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思 |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解读

文摘   教育   2024-09-14 21:22   重庆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

解读

小唐老师




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是历史教学的关键环节。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教材中的每一句话皆为编写者深思熟虑后的成果,凝聚着他们的专业智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读懂教材的微言大义,深研教材的编写意旨,有助于更好的用好教材开展教学。


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第二子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着重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其中,在讲述鸦片战争的进程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写到:英军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在这里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过程:



01

道光帝惊慌失措,表现了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教师解读:面对英军的强大压力和逼近的威胁,道光帝显得惊慌失措,他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当面对这一突发重大事情的时候,明显是缺乏应对外部侵略的有效策略和决心,这也导致在决策上出现了明显的摇摆和失误。比如说,后面又对英国宣战了。

02

道光帝为什么要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教师解读: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取得了显著成效,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然而,当战争爆发后,道光帝为了平息英国人的怒火,将战争的责任归咎于林则徐,认为是他的禁烟行动导致了英军的侵略。这也显示出道光帝的短视和昏庸。这个决策不仅未能解决中英之间的根本矛盾,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反而还会打击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积极性。

03

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谈判,说明道光帝处理这件事情的心态是怎样的?


教师解读:这体现了道光帝的求和心态。他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他的妥协心态。道光帝选择琦善前往广东,表明他已经放弃了抵抗,准备向英国妥协。



教师小结: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光帝的惊慌失措和错误决策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的腐败和无能。他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未能正确分析形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而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采取妥协退让,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揭示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落后以及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艰难处境。


END

三分糖历史
三分糖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