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认证·10月10日-18日】美国Upledger学院「颅骶椎疗法」课程火热报名中

文摘   2024-09-20 17:31   上海  

对于肌骨疼痛患者来说,他们更愿意用保守疗法缓解疼痛,因为与手术相比,保守疗法无侵入性,也更安全。但就大多数手法疗法而言,疼痛的感觉是难以避免的,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因治疗师手法不当造成的二次伤害,也不少见。


如果有一种治疗技术,它既能有效地解除身体疼痛、受限和功能障碍,又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无痛苦,岂不乐哉?



1



颅骶椎疗法(CST)的技术特点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对颅骶椎疗法有个基本了解。


CST技术可谓是极致轻柔手法的代表根据美国Upledger学院的官方介绍,治疗师所使用的力量,大约相当于一枚5美分的硬币(约一枚一元人民币)的重量。


现在,你就可以拿出一枚1元人民币,放在手上,感受一下这几乎不存在的感觉……



这种轻柔的手法,确保了治疗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痛苦,可以完全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感。



2



对疑难杂症尤其有效


通过颅骶椎疗法,可以评估和治疗人体中轴颅骶系统的失衡和约束,治疗机体多种疾病和创伤,接触情感或心理的困扰。抑郁症、自闭症、中风及脑瘫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神奇的颅骶椎(CST)疗法进行治疗。在美国,这一技术的应用面非常广泛:整骨、推拿、中医、理疗、护理、精神科和心理医生、牙医、妇产科和儿科等等。

CST疗法的过程,应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持续30至60分钟。这一技术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疗法配合应用。CST疗法能帮助生病的机体快速解除受限,恢复到原有的健康张力。



3



“治疗型SPA”


很多都市摩登女性都钟爱SPA,因为它舒缓、放松,有芬芳香气和轻柔音乐围绕。在愉悦的心境中,通过按摩手法,令疲惫的身躯与心灵,同时获得释放。


如果只是想要放松一下,SPA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疼痛患者,或因疼痛问题而身心俱疲的人群,他们更需要一种能切实解决病痛的疗法,而如果这一疗法还能兼具轻柔、舒缓的感受,那就再完美不过了!CST疗法恰恰就是治疗+舒缓的无比完美的结合体。就其具体应用而言,CST能在以下三方面,同时促进身心康复:


▼缓解肌骨疼痛

通过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消除肌肉紧张与疼痛,减轻头痛、颈背部的疼痛等等。


▼释放压抑情绪

改善情绪问题,解除焦虑或忧郁症状


▼优选的养生方案

借助于调整颅骨的律动频率,令神经系统获得修复,也是预防疾病与养生的优良选项。



4



你真的了解CST吗?


虽然颅骶椎疗法(CST)效果神奇,但大部分人却对这套神奇的颅骶椎疗法似懂非懂:


颅骶椎脉动是怎样产生的?
颅骶椎脉动如何影响着人体?
这套神奇的颅骶椎疗法又是如何治愈患者的呢?



颅骶椎脉动

<上下滑动查看>

颅骶椎脉动是生物持续存在的规律性、具活动能力的生理脉动。除人类外,灵长类、犬科、猫科甚至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存在这种生理脉动。


颅骶椎脉动在正常情况下相当稳定,不会像呼吸、心血管系统等其他生理脉动一样受运动或情绪等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因此,颅骶椎脉动可以作为稳定可靠的评估指标。


正常的颅骶椎脉动为每分钟6~12次循环,病理状态下颅骶椎脉动的速率则会偏离这个数字。



最容易感受颅骶椎脉动的部位是在头部,但在熟练之后,我们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诊到颅骶椎脉动。


正常状态下,可以在颅骶上触诊到这种规律的脉动。在骶椎上触诊到的颅骶椎脉动运动方式是:以一横贯的轴为中心(第二骶椎下方约1寸),交替的往前、往后转动。这种前后转动的节律性运动,与头部横径交替的变宽变窄的频率是一致的。


当头部左右横径变宽时,骶尖会往前转,在颅骶椎系统中称这样种现象为扩张期。


相反的,在收缩期头部左右横径变窄,骶骨基部会往前转,相对的骶骨尖部会往后转,称为收缩期。


在扩张期整个人体外观会呈外旋与变宽的体态。反之,在收缩期则呈现内旋与稍微变窄的体态。完整的颅骶椎脉动循环包含一个收缩期与扩张期。


在两期之间有所谓的中立区或和缓期。静止期并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宛如一段轻轻停止的脉动。这时期介于当脉动从任一期最高点开始往回走的过程中与脉动开始往另一期进行之前之间。



而当出现某一障壁(功能障碍或结构性问题)时,这种正常且规律的活动就会出现紊乱。从而出现振幅的变化以及频率的变快或者减慢。如图即是颅骶椎脉动速率的增快以及振幅的减小。



颅骶椎脉动模型

<上下滑动查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只要假设脉络丛生成脑脊髓液速度比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髓液快很多就可以了。


