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公司不用 OA ?

科技   2024-12-09 12:59   北京  

来源陈果George

作者陈果

办公自动化(OA,全称是 office automation)作为一种企业软件品类的名词,可以说是个中国人发明的英文词
因为在英文语境里,并没有一种称为 OA 的企业软件品类,而英文的 Office Automation 这个词,传统上指的是传真机、复印机、电子打字机这些办公室文件处理的机器设备,首次推出传真机的理光宣称OA 是他们于 1977 年在市场上首次使用这个缩写。

在中文语境里,“办公自动化设备”这个词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被广泛使用,指办公室用的复印机、打印机、微机、扫描仪等机械和电子设备。
“办公自动化”的英文缩写 OA 被指代为一种企业软件,可能是 2000 年以后的事情,不过 OA 软件可能是在中国最为普及的、最为基础的企业应用软件。
由于中国缺乏类似于 Gartner 这样权威的企业信息技术评测中介机构,尚无对“OA 软件“标准化的定义,一般来说,它的构成是:

技术架构上,OA通常包含了这些组件:

1、门户和网站内容管理

2、工作流引擎

3、消息引擎

4、应用集成中间件

5、文件服务器

6、电子邮件服务器

7、数据库

应用功能上,OA 涵盖了企业员工在办公室工作的数字化基础需求,包括:

1、文档管理

2、流程审批

3、日程管理和任务协作

4、邮件通信

5、办公室行政管理,例如公章、用车、考勤、差旅、报销等杂项

6、其他信息(例如新闻、管理制度、通讯录等)的查询

其中流程审批可能是 OA 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功能,由于流程和审批可以自由定制,因此可以定制出销售合同、采购申请、采购付款、费用管理、招聘录用等各种业务应用,通过表单工作流来处理相应数据、按权限审批。

在中国是何时产生 OA软件这个概念已经不可考了,我自己第一次注意到这类软件的提法可能是 2002 年左右。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英雄、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从新浪出局后创业的点击科技,我记得是他提出了OA 软件这个名词,其产品思想实际上就是翻版了当时如日中天的 IBM Lotus Notes/Domino ,不过意在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来重新开发一个Notes 这样的产品。 
由于满足了企业白领工作的基础数字化需求,OA 软件在中国很快普及,到了 2005 年左右,就成为比 ERP 更普及的、企业上IT 系统的首选。2008 年初我给华南某新兴的大型交通企业做 IT 规划,搞了大半年,帮他们规划了上 ERP、EAM 等管理信息系统,都快进行实施招标了,企业换了一把手,新来的领导听完我们的汇报后,幽幽来了一句:“搞这么复杂干什么?我在上家单位,用一个OA系统,花了二十万把你说的这些功能都做了。”

国内做 OA 的公司比较知名的有蓝凌、致远、泛微、慧点等,还有一些知名度稍低,但是仍有不少客户的公司,例如万户、九思等(至少我听说过的这些公司名字),此外还有非常多我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大大小小的公司,例如早年我了解到某国企斥巨资上了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名字的 OA ,这家公司名是个藏传佛教的名字,网站看起来煞是气势恢宏,创始人据说是西藏活佛转世。王志东的点击科技在起步时社会影响巨大,后来却很少在江湖上听说过了,应该是销售能力出了点问题。

除了这些专业做 OA 的公司外,国产ERP厂商也提供 OA 产品,例如金蝶的云之家,用友早年曾经投资过致远,也有自己的移动 OA 产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互联网大厂孵化出来的协同平台获得了很多市场,尽管这类产品强调其移动应用的即时通讯的特点,不过一般也被认为属于 OA 这个企业软件品类。

