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霞妹(第十一章)/ 作者:朱成坠

旅行   2024-09-04 00:02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朱成坠


前文回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晨曦里的大上海从沉睡中醒来,黎明的曙光照耀在林立的屋宇间,透过楼群的间隙,投射到街区的道路上。无轨电车已经开启,垃圾车早就出动,清洁工人挥舞着扫帚,不停地打扫着路面。售卖早点的摊贩,推着食品车,穿街走巷。菜场里一片喧哗声,碧绿的蔬菜、蹦跳的鱼虾、新鲜的肉类摆满了摊头。沿街开的那家名叫光明的老饮食店依旧生意兴隆,面条馄饨快速地端上餐桌,供人啖食,生煎锅贴刚刚出锅,滋滋作响,香气逼人。

天刚麻花亮,霞妹起了个大早,洗漱完,就走出了家门,此刻的家人还在熟睡中。霞妹这么早起床,一是因为,好久不住在大上海这座城市了,处惯了黑坳那么寂静安宁的山村,霞妹已经不太适应家乡如此纷扰的喧闹和噪杂。二是因为,霞妹搁着沉沉的心事,觉始终睡不踏实,寐里尽是香菇二字,睡梦中还平白无故地惊醒了好几回。
出了家门,霞妹就往菜市场跑,她认为,香菇这类植物菌食品,与菜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她进了菜场,踱到了菌菇摊头,一眼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菌菇:蘑菇、平菇、草菇、香菇等。纯白的蘑菇圆嘟嘟的,扁平的平菇滑叽叽的,长脚的草菇鲜嫩嫩的,湿润的香菇全是新鲜的、没有晒干的品种。霞妹步向前去,询问摊后的营业员,“阿姨,怎么没有晒干的香菇卖?”“阿拉此地,勿卖晒干的香菇。侬要买,请到南货店、土特产品商店去买。”那位阿姨级别的营业员刮辣松脆地回答,令霞妹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走错了地方。
霞妹回到家中,父母亲和兄弟姊妹们都等在客堂间,桌上摆满了早点。母亲问霞妹,“侬哪能嘎早就出去了?”霞妹回答,“我到菜场去兜了兜,看看香菇的市场行情。哪能晓得,菜场是不销售晒干的香菇的。”霞妹大快朵颐地品尝着上海的早点,吃得肚饱胃胀,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才停止。霞妹知道,父母亲对自己是那么地关爱,不多吃点,实在对不起父母亲的一片心意。
吃完早饭,兄弟姊妹们都去上班了,霞妹一个人,在本区范围内,一条条的马路奔走,一家家土特产品商店打探,一个个菌菇干货摊头询问,都吃了闭门羹。那些店家和摊主,不是头也不抬地推托,就是一口拒绝霞妹的询问。燠热潮湿的天气,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双脚走得胀肿了,霞妹还是不肯休息,她不能停止自己的找寻,她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傍晚时分,拖着沉重的脚步,霞妹回到家里。父母亲关切地招呼霞妹落座,兄弟姊妹们亲切地打听白天外出探寻的结果。霞妹如实地告诉了亲 人,口气中,带有疲惫和失望。老父老母只能干瞪眼,无从帮忙。兄弟姊妹们也束手无策,歉疚地望着霞妹,难以谋划。虽然,晚餐的食物品种依然十分丰富,但是,霞妹就是提不起胃口,食欲大大减。由于疲倦和烦躁,霞妹早早地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 正好是星期天,家里上班的人都休息了。大哥洪雷特意抽出时间,一大早,就陪同霞妹外出寻找香菇的销售渠道。他俩刚刚走到弄堂口,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哎呀!侬啊是洪霞?侬哪能回上海来了?”霞妹转身,立即看到身后的一位女士,年纪相仿,打扮时尚。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玫瑰印花的衬衫,下身穿了条白色的裙子,脚上是一双浅口黑色透空皮鞋。定睛细看,原来是一同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在上油的王秀兰。
