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全民阅读视域下图书馆功能重塑研究

文摘   2024-09-30 18:30   北京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全民阅读的主要场所。

图书馆再发现是自知、自信、自主的再认识,是图书馆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行为的再确立,是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呼唤的具体回应,是图书馆走出自我认知迷茫的现实需要。

对全民阅读视域下的图书馆功能重塑开展研究,能够深化对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角色的理解,助力图书馆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实现图书馆转型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全民阅读这一系统工程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进行。

普惠功能


图书馆的普惠功能集中体现在其内容资源的开放性和公益性,即为各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公益内容资源。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和深化对图书馆内容资源的开放范围和可及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在不断扩展馆藏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还需确保不同社会群体都能无障碍地获取所需的阅读资源。

图书馆需扩大馆内纸本资源的借阅范围,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合作,降低图书馆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重视弱势群体阅读需求,在馆内为弱势群体开辟阅读专区并配备辅助设施。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3%,移动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已经成为目前图书馆实现普惠功能和提升服务便捷性的有效手段。当前阶段,图书馆应以目标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积极采购数字资源和移动信息资源,合理调整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比重,保证数字资源的更新频率。


图书馆在馆内设置数字阅读区域之外,更需依托图书馆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多种检索方式,让读者能够全天候自主获取数字阅读资源。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要求图书馆必须对阅读群体进行细分,开展适用于不同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结合目前读者获取信息的常用方式,图书馆应利用现有媒介,根据各媒体平台的自身特点和用户偏好,制定相应的阅读推广计划,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传播范围。

考虑不同年龄段读者的群体特点和阅读需求,图书馆应引导读者根据自身阅读目的选择阅读资源和阅读方式,从而让阅读成为读者的自觉行为,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在引导用户正确掌握阅读技巧时,考虑到读者不同的文化基础和阅读时间,让读者掌握基础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让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阅读。

  

协调功能


2020年,中宣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和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全民阅读公共服务”。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企业、非营利组织、公益单位、公民个体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丰富全民阅读活动内涵,推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主体,需要调动和凝聚社会力量,建立长期高效合作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民阅读。

在传统的捐赠、捐资、捐建等形式之外,图书馆应主动联系社会力量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力量的加入能及时补充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空缺,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新的阅读群体参与全民阅读。图书馆通常以行政单位为依据进行设置,会出现图书馆数量与地区读者阅读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图书馆应与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运营新型阅读空间,完善全民阅读设施布局。社会力量的加入能够让全民阅读活动与公益活动、商业活动等实现结合,构建覆盖更多公众的“图书馆+”合作体系。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始终肩负着统筹协调的主体责任,保证各方优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把握全民阅读活动推进的总体方向。

图书馆应在中央相关文件指导下完善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制订评估社会力量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的全过程,参与制订相关保障政策并推动其实施。

  

第三空间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认为,第三空间是指除家庭居住、工作职场之外的社会公共空间。2009年,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为国际图联大会的分主题之一,至此,第三空间成功进入图书馆视域,发挥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也成为图书馆界探讨的主题之一。在读屏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应致力于打造第三空间,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环境幽雅、信息共享便捷、安静舒适等优势,带给读者归属、平等、安全和愉悦的感觉。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和功能,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全民阅读的深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阅读空间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阅读空间的社区性和文化性。打造阅读空间首先要精细位置选址,合理空间布局。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读书驿站”“城市书房”等二级、三级分馆,延伸图书馆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建立区域公共阅读空间网络,使其惠及更多居民。同时对城市阅读空间现有布局进行调整,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营造适合不同年龄层次读者、不同阅读场景需要的舒适环境。全民阅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阅读空间必须从以书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型。


图书馆应在阅读空间构建的基础上配置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加强文化互动。传统阅读空间是提供查询服务和阅读服务的场所,新型阅读空间则是兼具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等复合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活动场所。新型阅读空间应在空间设计中融合地区周边环境、历史文化风貌、旅游资源等元素,为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适宜设备和场地,丰富阅读空间的文化内涵,打造符合读者需求的主题性阅读场所。对于读书、讲座、沙龙等传统活动形式必须继续深化和完善,同时在资源充裕的阅读空间设计更具地域特色的阅读活动,强化文化传承,并在过程中注重互动引入,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终身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文化机构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有目的的独立教育活动。图书馆社会教育面向社会公众,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机构、不同文化水平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可以贯穿公众学习的各个阶段,具有终身性和极强的社会属性。公众的持续性自主学习是全民阅读的目标之一,这意味着图书馆终身教育的重点将从之前的知识普及向信息素养教育和学习能力培养转变。图书馆需要在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源之外建立完整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终身学习的各阶段配置专业人员对读者进行指导,从而提高终身教育的精准度。

全民阅读要求图书馆承担终身教育的重要责任,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公众终身学习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就需要图书馆积极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与学校、社区等协力制订全方位的终身教育方案,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形成公平、均等的教育生态。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弱势群体应得到图书馆的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人、妇女、农村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农民工、失业人员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意味着弱势群体迫切需要社会教育为其提供学习支持和情感关怀。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平便捷的阅读机会,走进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主动履行终身教育职能,营造开放包容的阅读环境。


来源《新阅读》

作者:徐雨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编辑、审校:赵敏

书香中国
“书香中国”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全民阅读官方新媒体平台,以权威政策、专业智慧、全国联动、媒体融合为原则,通过全民阅读政策指导、工作动态报道、监测数据发布、研究成果宣传等,促进全民阅读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