压力恒定模型

蛛网膜颗粒主要集中于颅内静脉窦系统中。很可能大部分的脑脊髓液再吸收是发生在直窦中。若脑脊髓液的制造速度是再吸收的两倍,那么一段时间后,脑脊髓液液压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此时,经由某些衡定机制,制造脑脊髓液的机制会被关掉。但在此同时再吸收仍持续发生,不论脑脊髓液制造是处于开机或关机的情况下。因此,一段时间后脑脊髓液因不断地被再吸收,压力会降至一个低界点使得脑脊髓液的制造机制又被打开,而脑脊髓液液压也就再度逐渐上升,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经由脑脊髓液液压节律性的起伏,我们就能在这个半封闭系统的外围触诊到节律性的变化。


这种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颅骶椎脉动~


交替性张力膜系统

脑膜系统像城堡的围墙一般, 包覆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此即颅骶椎系统的外围疆界。脑膜系统的最外层为硬脑膜,硬脑膜在颅内由大脑镰、小脑镰与小脑天幕组成一个立体结构将左右脑室与小脑予以区隔。硬脑膜往下通过枕骨大孔并在椎管内形成硬脑膜管包覆整个脊髓。硬脑膜管最后止于骶管(第二骶椎处)。由于整个系统永远处于紧绷的张力状态之中,所以硬脑膜系统又被称为交替性张力膜系统。


从解剖上来看,整个交替性张力膜系统包括大脑镰、小脑镰、小脑天幕与硬脑膜管。若施力于这个系统的任一处时,效应就会扩及整个系统,颅骶椎手法调理术就是利用这样的现象,间接施力于张力膜系统,用以平衡系统张力并达到治病的目的。


所谓的交替性指的是整个系统不断地在扩张期与收缩期之间交替变换着。


在扩张期的时候,来自大脑镰的张力会将头部的前后径缩短,所有成对的颅骨(如颞骨)也会做出外旋的动作。同时,整个蝶枕关节会被往上拉高、关节上方的空隙被扩大。接着硬脑膜管的前侧会被拉向头侧。由于硬脑膜也连接到第二骶椎,所以骶骨也会被往上拉高并向后旋转,同时骶尖则往前转动。


到了收缩期,整个动作模式往相反方向进行。以上就是整个交替性张力膜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运作模式的说明。



5



CST疗法缓解疼痛与抑郁的3个案例


01

改善慢性颈部疼痛

2016年,德国威藤黑尔德克大学(Witten/ Herdecke University)对CST疗法治疗慢性颈部疼痛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这次试验为期3个月,共邀请了54名、颈部疼痛至少3个月的患者参加。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CST治疗,另一组仅接受按摩。在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的第8周,以及3个月后(第20周),分别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与仅接受按摩的患者相比,接受CST治疗的颈部疼痛患者,在第8周和第20周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疼痛减轻。此外,CST还给受试者带来了其他的好处,包括不良情绪、身体其他功能的改善等等。在试验结束后,没有得到副作用的反馈。这一次的研究结果证实,CST疗法对治疗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非常安全,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02

减轻脑瘫症状

爱尔兰的研究人员对CST治疗儿童脑瘫的效果也进行了研究。总共有46个脑瘫患儿的家庭,参与了这个项目。脑瘫患儿的年龄分布从0岁到18岁,中位数为8.32岁,最早的患儿从2004年起就接受了CST治疗,这些患儿平均每年接受15-20小时的CST治疗。经调查,所有(100%)参与的家庭都表示,CST疗法能够很好地控制脑瘫儿童的病情,减轻症状和常规治疗产生的副作用。

该研究报告同时表示,在美国的西北部地区,将CST疗法作为补充治疗手段的人群,从原先的11%上升到了70%,越来越多的肢体功能障碍患儿的家庭,开始将CST疗法作为治疗方案之一。CST疗法不仅给患儿带去了福音,也给患儿家庭带去精神的宽慰。绝大多数家长表示,CST疗法也缓解了焦虑、压抑和沮丧的精神状态。


03

缓解疼痛症状与精神压力

在2011年,西班牙的学者们就CST缓解纤维性肌痛(Fibromyalgia)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精神状态的疗效,进行了一次研究。他们一共招募到84名纤维性肌痛患者,每人接受了25周的CST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发现患者的精神焦虑、紧张和压力都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相比于其他的慢性疼痛患者,纤维性肌痛病人普遍具有更强烈的焦虑和沮丧情绪,而弥散的、无确定痛点的疼痛,会更加深他们的抑郁。

这次的调查结果表明,CST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感、缓解虚弱无力,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和心情,增进身体机能。从大量的样本来看,CST与其他疗法结合应用时,也能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除了专业机构记录下的案例外,我们在引进这门技术到中国的几年时间里,也在临床中发现其神奇作用。许多参加过课程培训的中国学员们,也给了很好的反馈。





6





脊近完美
●由中医博士创办 ●成立于2015年 ●培训学员多达50万+ ●拥有多门国际原版认证课,包括内脏松弛术、颅骶疗法、施罗斯脊柱侧弯矫正、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弛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