王秀兰与霞妹中学读书在同一所学校,分在同一个班级、又是同一张书桌。在知青点,两人又同住一室,真是要好的不得了的闺蜜好友。当年,霞妹出嫁胡水根,秀兰是竭力反对的,她告诉霞妹,“侬嫁给水根,就等于一辈子嫁给了江西。”返城后,秀兰顶替了她母亲商店营业员的工作,小日子过得相当适意,已经结婚了,有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秀兰正走出房门,一眼就看到霞妹大哥,从大哥与人的对话里,听出了霞妹那熟悉得不要再熟悉的声音,准确地判断出前边的女士就是自己的同窗学友霞妹。秀兰看到霞妹,迅速地拥上前去,紧紧地抱住霞妹,那种亲昵,那种热络,简直无与伦比。秀兰是个感情丰沛的人,眼泪激动得流了出来。秀兰连珠炮式地开腔问道,“霞妹,侬,啊是返城了?”霞妹即速答道,“没有。”秀兰接口问,“那,侬为啥回来?”霞妹说:“生产队里有些事情需要办,才回来的。”
秀兰善于轧苗头,心想,这么早,霞妹肯定没有吃早饭。于是,马上拽着霞妹的双手,说;“走,吃早点去。”霞妹支吾了一会儿,“阿拉姆妈,叫我回家吃饭,就不麻烦侬了。”秀兰怎么会让曾经亲如一人的小姊妹霞妹离开呢?她连拉带拽,拖着霞妹的手,就往光明饮食店走,大哥也只好跟着去了。霞妹熬不过秀兰的热情,只得随同秀兰走进了光明饮食店。
味道还是那么熟悉,店堂还是那种模样,一下子打开了霞妹小辰光的记忆。多少次,父母亲给她一角钱,让她到这家饮食店吃早点,然后上学,她吃过阳春面,吃过大饼油条,吃过豆浆糍饭,吃过生煎锅贴,吃过馒头包子,吃过油豆腐粉丝汤,吃过老虎脚爪。那些食物的滋味,至今,还香在嘴里呢!
秀兰义不容辞地担当了东道主,为霞妹点上了她喜食的几样点心,一碗鲜肉小馄饨、锅贴生煎各一两,同样也为霞妹的大哥点上一份。秀兰自己则点了一碗阳春面,加上一只菜包子。在等待中,秀兰打破沙锅问到底,追问霞妹这次返沪的目的。霞妹拗不过秀兰的穷追猛问,只能如实地将此次回沪的目的告诉了秀兰。
秀兰听后,拍了一下霞妹的肩膀,大声说道,“霞妹,今朝,侬遇到了我,真是额角头碰到天花板,实在是高啊!”霞妹被秀兰的这番话,弄得莫名其妙,不明底细。她急着问道,“我哪能额角头碰到天花板了?”秀兰指着自己的鼻头说:“我就在区土特产品商店工作,负责各类土特产品的采购业务。”此时,霞妹的双眼顿时亮了起来,放出了奇异的光彩。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霞妹朝思暮想的香菇销售渠道,就在自己眼前的老同学那里,怎么不叫人为之振奋呢?
霞妹反客为主,主动地为秀兰增加了些生煎锅贴之类的点心。与秀兰慢慢地探讨起香菇销售的业务来。秀兰也热心地为霞妹出主意,想办法,两人经过初步的磋商,确定了买卖香菇的具体办法和途径。秀兰告诉霞妹,自己仅仅是个业务员,还不能左右生杀大权,主管业务的部门经理是贾士仁。霞妹剖析了形势,觉得秀兰这个早晨已经为她打开了售卖香菇的正宗渠道,下一步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实打实的经营活动,依靠硬碰硬的产品质量,打开香菇售卖的上海市场了。这餐早点,霞妹吃得无比香甜,觉得这家店的点心真是美味可口。霞妹抢着付了款,弄得秀兰难为情死了。
约好了再次见面的方法,两人便分手了。这一天,洪雷大哥带着霞妹四处跑,特意进到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商店,拜访了商店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得到的回答高度一致,我们店不经营干货。
第二天早饭后,霞妹梳了梳头发,整了整衣裳,擦了擦皮鞋,带上了香菇样品,独自出门了。到达位于黄浦江附近的区土特产品商店,时间尚早,商店还没有开门。

