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国家级示范培训 | 徐蓝—在守正中创新:义务教育历史修订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文摘   2024-08-29 17:27   重庆  

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国家级示范培训


培训简介

1.培训网址(免费报名):

2024年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性培训网络服务平台网址:t.pep.com.cn/tbjc

2.培训内容(历史):


徐蓝—在守正中创新:义务教育历史修订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1.发言总结: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修订教材至关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教材修订注重反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构建综合性的历史学习体系。内容涵盖中国和世界历史,强调大概念引入,避免知识碎片化,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框架。同时,特别强调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促使其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他阐述了新教材修订的方向和目标,即通过深化新课标实施,增强历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点回顾:
2.1新教材是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的?
教材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并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来构建整体学术体系。此外,新教材强调以大概念统领各个学习阶段或板块(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呈现,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板块间建立起联系和深度理解。同时,新教材还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的培养,以此推动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2.2新课标修订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

新课标修订旨在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及近年来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并总结了一年来旧版课标的实施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同时,课标还考虑到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突出中国特色并借鉴高中课标的新成果,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2.3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高度体现。具体而言,历史课程将培养学生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个维度展开学习,这五个素养相互关联且构成历史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4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资产阶级社会与生产力的关系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资产阶级社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创造出了解决阶级冲突所需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体现在马恩文集中,其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历史阶段(如古希腊罗马时期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形态演进的影响。

2.5马克思主义如何描述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带来的世界历史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打破了各国间的闭关自守状态,使得各民族的需求满足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内,而是依赖于整个世界。随着生产方式交往及民族间分工的完善,原始封闭状态被逐渐消除,历史也因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2.6世界历史理论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情况如何?

世界历史理论在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世界历史的思想。目前,这一理论已应用于基础教育教材中,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的新教材总体框架,展现出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7新航路开辟如何推动全球一体化并改变人们的视野?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主要大洋和大洲间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系,使得世界历史从地域走向全球,人们的视野扩大至整个世界。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地理意义上,更深层次上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认知,促使他们从过去的区域视角转向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也成为了中国特色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关注的重点。

2.8新教材如何以大概念为基础整合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新教材如何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单元和展示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在新教材中,采用了大概念来整合和结构化教材内容,这些大概念源自于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标,旨在将分散的知识、技能和观念连接起来,并赋予它们深层含义。大概念在教材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有助于他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趋势。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核心大概念,分别对应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等多个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史则聚焦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讲述了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封建统治的斗争过程及其最终胜利。教材结构清晰、主题明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促进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新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围绕教材内容的核心——大概念设计教学单元。例如,七年级上下册通过七个单元41课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强调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五大特性。八年级上册通过七个单元21课阐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下册分别讲述了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历史,通过不同的大概念如“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展示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进程。此外,教材还包括跨学科的主题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进程,形成基于时空背景的认识历史的能力,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并涵养家国情怀。

2.9新教材如何全面展现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教材在九年级上下册通过6到7课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空想到科学再到实践,涵盖了一国到多国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同时,八年级下册也相应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其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教材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扭转了社会主义劣势地位,凸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其蓬勃发展态势。

2.10新教材如何体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与中国特色?

新教材不仅详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在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中的重要角色,如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世界多极化与多边外交,还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中提供的智慧、方案与力量,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深度参与和实际行动。教材深入探讨了中国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准确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判断而提出并实施的各项政策倡议,例如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具体表现。

2.11新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核心素养?

新教材注重整体设计,确保各单元、课时及子目的逻辑关联性和内容一致性,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它按照通史体例编纂,关注历史的连续性和时空联系,呈现知识结构化的单元内容,力求做到重大史事、基本线索与完整知识结构相结合。此外,课文部分为主干知识,辅助部分则与课文相互呼应,多样化地服务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去理解和评价历史,开阔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

2.12新教材是如何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

新教材的核心在于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单元学习要点和核心素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并确保课程内容在单元页、课文正文以及创新设计的功能性栏目中都能有效支撑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提升。例如,课文正文中精心雕琢,力求让文字流畅有趣,同时紧密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强调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史事生动真实等要素,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能力。

2.13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如何体现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能力?

新教材通过设计读地图、相关史事等环节,在直观地培养时空观念的同时,鼓励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理解和延伸历史,增加历史的宽度和广度。此外,新材料研读栏目通过精选典型史料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和解读,还训练他们运用时空观念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以及培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2.14新教材如何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编排,并在课后活动中实现学业质量目标?

新教材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编写原则,注重在课后活动栏目中体现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掌握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课后活动不再仅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而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重要史事、探究历史联系及其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并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2.15新课标下如何实现跨学科教学,并为何将相关活动安排在活动课中?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们面临着教学内容过多且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整合知识结构并设计活动课程时,我们决定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放在活动课中进行实施。这样做既有利于简化细碎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又能确保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跨学科的内容。

2.16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教学?以及如何界定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所谓的跨学科教学是指打破原有学科界限,通过学科间相互关联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历史学科在跨学科时可以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多个学科结合。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内容,而在具体实施时应明确是以历史为本位进行综合探究,避免变成其他学科的替代品。当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时,首要原则是以历史为本位,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性。比如,在讲解丝绸之路时,可以与地理相结合探讨地理位置和贸易路线;在分析盛唐气象时,可以借助艺术视角解读当时的艺术成就。此外,应当注意把握好教学平衡,既要注重学科间互相渗透,也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各自学科领域有所收获。

2.17如何有效利用活动课来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并举例说明?

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我们计划将活动课作为重要载体,如通过设置“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与其他学科如文学、甲骨文、美术、革命历史等的交融互动。同时,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立体化理解和多元视角看待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思维导图:

注:以上文字由通义千问2.5(https://tongyi.aliyun.com)总结生成,如有错讹,请以原视频为准)



合集推荐:

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国家级示范培训 | 张海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分糖历史
三分糖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