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监测分析是统计部门评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统计局坚持主动作为,以改革示范区建设进程监测为抓手,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在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监测机制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辅助决策水平,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贡献统计力量。
筑牢工作基础,确保监测体系科学完善
为准确反映示范区建设成效,宿迁局将体系构建作为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体系构建上全面承接示范区建设要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精神,就体系构建多次向17家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召开监测体系会商会,最终确定形成一套涵盖综合质效、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五大版块45项指标的全方位现代化监测体系。
在目标设置上,监测体系设置两类目标,分别为时期目标和时点目标。其中,时期目标为“2025年示范区建设目标”,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设置思路,为各部门定下未来几年努力方向;时点目标为“年度建设目标”,在2025年目标基础上进行逐年分解,及时反映每年度示范区阶段性建设成果。
在指标选取上,确保监测体系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并明确提出,各部门选取的指标要在准确反映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具有清晰的指标内涵、明确的统计口径、可靠的数据来源、准确的计分办法,确保数据汇总后可量化、可比较、代表性强,整体监测结果能够反映示范区建设实际。
坚持三项结合,确保监测工作收到实效
为有效推进全市监测工作,宿迁局坚持“三项”结合,精准及时高效地开展示范区建设进程监测。
做好季度评估和年度监测相结合。采取“以季保年、以年保总”的监测方式,按季收集监测数据,形成季度、年度监测报告,既反映日常工作推进情况,又反映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年度建设成果。
做好数据预报和实报相结合。每季监测开展两次数据收集,一次是在季末月份25日进行数据预报,通过预报数据情况指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责任部门进行预警,帮助部门及时查漏补缺;第二次是在季后月份25日进行定案数上报,对定案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并形成监测报告,指出部分指标未达序时进度、完成目标基础不牢等问题,为各部门指明下一步发力重点。
做好完成率和实现度相结合。监测工作以目标完成法进行,每年测算出两个结果,分别是基于2025年目标的全市示范区建设进程实现度和基于当年目标任务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多方位反映示范区建设成效。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是助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依据,宿迁局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监测工作高质高效。
强化组织领导。全市监测工作由宿迁局牵头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分头负责推进;各部门按要求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责任处室扎口管理、职能处室分工落实的监测工作责任制,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晰、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推进机制。
加强联动配合。部门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监测工作合力,部门内部做好工作衔接,协调处理问题;资料来源涉及多个部门的指标,原则上由列在第一位的部门牵头承担工作推进、数据收集和报送职责;牵头部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会商提供所需资料,配合部门积极履职,共同完成监测任务。
严守监测规范。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监测方案,不得随意调整指标内涵和计算方法;建立数据采集、报送、审核、认定及反馈制度,建立健全指标原始记录和数据台账,保障各项指标数据质量,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反映“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情况。
注重工作时效。各部门根据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规律、统计规律和工作规律,及时进行量化测算、加工整理、评估论证,确保监测工作时效。
纳入考核参考。将“构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进程监测机制”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并将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各责任部门年度高质量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责任部门对应指标年度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考核进一步压实部门责任、提升监测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