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整骨疗法竟然跟内脏松弛术与颅骶椎疗法之间还有这层历史渊源
文摘
健康
2024-10-30 17:08
上海
整骨疗法、内脏松弛术、颅骶椎疗法是当今世界三大广为人知的康复治疗方法,它们都强调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整体性,共同构建了整骨医学的广泛领域,大大拓展了手法治疗技术,并为现代手法医学、替代疗法和自然疗法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体系和思想。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三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1. 安德鲁·泰勒·史蒂尔(Andrew Taylor Still,1828-1917)——整骨疗法创始人安德鲁·泰勒·史蒂尔生于1828年,父亲是一名牧师兼医生,这对史蒂尔影响很大。由于家中开办诊所,史蒂尔从小就接触到医疗实践。青少年时期,他常跟随父亲诊疗,耳濡目染地学习到当时的主流医学方法。然而,这段经历也让他看到医学在许多疾病面前的无力感,特别是当时广泛应用的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1864年,史蒂尔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的三个孩子因流行性脑膜炎去世,这一悲剧深深触动了他。他开始质疑当时的主流医学,认为传统医学忽视了身体的整体性,无法有效应对疾病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史蒂尔对大自然、人体解剖和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认真思考医学的本质,试图探究人体的自愈潜能。史蒂尔反复研究人体解剖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试验。他提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概念,认为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系统必须保持平衡,才能达到健康状态。他发现,通过调整骨骼和关节可以释放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促进自我修复和恢复健康,这一思想逐步成为整骨疗法的核心理论。1892年,史蒂尔在密苏里州柯克斯维尔建立了美国整骨医学院(American School of Osteopathy),这标志着整骨疗法正式诞生。学校开始传授整骨医学的理念,强调不使用药物,而是通过手法调整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史蒂尔的整骨疗法迅速受到欢迎,逐渐在美国推广开来,并对全球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蒂尔的整骨疗法主张人体是一个整体,结构的平衡与功能的健康息息相关。他提出了“四大原则”:如今,整骨疗法已经发展成现代的整骨医学(Osteopathic Medicine),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内脏松弛术(Visceral Manipulation)创始人及起源
让-皮埃尔·巴尔杰(Jean-Pierre Barral,1944—至今)——内脏松弛术创始人让-皮埃尔·巴尔杰生于法国,起初他接受的是物理治疗方面的训练,后转向整骨医学。让-皮埃尔最初对生物力学产生兴趣,是在法国格勒诺布尔肺病医院担任注册理疗师期间。有一天,他与曾经治疗的一位患者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交流。患者表示,在“一位老人将手推入他的腹部”后,他感觉背部疼痛减轻了,这激起了 Barral 对内脏和脊柱之间关系的兴趣。他开始探索对患者的胃部操作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结果。在医院期间,让-皮埃尔遇到了 Arnaud 博士,他是公认的肺病专家,也是尸体解剖大师。在 Arnaud 博士的指导下,Barral 跟踪了尸体组织中的压力模式,并研究了活体生物力学。这让他了解了内脏系统、其促进体内张力线的潜力以及组织具有记忆的概念,所有这些都是他开发内脏松弛术的基础。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让-皮埃尔提出了一套专门的手法技术,旨在通过手法调整内脏器官的运动性,使其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和节奏。他将这一方法命名为“内脏松弛术”(有些地方直接称之为“内脏整骨疗法”),强调内脏器官与筋膜、骨骼等结构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主张,通过释放内脏器官的压力和紧张,可以改善内脏健康,从而促进整体健康。内脏松弛术主张通过手法缓解内脏器官的运动障碍,使其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和节奏。让-皮埃尔强调,内脏器官不仅仅是“静态”存在的,它们会随着呼吸、姿势、运动产生细微的动态变化。通过恢复这些正常的运动,内脏整骨疗法试图改善内脏功能,促进体内的流动性和平衡。让-皮埃尔的内脏松弛术很快在法国和欧洲得到广泛推广,他创办了著名的Barral学院并出版了多本书籍专著,使得这一疗法成为了现代整骨学和手法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内脏松弛术被用于治疗胃肠问题、慢性疼痛等内脏相关疾病,广泛应用于调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师目前依然在世,身体健康,老当益壮,近年来他还在内脏整骨疗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推出了神经松弛术、新关节松弛术、血管松弛术和倾听技术等疗法,目前在全世界已有数十万名的追随者。颅骶椎疗法(Craniosacral Therapy)创始人及起源
威廉·加纳·萨瑟兰(William Garner Sutherland,1873-1954)——颅骶椎疗法创始人威廉·加纳·萨瑟兰生于1873年,是整骨疗法创始人安德鲁·泰勒·史蒂尔的学生之一。他从小对人体解剖和生理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整骨医学的过程中发现了颅骨结构的独特性。萨瑟兰认为,颅骨的连接并非像传统解剖学认为的那样完全“固定”,而是可能存在微小的运动。萨瑟兰在观察颅骨结构时受到启发,提出了“颅骨呼吸原动”理论,认为颅骨、脊柱和骶骨之间存在微小的运动,这种运动与脑脊液的流动和神经系统健康密切相关。他设想,如果能够释放颅骨和骶骨之间的压力,将有助于改善脑脊液的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萨瑟兰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和实验,发展出一系列手法,通过轻柔的触诊和调整来释放颅骨、脊髓和神经系统的压力,以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他发现,这种微调技术对缓解头痛、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失调有很大帮助,萨瑟兰的理论逐渐发展成了完整的颅骶椎疗法。萨瑟兰的学生约翰·厄普莱杰(John Upledger,1932-2012)在20世纪70年代对颅骶椎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将之命名为颅骶椎疗法(Craniosacral Therapy)。厄普莱杰强调这种微小的颅骨运动是确实存在的,他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颅骶椎疗法对慢性疼痛、头痛、神经系统失调的疗效,其手法偏重于通过调整颅骨、脊柱和骶骨的物理位置,缓解疼痛并恢复身体平衡。厄普莱杰在后来创办了大名鼎鼎的Upledger国际学院,他的推广使得颅骶椎疗法逐渐为人所知,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身心健康问题的治疗,目前在全世界也有近10万名追随者。 20世纪80年代,法兰克林·赛尔格(Franklyn Sills)等人引入了“生物动力学”理论,融合萨瑟兰的颅骶疗法思想,发展出一种另外注重身体自然节律的疗法,即生物动力颅骶疗法(BCST)。相对于CST,它比较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培训周期较长,同时疗效也不能快速显现。近年来,朱国妙博士创办的脊近完美康复学院,作为Barral国际学院和Upledger国际学院的中国大陆区总代理,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原版技术的培训和推广,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朱博士本人也在专注于整骨疗法、内脏松弛术和颅骶椎疗法的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显著成果。他认为整骨疗法理念蕴含着“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古老中国智慧,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治疗方法,治疗师只需借助较小的力量就能达到强大的治疗效果,这样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也是最小的,能够有效延长治疗师的职业寿命。为了让更多中国大陆的治疗师能够认识到整骨疗法的神奇魅力,朱博士近期特意挑选了英国整骨大师Caroline A Stone的一本著作——《内脏与产科整骨疗法》,把英文原著中艰涩复杂的内容化繁为简,将相关知识、要点框架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整理。另外,他还结合自己研究内脏松弛术过程中的笔记,以及内脏整骨疗法的相关治疗案例,最终编辑成了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供大家学习!
朱博士新书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