霞妹步到外滩江滨,黄浦江水波涛滚滚,在陆家嘴,转了个大弯,向北流去。外白渡桥钢架依旧巍立在苏州河上,上海大厦依偎在河桥边。在太阳的照射下,黄浦江水波光粼粼,鸥鸟在水面上飞掠。万吨巨轮劈波斩浪,稳稳地驶过江面,犁起一道道浪花。江堤上,不少人在练习着各种拳操,彩色的运动服随风飘漾。霞妹看到这些场景,尤为激动,她已经十多年没有欣赏过了。她深深地知道,这才是大上海最为动人心弦的美妙之处。
返回区土特产品商店,商店的大门已经开了。霞妹走进商店,询问了商店采购部的位置,直接闯进了采购部办公室。王秀兰正坐在办公桌前,见到霞妹,立起身,迎上前,让过座位,倒上茶水,就跑到采购部经理贾士仁的身边。对贾经理说:“这位就是洪霞女士。她是从江西来的客商。”贾经理站起身,礼节性地欠了欠身,伸出手,握了握。贾经理先前已经从王秀兰那里,知道了霞妹的基本情况,就直截了当地对霞妹说:“洪女士,你是秀兰的同学,又是插队时的农友,我对您落户江西,扎根农村,是十分敬重的。我也有孩子曾经在江西插队。今天,您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说,只要货品质量过硬,价格适中,我们会优先考虑您的供货愿望的。”
贾经理的这番话,说得霞妹心中暖烘烘的。她拱手谢过,对贾经理说:“我这次特意赶来上海,唯一的目的就是推销我们村生产的干香菇。今年,我们村的香菇大丰收,但是,销路却不畅通,至今,还有十多万斤香菇滞销在村里。乡亲们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啊!”说完,霞妹就从背囊里,拿出样品香菇,摆在办公桌上,让贾经理观看,秀兰也走了过来,仔细地查看。
贾经理先从外观上,反复地验看品相,平滑的菇面,扎实的菇杆,肥厚的菇身,令贾经理看得十分满意。但是,贾经理一点不动声色,继续进行下一道程序。他吩咐秀兰,拿出一只面盆,倒上热水,让霞妹放入几只干香菇,浸泡十多分钟,待香菇完全浸泡开来。贾经理拿起一只香菇,仔细地查看发开的香菇,丰腴饱满,平实齐整。贾经理愈加满意了,但是,贾经理仍然不动声色。此后,贾经理用鼻头嗅了嗅香菇的味道,香气喷鼻。再用嘴巴品了品香菇的质地,吃口甚好。此时,贾经理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霞妹说:“你们的香菇是一级优质产品。”贾经理又请来商店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大家观看品尝后,一致道好。此后,双方就价格问题,进行了协商,商店给出了在江西难以达到的价格。霞妹则做出了较大的让利,让商店也得到实惠。双方又商定了供货日期,付款方式,违约处理等内容,当场签署了购销合同,各方皆大欢喜。贾经理要求留存样品,作为验货凭证。
霞妹通过长途电话,告诉了黑坳村的金成生产队长,要求立即组织货源,装车运往上海。大成大队长、金成生产队长连夜安排乡亲们挑运香菇下山,送到新河公社,一车一车地运往大上海。连续干了好几天,才把十多万斤香菇装运完毕。由于黑坳村到新河公社不通公路,只能肩挑人扛,二十多里的崎岖山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路真难行啊!几天干下来,大伙儿累得筋疲力尽,以致于,以后多天,躺在床上,不能出工。这就引发了修筑黑坳到新河公社公路的强烈呼声。
最后一车的香菇到达上海,霞妹迎在土特产品商店的门口,不期然,见到了大成大队长和金成生产队长。他们两人作为押运人员,跟车而来的。霞妹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已经多日不见黑坳的乡亲了,此时见面,那个亲热劲,无以言表。
待香菇交付验讫,办理了结算手续后,霞妹领着两位父母官,径直前往自己上海的家中。霞妹的家人,早就接到霞妹打来的传呼电话,知道父母官要来家中探望,就精心地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两位父母官见过霞妹的父母亲和兄弟姊妹们,送上黑坳的土特产品,作为礼物赠送给霞妹的家人。霞妹的父母亲一再感谢父母官对霞妹及其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并请求继续关照霞妹一家人。两位父母官坚决地表示,一定会照顾好霞妹一家人的。
晚餐极其丰盛,霞妹姆妈亲自掌厨,准备了:白斩鸡、酱鸭、卤牛肉、金瓜丝、白切肚片、四喜烤麸、凉拌黄瓜、油爆虾等八只冷盆。又烧出了:百叶结红烧肉、松鼠黄鱼、水晶虾仁、走油蹄髈、八宝辣酱、红烧鳝丝、干煎明虾、雪菜目鱼等八只热炒。一道汤:番茄蛋汤。两道点心:八宝饭、鲜肉小馄饨。烹调了一大桌上海风味的菜肴,尽管辣味不足,甜味稍多,但是,对于大成大队长和金成生产队长来说,这桌酒席,是平生从未品尝过的,仿佛是人间的珍馐美味,都吃得酒足饭饱,肚皮撑得高高的。陪同聚餐的洪家人全都到齐了,倒酒的倒酒,搛菜的搛菜,气氛热烈,场面喜人,宾主双方都非常快乐惬意。
当晚,洪家就近找了家旅馆,安排好两位父母官入眠。霞妹趁着散席,向父母双亲、兄弟姊妹道别。她告诉家人,明天,将跟随运输卡车返回江西。此时,霞妹的眼圈红了,家人也不禁伤心起来。特别是霞妹的母亲眼泪汪汪,啜泣地说:“霞妹,你怎么不多住几天?妈是多么舍不得啊!”霞妹的父亲对霞妹说:“你一人在外,自己当心身体啊!要经常写信回来。”兄弟姊妹也都感伤地与霞妹道别,弟弟洪霆、妹妹洪云特别依依不舍,提出,下次回来把菱姣和海生带回来。霞妹作了允诺,答应下次一定把两个孩子带回上海,给外公外婆和亲人们看看。
第二天, 天还蒙蒙亮,返回的车辆就带着霞妹和父母官朝着江西疾驰,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驰骋,终于到达了新河公社。霞妹与大成大队长和金成生产队长,一起前去公社做了汇报。汇报中,霞妹代表黑坳村民们,向公社提出了修建黑坳到新河之间乡村公路的建议,得到了公社的赞成和支持。
当年的冬闲时节,按照公社规划的道路范围,由各个大队和生产队分工包干。一时间,在整个新河公社,掀起了公路建设的高潮。黑坳生产队处于公路的末梢,里程最长,危险最大,施工最难。在金成生产队长的带领下,黑坳村的男女老幼齐上阵,全力以赴地投入建设公路的施工之中。