此外,很多中国大企业自研自用的 OA 软件也拿到市场上来卖,例如中国电子的蓝信、华为的 WeLink、平安的平安云智慧办公、美的的美信等。

所以中国的 OA 软件是个非常拥挤的市场,由于技术门槛低,谁都能进来插上一脚;我也见过很多大企业不用商品化的OA 软件,甚至拉起一帮程序员来自研 OA。

正因如此,OA 软件在中国企业中的存在感很高,然而价值感比较低,一般干 ERP 的 IT 咨询公司都不屑于干 OA,甚至 ERP 圈子的销售或顾问说起 OA 这个词,都有些语带轻蔑。
2009 年中,我们跟某工程机械企业签署了 ERP 实施合同,连软件带实施的费用有大几千万,客户说为了支持 ERP 流程的自动化(再强调一次,ERP 里没有流程),跟 ERP 项目一起同步启动了一个 OA 项目,选用了某国产品牌OA 软件,项目金额仅几十万,只有 ERP 项目的百分之一,还要跟 ERP 系统做集成。

然而,为啥国外企业软件行业里没有 OA 这类产品呢?就我自己在四家全球大公司(三家美国公司,一家英国公司)工作二十多年,实际使用公司软件工具的体验来看,国外大企业办公环境下的企业应用软件使用习惯是:

第一,办公中的通信、协同都是采用高度标准化产品,在2010 年前,IBM Lotus Notes/Domino 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标配;微软的 Outlook/Exchange(今天已经全面转微软云服务上)则在最近十来年后来居上,完全替代了十多年前 IBM Lotus Notes 的江湖地位。
跨国公司白领已经完全习惯了这些软件原生界面的电子邮件、日历任务的标准功能,而中国企业大都没有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每个企业对基本的通信和协同都有一堆定制化需求,一些早期 OA 软件都是基于IBM Domino 服务器开发的前端用户界面,而没有使用 Notes 用户端。
第二,在业务事务处理上,国外公司大都采用 ERP、CRM、PDM 等标准化套装软件或者 SaaS,这些套装软件在处理复杂的企业信息模型上功能强大,而国内企业由于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因而在业务事物处理上,习惯于采用非结构化信息处理,而复杂的非结构化信息,通俗地说,就是习惯用自由文字,而不是用数据表单来描述业务对象和处理事务。

第三,对于套装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和流程,国外公司也都会开发表单工作流系统,例如我过去在 IBM 工作时,除了ERP、CRM 等标准化软件/SaaS 外,工作中的主要流程,包括报价管理、合同管理、项目交付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等,都是有相应独立的、基于表单工作流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工作流的必要性是留下公司内控所需的各种信息记录。

第四,除了公司内控要求的信息留痕外,例如报价、合同登记、收入确认等,跨国公司的很多申请和审批一般都是通过邮件完成即可,邮件本身也是可以归档留存;而国内公司企业特别偏好用工作流来做审批,在 OA 里这些审批流通常被叫做“流程”,以至于很多人将“业务流程”就理解成审批流——这是 OA 软件普及给中国管理学词汇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国外公司在网络管理上一般具备完善的目录服务和身份管理,所以各种信息系统都能做到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各个系统之间背后的集成也能通过中间件完成,但是他们似乎并不强调多个信息系统一定要统一界面和单点登陆,用户用惯了也不觉得统一界面是个刚需——我自己也有点奇怪,尽管企业门户这事儿被 IBM、Oracle 这些公司在二十多年前就在鼓吹了,至少我自己前些年在 IBM 使用信息系统的体验,IBM 内部那一大堆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没有把界面给统一了。倒是国内企业似乎被国外公司那些说法给忽悠住了,老希望用一个 OA 系统,就把企业里所有的数字化任务都给办了。

总结来说,从沟通协作的结构化程度以及信息对象的结构化程度这两个维度,我将企业软件分成这四种类型,国外公司对这四种类型的软件已经形成了通行的使用习惯,即企业核心系统类、工作流软件类和协同沟通类: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组织文化,甚至是语言特点都和西方人不同,在企业办公环境下,信息结构化程度低,沟通结构化程度低。同时,中国企业的管理标准化程度低,这样就是中国式企业软件——OA如此普及,而外国企业却没有这个软件品类的原因。





联系我们

品牌推广 | 业务咨询社群合作 | 转载开白
请联系:18611133868

社群邀请

专题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平台矩阵

点个「在看」,和我们一起聊聊

ToB行业头条
一起关注ToB领域的新产品、新公司、新趋势。了解 ToB行业的人物、金钱与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