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理论——初中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探微
文摘
教育
2023-05-25 07:35
重庆
一天中午,你和你朋友在路上碰到了,迎面走来,你本来想和他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就走。于是,你开启了对话:你:吃饭了吗?(这个问题,正常人的回答会有两种:吃了/没吃。)朋友:①回答一:我吃了,我刚刚11:30-12:00和张三在摸鱼餐厅一起吃的红烧鱼、鱼香肉食、芹菜肉丝、土豆肉丝、水煮肉片、香辣虾,无骨鸡爪,蒜蓉扇贝,还点了一杯冰镇摸鱼奶茶。①回答二:还没吃,不过我准备11:30-12:00和张三一起去摸鱼餐厅吃红烧鱼、鱼香肉食、芹菜肉丝、土豆肉丝、水煮肉片、香辣虾,无骨鸡爪,蒜蓉扇贝,还可以点一杯冰镇摸鱼奶茶。我想问你,面对这样的回答,你内心的反应会是什么?(实话实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用重庆话说,就是:你个瓜娃子,我才不想听你说这些菜单呢,你告诉我你吃没吃就行了,说愣开多抓子也?烦得很!)所以,你看,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要抓重点,这样才能不让人感到厌烦。聊天如此,做题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在作答材料题的时候,就有点像这位朋友一样,抓不住重点,什么都想要往试卷上写,生怕阅卷者看不懂他的答案。结合以上对话和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作答材料题的“吃饭理论”。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在树上摘了三个人参果,猪八戒、沙僧和孙悟空各一个,猪八戒着急忙慌的,一口便把人参果吞了,结果,连人参果是什么味道都没搞清楚,这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而反观孙悟空和沙僧,则是细嚼慢咽,好好地品尝了人参果,也尝到了人参果的滋味。同样的道理,一道材料题,就像命题者为你准备了一道精心烹饪的菜肴,如果囫囵吞枣地去阅读,那就只能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当然,也不会很好地品尝到这道佳肴的滋味,也就是不能很好地提取到材料的信息,导致失分。因此,在作答材料题的时候,要慢下来,仔细地去阅读材料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段、分层,分析段与段、句与句的关系、逻辑,以及每句话的内涵,才能品尝到其滋味,从而拿到高分。如前对话,我只是想知道你吃了饭没有(吃了或者没吃),我并不关心你具体吃了什么,或者接下来你的吃饭打算。在第一种回答中,我不想要听你报冗长的菜单,只需要回答“没吃/吃了”这个结果就行了。在材料题中,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归纳、概括”等这样的设问词。同样的道理,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注意,在“过程——结果”语言结构中,结果更为重要,我不想要听那些繁琐的过程。或者说,把冗长的菜单,归纳为“一系列、诸多、很多”菜,也可以。那么,前面的回答就可以是这样:我吃了,还吃了很多呢。这样的回答,也是很合适的。如前对话,在第二种回答中,你的朋友说:还没吃,不过我准备11:30-12:00和张三一起去摸鱼餐厅吃红烧鱼、鱼香肉食、芹菜肉丝、土豆肉丝、水煮肉片、香辣虾,无骨鸡爪,蒜蓉扇贝,还可以点一杯冰镇摸鱼奶茶。这段话如果把它解构一下可以是:(因为)还没吃,(因此)不过我准备……在这里,我想听的是“还没吃”三个字就够了,我并不关心你接下要去干嘛,因为这些话对我的问题来说,不是我关心的范畴,也就是说,我对“还没吃”这个事情的进一步阐述我不想听。同理,在材料题的解答中,就要注意,在“原因——阐述”语言结构中,原因更重要。或者说,把阐述简单说一下就行了。前面的回答可以是这样子:还没吃,正准备去了。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更好一些呢?材料一 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问题: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巴渝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①明确答案来源:根据材料一;②明确问题要求:归纳;③明确问题内容和指向:宋代巴渝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④明确问题分值:3分(可能有三点)①第一句:“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前半段是总起句,概述整体表现;后半句则是结果,也符合问题内容“商业发展”的指向。因此“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为一点答案。②第二句:“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其中,“当时,从四川运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是过程,“沿江转输贸易发达”是结果。因此,“沿江转输贸易发达”为一点答案。③第三句:“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其中,“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是对“渝州”的阐释,不重要;“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是结果;“开始繁荣起来”是对渝州的阐述,不重要。因此“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为一点答案。④第四句:“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这句话,实际上是对“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不重要。不是答案要点。表现:①商品交换活跃程度增强;②水路贸易发达;③渝州发展为一个重要的中继站。材料三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面对严峻挑战。2021年,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年伊始,中国经济“成绩单”让世界眼前一亮:过去一年,中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摘编自新华社《两会世界眼中国持续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问题: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的重要贡献。(4分)①明确答案来源:根据材料三;②明确问题要求:归纳;③明确问题内容和指向:中国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的重要贡献;④明确问题分值:4分(1点1分,可能有4点;1点2分,可能有2点)①第一句:“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面对严峻挑战。”这句话是一个总起句,交代背景,没有实际意义。②第二句:“2021年,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其中,“2021年,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这是过程性的语言,不重要;“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这是结果性/结论性语言。结合题干要求可知“对外提供疫苗”为一点答案。③第三句:“2022年伊始,中国经济“成绩单”让世界眼前一亮:过去一年,中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其中,“2022年伊始……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都讲述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也即是过程性语言,不重要;“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句话是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是结果性/结论性语言。结合题干要求可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为一点答案。以上的“吃饭理论”,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和思考,也许有不当和不成熟之处,也不一定适用于全国所有地方的材料题,是否适用,还需要结合不同地方的学情和考情,特此说明。如觉得说得没有道理,权当我胡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