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中的“三联征”汇总

文摘   2025-01-26 04:00   山东  

 心电图“三联征”是指某种疾病的特定心电图表现,或具有相对特异性,为方便记忆,总结如下。临床医生在解读这些心电图表现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三联征”


     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心电图“三联征”包括:

心动过速:大量心包积液可引起心包压塞,出现明显的心动过速。

QRS波群低电压:心包积液最敏感的心电图标准,介电效应所致。

电交替:QRS波群振幅的电交替,为心包腔内大量积液时心脏前后摆动时发生。

    出现符合心包积液“三联征”的心电图改变,仍需结合临床和心脏超声证实。


扩张型心肌病Goldberger's “三联征”


     Goldberger's三联征的出现通常提示患者伴有严重的左室功能障碍,由Ary L. Goldberger等人在1982年提出。在临床上对于诊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肢体导联低电压/相对低电压在标准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绝对值总和小于0.8mv。

胸前导联QRS波群振幅异常增高在V1和V2导联(或V1、V2、V5、V6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之和大于3.5mv(SV1+SV2≥3.5mv)。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Goldberger's心电图三联征的发生也可能与心脏的解剖结构改变有关,如双心室的扩张和室壁变薄。Goldberger's三联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在于识别可能伴有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从而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心室预激心电图“三联征”


    心室预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包括:

PR间期缩短:由于房室旁道的激动较正常房室传导快,PR间期<0.12s。

宽QRS波群:虽然旁道使心室除极时间提前,但正常心室肌除极的结束时间基本不变,导致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时间延长,通常≥0.12s。

心室肌异常激动产生的δ波:QRS波群起始钝挫,类似希腊字母δ的大写(Δ,也称三角波)。 



   预激心电图三联征是诊断心室预激的重要依据,建议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和必要的治疗。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三联征”


     Brugada综合征为主要见于年轻男性的遗传性心律失常,且有较高的猝死风险,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包括:


类右束支阻滞:J波振幅增高引起,J波振幅通常≥0.2mv,为Brugada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标志。

右胸导联(V1-V3)ST段穹窿样抬高:通常大于0.2mv。

T波倒置或双向



     出现Brugada三联征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但并非具有这些改变的患者均为Brugada综合征,需结合临床和家族史进行综合评估,建议进一步基因检测和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脑型心电图“三联征”


    颅内压升高可引起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缓:库欣反射-突然或过度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灌注压的减少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缓,通常为晚期反应。

广泛导联巨大倒置T波(Niagara瀑布样T波改变)

U波增大/QT间期延长



    出现脑型心电图改变常见于大面积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出血性脑卒中),需注意与急性心肌缺血等疾病的鉴别。


左束支阻滞伴右心室扩张心电图“三联征”


     著名心电学者ME. Josephson指出心衰患者伴左束支阻滞,当患者同时出现右心室扩张可出现三个心电图改变:

肢体导联低电压:较大的心腔容量,特别是右室明显增大,类似心衰或扩心病的心电图改变。

aVR导联QRS波群终末R波:患者在左束支阻滞的基础上,额面同时受左心室和右心室扩大的影响,使额面电轴较单纯左束支阻滞时更加靠上,aVR和aVL导联均为R波。

V5导联R/S≤1:合并右心室扩张和功能障碍的征象。

     左束支阻滞伴右心室扩张“三联征”心电图的出现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意义,需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电图“三联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心电图“三联征”常指的是:

不确定电轴/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引起。

QRS波群低电压:心脏和记录电极之间的空气增多产生的介电效应。

顺钟向转位/R波递增不良:为心脏的旋转导致的,右心室向前移动,左心室向后移动。




     这些心电图改变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慢阻肺患者都会出现这些改变。心电图检查对于评估慢阻肺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监测潜在的心血管并发症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经典肺栓塞心电图“三联征”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常表现为:

窦性心动过速:这是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心率通常在101-125bpm。主要由于低氧血症、心输出量降低及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

S1Q3T3:在I导联上出现明显的S波(>0.15mv),III导联出现Q波(多呈QR型,时限多<0.04秒,深度<1/4R)伴T波倒置。反映了急性右心室扩大和(或)一过性左后分支阻滞。

电轴右偏:多在+90°~+100°或较发病前右偏20°以上。




     这些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肺栓塞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时。然而这些心电图改变并不总是出现,有时可能只表现其中的一部分改变,或者在不同患者之间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心电图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三联征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三联征是房间隔缺损的一种特定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右心室肥大

右束支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或钩状R波,与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一起称为“新三联征”)



    房缺 “三联征”心电图改变通常与房间隔缺损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心室肥大是房间隔缺损的常见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在缺损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发现这些心电图改变,建议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心脏超声检查以确诊和评估病情。



肾功能衰竭心电图“三联征”


     肾衰心电图“三联征”通常指的是在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心电图上出现的特定改变。这些改变包括:

左心室肥大:血压增高引起的

T波高尖:高钾血症或心肌缺血所致

QT间期延长:低钙血症或重度高钾血症导致的正弦波

     出现肾衰”三联征“心电图改变是肾功能衰竭且引起心脏受累的反映,需要及时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电图“三联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


窦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

左室高电压

    出现原因不明的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患者,应注意排除甲亢原因引起的。



甲减(黏液性水肿)心电图“三联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70%-80%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严重“甲减”(黏液性水肿)患者的心电图“三联征”为:

心动过缓

QRS波群低电压

广泛导联T波倒置

点击更多精彩-心电网络之家专辑大汇总

公众号文章搜索方法:微信公众号里如何搜索历史文章

~~~~~~~~~~~~~~~~~~~~~~~~~~~~~~~~~~~~~~~~~~~~~~~~~~~~~~~~~~~~~~~~~~~~~~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转发是您最大的支持!!!




免责申明



    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如有任何建议请加小编微信:zhongguoxindian)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

心电网络之家
心电网络之家公众号为心电公益平台,欢迎心电家人的加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