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四月天,虽说早已入春,但随着清明时节的到来,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气温忽上忽下,早上出门的时候明明还只有几度的天气,到了中午,艳阳高照,气温早就回升到了近二十来度。
如此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下,人就容易生病,你去看,现如今不论是医院里的急诊,还是发热门诊到处都是人满为患,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来报到。
然而,之所以容易生病,尤其是反复的生病,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在《黄帝内经》中简单扼要的阐明了原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讲的是一个人若是正气满满,就不容易生病。若是老容易生病,这个人的正气必然是虚的,是不足的。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正气,在中医认知中,泛指阳气。
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熙和推动的作用。身体内的阳气充足,自然是能抵御住外来的寒邪和风邪,身体没有了外邪的入侵,又怎会生病呢?
所以,你可以去看,我们身边总有人动不动就生病,也有一些天选打工人,一年到头几乎不生病。
可以说,保护我们的正是我们的阳气啊!
基于这么一个思路,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在他的《伤寒论》中记载了一张千古名方,并流传至今,它就是桂枝汤。
桂枝汤:桂枝9g、生姜9g、白芍9g、炙甘草6g、大枣9g。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方子简单,历经了两千多年而被流传至今,用时下的说法是,桂枝汤还是有点东西的。
我们先来看,方子既然是以桂枝为名,桂枝在方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桂枝,也就是肉桂树上的嫩枝。之所以要采摘嫩枝入药,是因为嫩枝往往长在树梢,在整棵肉桂树的最顶端,离太阳最近,也尽得太阳的阳气,因此,前人认为,桂枝是充满阳气的。
不仅如此,桂枝走的是肺经,加之其性温热。是故,桂枝的温阳之性是冲着肺经而来。再来,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是故,肺中的阳气充盈,可以将这股子阳气直接输送抵达我们的肌表腠理,以防外来的寒与风。
因此,你可以去看,不少人因为外感风寒而服用的中药里,十之八九都可以看到桂枝的影子。
感冒咳嗽的时候,难免会有痰。中医讲,肺为贮痰之器。
桂枝走肺经,功善温肺化饮,这里的“饮”说的正是稀痰,所以,桂枝恰能将肺中的痰饮燥化掉。
然而,若是不把控源头,痰饮依旧是会源源不断的滋生。中医就讲了,脾为生痰之源。所以,这里加用了一味生姜。
生姜辛热,主入脾胃经。
我们前文就讲了,阳气有温熙和推动的作用。生姜的加入,无疑是给脾胃注入了阳气,让脾胃健运起来,痰饮就不容易源源不断的滋生,等于是把痰饮滋生的源头给掐断了。
然,桂枝也罢,生姜也好,都是辛热的药材。
辛热的药材虽能发散掉风寒,同时燥化体内的痰与湿,但是,也容易耗损掉我们体内的津液啊!
所以,这里加用了一味白芍。
白芍不仅能回补肝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兼具酸涩之味。中医认为,酸能收能敛。是说酸味的药材能固摄住体内的津液。
因此,白芍在补血的同时,又能固守住身体本来就有的津液,补中有守。
同时,白芍和炙甘草同用,即久负盛名的芍药甘草汤,有缓急止痛的功效。
我们说,感冒发烧的时候,难免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这正是因为寒邪幽闭了我们的毛孔,使得肺的宣发肃降失司,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郁积在体内,就容易滋生内热,内热灼伤津液,津不上承,头目少了津液的滋润,自然是会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
芍药和甘草,恰能将这亏虚的津液补足,津液充足,头目得养,又怎么会痛呢?
最后,用上一味大枣。
大枣既能同甘草、生姜调和诸药而保护脾胃的正气,同时还可助白芍滋生气血。
如果大家觉得煎药太过麻烦,也可以选用中成药桂枝颗粒,其组方同桂枝汤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