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祛湿。
湿气,可以说是最难根治的病症之一。
原因很简单,因为湿性黏腻。大家试想一下,黏腻的东西要是黏在手上,或是身上,一时间是很难清理干净的。所以,湿邪致病的病程往往是持久的,而且,湿邪没有被剔除干净,病情还容易反复。
我们讲,治疗疾病最关键的是要找到疾病的源头,而湿邪的源头是脾胃。
前人就说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思是说,但凡湿邪致病,出现了肿胀,或是胀满都和我们的脾脏息息相关。
因为脾主健运,一旦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么不能及时的被转换成精微物质,即便转换成了精微物质,脾脏也无力将之输布转运到五脏六腑,精微物质堆积日久,就容易滋生内热,热邪灼伤津液,酿而成湿,湿聚成痰,痰湿进一步的阻滞脾胃的健运,痰湿就越聚越多。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千年前的宋朝,当时有一个方子,叫作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
香砂平胃丸:苍术12克、陈皮6克、厚朴9克、木香6克、砂仁6克、炙甘草3克。
讲到苍术,不得不先说一下白术。
在以前,苍术和白术是不做区分的,它俩是共用的,它们都是燥湿健脾的专药。直到后来,医家发现,苍术的燥性更甚,更擅长燥湿,把体内的湿气一点一滴的燥化掉,相比之下,苍术的健脾的功效稍逊一筹。而白术恰恰相反,它的性质更滋润一些,所以,白术则是长于健脾的,燥湿的功效不及苍术。
于是,湿气重的人可以选用苍术,而脾虚的人则当选用白术。
陈皮、厚朴、木香三味药材是常见的气药。
之所以用气药,是因为它们可以给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而痰湿的本质是黏腻的,黏腻的东西最怕的就是流动性。三味药材把流动性补足,痰湿也就不容易滋生出来了。
此外,陈皮兼具燥湿化痰的功效,久负盛名的二陈丸里就是用上了陈皮配伍半夏从而起到了化痰的功效。
而砂仁是一味常用的化湿药。
它主入脾经,是一味温燥的药材,可以同苍术、陈皮一起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空。
简单来讲,香砂平胃丸燥湿的机制是通过燥化脾胃的痰湿而发挥作用的。
那么,哪些人的湿气比较重呢?
首先,时常觉得头身沉重,一整天都是无精打采的,而且早上还时常睡不醒。
其次,脸上出油,头上出油,一吃寒凉的东西就容易腹泻,大便还老沾马桶。
此外,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一般痰湿重的人往往舌苔白腻,舌质胖大。
而香砂平胃丸主要是燥化脾胃里的寒湿的,健脾的力道稍显不足,若是脾虚的人,可以在香砂平胃丸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丸。若是脾胃虚寒严重的人,可以在此基础上,加用附子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