落实部门县区责任、加强工作联动信息、健全快速反应决策机制,构建一体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谋划、研究、部署、推进、实施、督办、考核、反馈的工作闭环。
——编者
广东潮州:一体化布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组织架构
广东省潮州市委组织部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广东省潮州市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紧紧抓住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核心问题,制定出台《中共潮州市委关于加强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一体化布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组织架构的改革探索,推动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嵌入人才强市建设全过程,使之机制化、工程化、具象化,全市上下协同推进人才工作的意识进一步树牢、机制进一步顺畅、效率进一步提升,各项人才工作均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广东省潮州市城市风貌 林文强 摄
顶层统筹,变“第一资源”为“第一工程”
潮州市全覆盖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和部门(系统)党组织书记大抓人才工作制度,自上而下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主体责任。
强化市委统一领导。修订印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21条、市委人才办工作规则35条,进一步理清职责任务权限,分别明晰细化办文办会、请示报告、报审报备、督查通报等8项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在市委的领导下,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市委人才办每年制定工作要点,推动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保障以及重点项目实施,牵头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人才工作分工任务。
强化县(区)党委领导。各县(区)参照市的做法,健全镇(街)、部门和重点单位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村级人才工作力量。每年召开县(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制定本县(区)人才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
强化部门(系统)党组(党委)领导。在教育、医疗、科技、产业、文化、农村六个重点用人部门成立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人才工作科。其他部门党组(党委)由1名分管领导和1名科室负责人作为“人才工作专员”。各主管部门党组(党委)下抓一级,对承担人才工作任务较多或人才比较集中的下属用人单位人才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
协调联动,变单打独斗为同向发力
为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潮州市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有效克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部门之间政策相互脱节、工作相互推诿等现象。
建立报审报告报备机制。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拟定的涉及全市范围的人才工作政策、规定、制度和涉及人才的重大事项、重要制度以及其他重要问题,及时报请市委人才办研究审定。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每年向市委人才办报告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每半年报告阶段性总结,每季度报告人才引育进展情况。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拟组织开展的本地区本领域人才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12类事项,须提前五个工作日向市委人才办报备。
建立数据统计分析机制。市委人才办联动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按照“每季一更新、半年一评估、全年一报告”的机制,对全市人才队伍情况进行统计研判,及时制定、调整人才发展规划、重要人才政策。通过一网共享平台建成全市人才信息大数据库,拟订下年度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
建立人才服务协同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实施,市委人才办牵头统筹协调以“一份指南、一站申请、一卡通享”的方式,高标准推动“潮州优才卡”五类十八种服务内容兑现。畅通人才服务工作网络,构建以市人才服务专区平台为龙头,各县(区)设立区域分中心,依托各镇街人才驿站为基层网点的服务网络。建立顶尖人才、杰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服务“一事一议”快速响应机制,市委人才办牵头有关部门拟定引进服务方案,走快速通道引进。
引领吸纳,变价值多元为同心同德
潮州市注重把握人才工作政治属性,重视对人才的团结引导服务,让潮州更好地成就人才,让人才更好地成就潮州。
加强政治引领。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高层次和青年人才工作制度,市领导示范带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服务3-5名专家人才,实行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服务法”,实现每位人才都有不同层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并全覆盖开展人才慰问活动。成立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常态化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囊团作用,提交多篇资政调研报告建言献策。
加强政治吸纳。近3年,新吸纳发展近2000名优秀青年人才为共产党员,推荐近100名人才先进分子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推荐提名50余名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将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调任到党政机关,推动良性流动,拓宽发展通道。
以加快人才强市建设为总纲,以加强党管人才为核心,潮州市人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目前,聚焦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激励以及平台团队、乡贤回归、资源汇聚、引育宣传八个关键节点,整体构建人才引育配套衔接的“1+1+8”制度体系。设计五个层次八种类型人才的水平参照标准,打造引领发展、科学实用、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重点人才目录”。出台了“高青人才引进”政策,大幅提高人才薪酬待遇,配套团队组建、科研经费、设施设备等保障,建立人才聘期任务和考核制度,让人才创新有为、发挥作用。
(本文系“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