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玉环 插画/设计 张恬怡 余海雯(实习)
清晨,千年古城临海在鸟鸣声中苏醒。
在白水洋镇,做豆腐的师傅起得比鸟儿还早。清晨5点钟,他们便要开始泡豆子,等待泡发的过程中,从冷库里拉出前一天做好的豆腐进行包装。忙活几个小时后,简单吃过午饭,豆子便泡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去皮、磨豆、冲浆、煮浆、点浆,一直到傍晚,再把新做好的豆腐放进冷库里定型。
20来岁就入行,金朝已经做了近30年豆腐,“外婆在世的时候告诉我,从她的外婆那代起,我们家就开始做豆腐了,手艺至少传了五代人,有上百年时间了。”
也正是凭借着这门祖传的手艺,金朝成了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把豆腐生意从家庭小作坊做成了规模大企业。
白水洋豆腐 受访者供图
豆腐千千万,何以白水洋?白水洋豆腐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是集南北豆腐之所长。
南北豆腐的区别,在于北方多用卤水点豆腐,做出来的是老豆腐,而南方多用石膏点豆腐,做出来的是嫩豆腐。
白水洋豆腐是卤水豆腐的一种,但保留了南豆腐的嫩。比起石膏豆腐,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更加丰富,搭配独特的柴火味,吃起来不柴不腥、恰到好处。
白水洋人,多数在外经商,有“十万人民五万商”的说法。遍布世界各地的白水洋商人,也把家乡的美味传播出去,提升了白水洋豆腐的知名度。2023年,白水洋豆腐获得了浙江省“十佳豆腐”榜首。
彼时,白水洋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临海市白水洋豆腐协会”,从私人手里收回了“白水洋豆腐”商标,将其转化成集体商标。为了推动白水洋豆腐产业化,当地还探索“龙头企业投资、行业协会运营、农户参与”三方抱团合作模式,打造“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又邀请金朝等专家制定了“从原料选品、制作工艺到成品包装、仓储运输”的一整套行业标准,破解“量少难卖、品质不一、相互竞争”等问题。现在,白水洋豆腐的价格也从3元一斤提升到了20元三斤。
全自动豆腐生产线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在工坊里,记者看到了全自动豆腐生产线。泡好的豆子,首先进入自动褪衣机,完成去皮和初磨,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石墨上进行细磨,机器推磨盘的速度还参照了人工。磨出来的浆汁进锅用柴火煮,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有柴火香,能盖住其中的豆腥味。煮好后滤去豆渣,冷却后点卤定型,豆腐便做好了。
金朝介绍,白水洋豆腐制作中,对人工卤水点浆和柴火烧煮的精准把控,才能把豆腐的醇与韧以及独特的柴火味发挥到极致。这条流水线以量化的方式,将这两项工艺做到极致。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白水洋豆腐”也是一道菜名。
师傅们在制作白水洋豆腐 受访者供图
锅内热油煸炒五花肉,煸到金黄焦香状后倒入茭白片和虾干翻炒,再下入豆腐块,加水大火煮开,撒入调味品,盛入砂锅小火慢炖五分钟,最后放上小葱,就可出锅了。
趁热送一块豆腐入嘴,滑嫩的口感里,豆香与柴火香交织,正是人间至味。或许也是这样的诱惑,让白水洋豆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产业也通过党建引领越做越强。
截至目前,白水洋共富工坊已授权豆腐生产企业、作坊64家,培训从业者300余人,在全国对接销售网点500余个,年销售总额超2亿元,带动作坊户均每年增收10万元、大豆种植户每年增收2万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