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问题
1)写出的内容与职位不匹配
工作经历是简历的核心,却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写跑偏的地方。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招聘JD写明需要数据分析技能,结果你80%的篇幅却在讲产品设计,这就会让HR觉得你并不了解工作的核心要求是什么。一定要对照JD来写经历,把最重要、最相关的工作成果凸显出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2)只写做了什么,没讲怎么做、做的怎么样
另一个问题是只讲”做了什么”,而没有体现”怎么做””做出了什么成果”。单纯罗列工作内容,谁都会,并不能凸显你的价值。HR更想了解你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从中看出你的能力水平。要多用数据说话,把”负责了一个项目”具体化为”主导了一个服务2000万用户的项目”,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3)没有关联目标岗位
最后就是经历与目标岗位的关联度不高。这一点很多人意识不到。如果你想去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做风控,之前的经历全是偏业务、市场、运营的,就会让人怀疑你缺乏必备的金融和数据分析能力。
要尽量挑选和目标岗位相关性最高的工作,哪怕篇幅少一些,也要重点写。同时在写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去凸显出相关性,让HR一眼就能get到你的匹配度。
2. 万能公式:负责工作+结果+价值,用数据贯穿
明白了这些误区,接下来就要开始动笔写经历了。这里有一个万能公式: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果+产生的价值,再以数据贯穿其中。这三点缺一不可。只有”负责了什么”,没有”达到了什么效果””创造了什么价值”,就像是讲故事没有结局,非常不完整。
同时语言要尽量具体,定量的描述远比定性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举个例子,比如你负责了一个营销活动,单纯写”负责xx营销活动的策划执行”就过于笼统。但如果写成”策划执行xx营销活动,通过SEM、社交裂变等方式导入50万用户,最终实现2000万GMV,整体ROI达到220%,创造了品类营销的新record”,就生动很多。
考官一看就知道这个活动很成功,你的能力也得到了体现,完全不是浪得虚名。
所以写工作经历时一定要这样思考:我做这个事情,投入了什么资源,产生了什么结果,对公司带来了什么价值?用数字说话,定量的表达。比如提升了多少效率,节省了多少成本,创造了多少利润等。如果这些数字实在没有,也要定性地去描述你的成果,体现出你的主导性和突出贡献。
但凡好的简历,无一例外,都是用数字和结果说话的。比如”重构xx系统,性能提升了150%””主导供应链优化项目,库存周转率从30天降至15天””负责销售团队日常管理,团队人数从10人发展到100人,业绩提升500%”。没有具体的结果,经历写得再长也是费力不讨好。
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个道理,把”结果导向”作为简历的一条重要原则。
其实这个原则对工作本身也适用。很多人做事情蛮拼的,但就是想不到以结果为导向。做一件事之前不去想这事的目标是什么,事后也不复盘我有没有达成目标。
日复一日就陷入了瞎忙、低效的怪圈。这显然不是职场之道。简历写作其实倒逼我们去反思工作的方法,时刻想着”我的产出是什么””我创造了什么价值”,久而久之,工作的结果导向、价值导向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要记录工作日志、复盘总结,及时沉淀好自己的经历和成果。一是为了绩效评估时可以从容应对,二是为了写简历做准备。
很多人写简历时感到为难,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等要用时才临时抱佛脚,肯定要吃力很多。如果平时就养成了自我复盘的习惯,写简历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信手拈来。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职场修炼吧。
总之万能公式就这么简单:工作+结果+价值,外加数据佐证。只要按这个法则去写,保证经历部分有料又有料,色香味俱全,分量十足。再找几个典型案例去佐证,HR基本就可以对你的水平有一个直观判断了。
毕竟员工的价值,说到底就是要用业绩和结果说话的。简历也是同理,尽量做到用数字说话,少一点空洞的形容词,这就是好简历和烂简历的分水岭。
3. 标准示例:产品经理的工作经历写法
1)公司背景介绍
以产品经理的简历为例。先交代公司背景,一两句话说清公司所处的行业、阶段、你所在的部门,以及你负责的业务和产品。比如”在一家医疗AI创业公司,负责智能导诊产品的策划设计和落地实施”。
公司靠谱与否、有多大体量,直接决定了你的起点高度。如果不交代清楚,别人也很难判断你的水平。尤其对创业公司出身的人来说,因为公司知名度低,更应该花笔墨去介绍。
2)部门、汇报对象、下属人数
接下来可以提一下所在部门、汇报对象、团队规模。比如”在产品研发中心,向产品VP汇报,下属2个专员,协同5个研发和运营同事”。
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别有深意。汇报对象是总监级还是VP级,分管多大团队,都直接反映了你的职级高低。一个人的职位、部门、级别都是相匹配的。所以不要觉得不重要,该写的一个都不能少。
3)负责工作内容及产出、业绩和荣誉
最后就要写核心的工作内容了。切记前面讲的”工作+结果+价值”公式,一条条写,每一条都要让人看到具体产出。比如:
主导定义产品形态,规划迭代路线,产品分阶段实现智能分诊、智能导诊、智能随访三大功能; 协调研发、医疗、运营资源,制定产品技术架构和数据规范,建立需求评审机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 用户调研,竞品分析,设计产品功能和界面,原型图通过率98%,上线后日活破5万,留存率、复诊率均优于行业平均30%; 累计服务50万患者,AI精准度从85%提升到95%,获最佳创新产品奖,入选行业精品案例top5。
这里每一条都有具体的产出成果,有前后进展,有对业务的价值,再佐以数据支撑,整个工作经历的含金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如果再加上一些对个人的表彰和肯定,如优秀员工、最佳创新奖、行业嘉奖等,含金量就更高了。这才是一份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产品经理工作经历,HR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工作经历中缺乏这些亮点怎么办?是不是就没得写了?这就要靠”包装”的功夫了。所谓包装,不是夸大其词,而是换个角度、换种表达方式。
比如一个功能从0到1上线了,虽然DAU 只有500,但你可以说”独立负责新功能从创意构思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上线后日活突破500,实现了从0到1的里程碑”。语言艺术有时候很重要,关键要抓住亮点去凸显。多写几次,也就掌握技巧了。
因此,写工作经历的关键在于要从结果和价值的视角去思考,用数字说话,突出与岗位的相关性和匹配度。这样才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增加对你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