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味·话习俗丨正月初四

文摘   2025-02-01 16:15   天津  




中华传统习俗


”正月初四“(又称”大年初“),是正月的第天,也是农历新年的第四天。


众所周知,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种节日的由来习俗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因此,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正月”作为“农历新年”里的第一个月,每一天,都有着属于自己专属的年俗习惯。那么,“正月初四”的这些民间习俗,你都知道吗?请往下看吧!


迎接灶神


灶神,就是我们俗称的“灶王爷”和“灶君”,他因为负责管理着各家的香火而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敬仰,特别是在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专门摆放有“灶王爷”的神位,好保佑家中灶火旺盛,衣食无忧。


相传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会专门返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述职,阐明人间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人们在小年就会恭恭敬敬送灶神上天庭,俗称“祭灶”。到了“正月初四”,灶神从天庭回到人间,继续保佑家里灶火,所以到了这天就要恭迎灶神回来。


民间谚语说道:“送神早,接神迟”。就说明送神要清早送,接神可以晚点接。于是,在旧时的下午四时左右,除了准备好牲礼果蔬以外,每家每户还要放鞭炮、焚香、烧金纸,以此迎接灶王爷的回归。


接五路


人们常说的“五路”,就是五路财神,除了灶王爷之外,“正月初四”也是其他各路神明由天界重临人间的日子。又因为“正月初五”相传是财神的诞辰,为争利市,人们就会在“正月初四”子夜提前供奉礼拜,好接财神下凡,为自家带来无尽财富。


恭迎财神这一习俗表达了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人们相信,只要自己足够恭敬,就能得到财神显灵,让财神爷把金银财宝都带进家里,在新的一年大富大贵。


由于“正月初四”这一天要迎接各路神明。所以,这一天不适合出远门。


吃折罗


人们常说的“折罗”,其实就是指宴会吃剩的剩菜。在寻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剩的饭便称为“折罗”。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在这样一个物质供给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无疑是大饱口福的最好时机。

又因为在年货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食物的剩余又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正月初四”这一天,人们要将之前剩余的食物清理掉。同时,吃“折罗”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扔穷


 “扔穷”,又到一年新时节,百姓们都祈愿来年能够喜乐安康,富贵有余。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起来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编 辑丨李英杰

出 品丨联合特钢融媒体中心




新天钢联合特钢
百炼成钢,追求卓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