霞妹和水根也都去了工地,水根负责看管材料、工具。霞妹与一伙妇女,组成了铁娘子战斗队,负责了一截路段的修筑。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工程建设得异常艰辛。但是,尽管艰苦备至,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大伙都明白“若要富,先修路”的道理,知道这条路对于黑坳村来说,就是一条致富路,一条幸福路。货畅其流,人畅其道,公路不通,就如同肠梗阻一样,进不了,出不的,一切开发经营都免谈。
霞妹水根的两个孩子,现在,还是由宝根娘带养。以往,两人在家时,只是早送晚领。如今,夫妇俩全都上了工地,分身乏术,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了。宝根娘是个深明大义的老人,虽然,疼爱儿子宝根,但是,她也知道,宝根的作孽深重,罪有应得。当她看到霞妹水根的孩子没有人照顾,还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孩子的带养责任。霞妹水根非常感动。当霞妹从上海返回黑坳时,专门买了一套老年人穿着的服装,赠送给宝根娘。还赠送了一些上海的饼干糖果,老人家喜滋滋的,到处夸奖霞妹水根对她的好。
自从宝根被送进县公安局,就没有再出过公安局的大门。公安局到黑坳村,实事求是地调查了解了宝根奸淫妇女的罪行,依法判处宝根五年徒刑。这个案例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把惩治猥亵和强奸妇女的违法犯罪行径,作为农村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击惩治活动。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维护妇女权益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妇女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教育农村干部应该依法关心妇女的切身利益,保护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正当黑坳到新河的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全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副业承包经营,成为一时的潮流。黑坳村也不例外,它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


【待续】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朱成坠先生赐稿、缪迅老师荐稿分享!


