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粮油市场报 2022年,我国启动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是国产大豆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题中之义。提升国产大豆产能和供给水平,更需要依托国产大豆特色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推动供给消费达到科学的动态平衡。围绕国产大豆的供需现状、特色优势、营养健康价值以及国产大豆制品健康消费等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爱科。 近年来,我国大豆整体供给消费现状如何,国产大豆供需呈现什么态势? 李爱科:我国是传统的大豆消费国。整体来看,以2021年为例,我国大豆总消费量为1.1125亿吨,进口量为9651万吨,对外依存度较高,其中加工消费占总消费量的83%,以压榨与精炼豆油为主,食用和种用占总消费量17%。从国产大豆看,2021年国产大豆总产量为1640万吨,得益于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及多项政策支持,2022年国产大豆在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三方面均实现有效提升,总产量达到2028.5万吨;消费方面,国产大豆主要用于居民食用消费,据估计,2022年我国食用大豆的消费量为1500万吨左右,用于榨油消费的约150万吨。 从营养价值来看,国产大豆有什么特质和优势? 李爱科:大豆及其制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约35%,且属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尤其富含谷物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物,也是居民膳食中功能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增加大豆摄入有利于改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过高的现状,对促进平衡膳食,改善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功能活性物质,如钙、磷、钾、维生素E、大豆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等。 研究表明,国产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摄入105~175g的大豆或等量的豆制品,而我国居民每日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10.3g,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国产大豆是主要的植物蛋白源之一,那么同为蛋白源,作为大豆制品之一的豆奶,其在营养价值上相比牛奶二者有何区别? 李爱科:大豆及豆制品蛋白含量高,氨基酸模式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食物来源。豆奶与牛奶营养各具特点。首先,大豆蛋白与牛奶蛋白均属于优质蛋白质,但二者消化吸收模式不同。豆奶和牛奶中的营养素含量有所差异,豆奶中脂肪含量约为牛奶的一半,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牛奶中钙、钾、维生素A等含量高于豆奶。豆奶和牛奶中含有各自特有的营养物质,例如豆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植物化学物与膳食纤维,而牛奶中含有乳铁蛋白、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平衡膳食模式需要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大豆及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化学物。从营养价值来看,科学配比的豆奶可以作为牛奶的重要替代蛋白源。 大豆食用消费是国产大豆主要消化途径,常见的大豆制品、相关食品都有哪些? 李爱科:一般来说,国产大豆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我国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产品体系,有14大类,并随着消费人群的细分,品种越来越多,几乎涉及消费的各个场景和各个领域。 按消费场景分,有早餐豆制品、菜肴类豆制品、休闲零食类豆制品,等等;按品类划分,包括豆浆类等液态产品、以豆腐系列为代表的生鲜类豆制品、以各种口味的豆腐干等为代表的休闲类豆制品、以能量棒和大豆纤维饼干为代表的代餐食品,以腐竹和腐皮为代表的干燥制品、以冻豆腐和千页豆腐等为代表的速冻豆制品、以大豆冰激凌等为代表的冷饮豆制品、以毛豆和豆芽为代表的蔬菜、以豆浆粉为代表冲调代餐食品,等等。 从国产大豆整体消费看,国产大豆健康消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瓶颈在哪里? 李爱科:国产大豆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短,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目前,在我国大豆加工产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建立了大豆全产业链,大部分加工企业仅从事简单加工和压榨环节,整体生产流程简单,产品初级、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集中度较低。以最常见的豆制食品豆腐为例,尽管豆腐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豆腐产业长期处于生产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的状态,国内豆腐市场尚未有全国性的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从食用大豆栽培到加工适应性、风味机理的基础研究较少,豆制品产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产品升级开发滞后。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国产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健康消费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提升国产大豆健康消费水平,为国产大豆扩种增产拓展市场空间,我们应该从哪些环节、角度入手? 李爱科:提升国产大豆健康消费,不仅是拓展国产大豆市场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健康要求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植物要蛋白”的重要举措。 在政策层面,要强化对国产大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扩种、提升大豆的同时,构建、完善与大豆产能提升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国际大豆市场的通用做法,建立国产食用大豆和进口压榨大豆分类管理体系,明确国产大豆的优势特质、市场定位,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供给端看,要突出特色特质,进一步加强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提升国产大豆供给品质的稳定性。鼓励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加大对豆类产品基础性研究、产品创新升级等相关科研投入,提升国产大豆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充分发挥豆制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市场积极性和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激发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为消费市场提供花样繁多、品质优异、消费多元的豆制品及豆制食品。 从消费端讲,要依托“健康中国”战略,通过设置活动日、专项行动、公益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对国产大豆营养价值、健康膳食理念的科普宣传和消费引导,培育居民消费理念,推动国产大豆制品、食品更多更快的走上居民餐桌。 从理论看,消费者每增加1克大豆及其制品,将减少3克肉类的消费,所以我国食品大豆消费量每增加100万吨,就会减少300万吨肉类,按照肉料比1∶3计算,就会减少900万吨饲料,也就相当于减少600万吨玉米、300万吨进口大豆压榨量。 拓展国产大豆及其制品替代动物蛋白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