朱成坠先生热文

头汤面

阿娘面馆

忆说普善路

德兴馆

糊涂生煎


耳光馄饨

迟拍的学士照

五号桥

有骨气养生骨头锅

金牌黄鱼面


发小

路怒

戴花要戴大红花

面食堂

蝴蝶酥


绒线帽

夕阳老人

夜步

上海的地标记忆

店名与生意


孙儿的生日

到老半斋吃面

一篇课文

老北京饺子馆

老底子那些事


暗恋

张氏肉圆

白相大世界

邂逅汉服

寒夜对酌


鱼香肉丝

野菜

曾经有个“赤膊区”

万荣路上的奥灶面馆

穿越时空的凝望


上海的店招

点菜

搛菜

上海话歇后语

先严二十年祭


杏叶黄了

扬州扦脚

面疙瘩

儿子的生日

家长里短


上海的“四大金刚”

东余杭路及周边的吃食店

大眼面馆

泡饭

面友


入职第一天

卤菜

冬雨绵绵暖意浓

重名现象

择菜


洗菜

烧菜

买菜

为了那碗面

面子


烟和酒的混搭

起名与时节

大雪时节盼瑞雪

水潽蛋

萝卜


老慢支

谷沙屋面铺

歇业的徐鼎兴

冬雨

荡漾我心丽娃河


体检

冬至的泪水

踏青郊野

三林本帮菜

马兰头


洗澡的故事

初一的语文老师

寻找恩师

冬至祭祖

追忆迎春诗会


重看《老枪》

孵太阳

孙儿爱读唐诗

打秋风

癞痢扛洋枪


元龙斯基

琪琪面馆的浇头

小妹

下午茶

车流


豆浆

汤焐子

一份录取通知书

杜六房

救火车和救命车


病中吟

正文先生签名书

码的运用

慢生活

面客


落叶

农家小炒肉

阿字当头的上海闲话

少小同窗

母校大庆学子情深


阳春面和浇头面

建筑可阅读

月光如水

劈硬柴

接地气


举止和风度

夜雨


头字结尾的上海闲话

扎台型

嘎讪胡

淘浆糊

混枪势

喇叭腔和翻毛腔

戳壁脚

拗造型

拆烂污


我的口味

我的藏书

我的思念

我的旅友

我的笔耕

我的诗缘

我的座驾

我的阅读

我的日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吃一堑 长一智

事实胜于雄辩

良药苦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患难见真情


寒潮暖聚安福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元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宛如眼前

工作棉大衣

八宝饭

冬雨

过年馒头


年节的气氛

母爱永恒

板凳

躺椅

脚盆


水桶

扫帚

煤炉

吊子

饭窝


沙发

汤婆

梳子

暖瓶

搓板


本命年

“刚波拧”与苏北人

足不出户

大白


方舱医院

躺平

驰援

守望相助

防疫大礼包



秋飔

秋夜

秋桂

秋眉

秋千


冬初

冬聚

冬菜

冬泳

冬事

冬麦

冬宴


➤寒雨

➤寒风

新年开笔

俄苏情结

格律诗


汤圆

拜年

冬阳

年糕

鳗鲞

重疴急诊


往事

旧事

伤事

世事

食事

故事

囧事

祸事

伤事

说事

事系列文章后记


与新中国同成长

忆其峰同学


读《似水流年》

“谊水”析

“戏水”析

“戽水”析

“点水”析

“杯水”析

“泮水”析


康的康的康的康

养孙防老

岁末回眸

读归诗有感

旅游与情绪


《繁花》中的三位演星

零度线

被“地域歧视”的上海人

年关

出书


大饼

粢饭

油条

豆浆


快递

重晤

塑料汤焐子

淴浴

泡饭


排骨年糕

爷叔

粽子

炒面

学友相聚丽娃畔


啖瓜心得

夜步街头

市民的尺度

蚊子

情不自禁


夏夜听雨

拉架

上海战役粟裕的指挥艺术

旅顺口

小平岛


阿麟馄饨

煎饼

棒棰岛

印象

观看独角戏


金石滩的白雾

往事悠悠酒酽酽

小姐

落手清

香樟


吃食在皖南

芜湖

青弋江

丫山

岩寺文峰塔


食宿在扬泰

有客自上海来

行酒令

老虎灶

菜根香


泰州望海楼

旅游的功课

窗棂外的蔷薇花

“沪”的由来

泡饭


阳光

黑不溜秋


➤【小说】赚绩王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31-33  34-36

    37-39  40-42  43-45

    46-48


室友


➤霞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