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山东、福建、江苏、广西…沿海发展这个方向真的火了!最高补贴2000万!

美食   2024-12-06 10:36   广东  

--- 广告 · 也是一种资讯 ---

近年来,各部、省市及地区积极推进深远海、海洋牧场及其相关产业建设,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以及,今年各地深远海、海洋牧场都有哪些进展?以下为部分节选,仅作参考。


财政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予以适当奖补,补助上限2000万元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到,中央财政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予以适当奖补,原则上补助上限为2000万元。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定的试点示范区建设项目,可根据“一事一议”原则,按程序确定奖补金额。中央财政资金采取分年度补助的方式,原则上分年度安排。第一年对确定创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拨付第一批50%补助资金;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再拨付第二批50%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仅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申报后新增建设内容予以补助,申报前已建设的内容不予支持,也不得计入完成的项目任务量。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中用于支持人工鱼礁建设的资金不得低于70%,用于修复海底生态的海藻、海草和珊瑚等种(移)植的资金不得高于15%,用于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管护等其他补助内容的资金不得高于15%。对没有海藻、海草、珊瑚等种(移)植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用于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管护等其他补助内容资金不高于补助资金的30%。

详情见:http://www.moa.gov.cn/nybgb/2023/202307/202308/t20230828_6435163.htm

《辽宁省巩固增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

(辽政发〔2023]12号)

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加大培育储备力度,积极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对认定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给予定额补助,补助上限为2000万。支持引导发展水产品加工,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对具备加工冷藏能力的渔业企业及合作社等购置水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按照不超过总造价的30%给予补助,每个项目单位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支持大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养殖工船建设,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实现水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运输、仓储物流、文旅休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形成海洋渔业经济新增长极。


详情见:

https://www.ln.gov.cn/web/zwgkx/zfwj/szfwj/2023n/2023092820303158468/index.shtml


《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

(烟政办字〔2022〕24号)

一是直接补贴。各级财政对于已建成的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及管护平台、智能管控系统等按照总投资的30%予以补助,补贴上限2000万,在中央、省级补助基础上,市级财政予以兜底补齐;对我市企业生产的,为海洋牧场上下游配套的海工装备、辅助船舶等,通过有关部门推广许可和项目市级验收后,按照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二是贷款贴息。单个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的装备型海洋牧场项目,贴息贷款上限为投资总额的50%,贴息利率为2%,贴息额上限为100万元,连续贴息3年,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安排;对企业通过贷款建设的各类配套项目,市级财政给予贴息扶持,贴息利率为2%,贴息上限为100万元,贴息期限为一年。对通过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并享受省财政厅贴息政策的,不享受上述贴息扶持政策。


详情见:

https://www.yantai.gov.cn/art/2022/5/23/art_99961_19545.html


《关于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日发〔2020〕7号)

推动近海养殖向深远海绿色健康发展,统筹中央、省涉海洋渔业的财政资金,对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每个给予最高2500万的一次性补助,对省级以上海洋牧场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及垂钓航路、岸基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和渔船落户日照,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增加远洋渔船指标、拓展作业渔场,对运回自捕远洋渔业鲜活产品在我市进行精深加工,按照实际水产品加工量,每吨补助200元。


详情见:
http://hyfzj.rizhao.gov.cn/art/2020/4/20/art_122900_9083481.html


《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苏农渔〔2023〕14号)

主要内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制定出台省级海洋牧场建设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在中央补助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对国家级海洋牧场再给予最高不超过2500万的一次性补助,支持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提升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鼓励沿海地区落实《江苏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推进资源养护型、增殖型、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

详情见:
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3/12/27/art_11977_11111175.html

《关于印发海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

(苏农渔〔2023〕15号)

主要内容:对《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苏政发﹝2023﹞70号)印发前已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的,省级财政仅对中央资金补助之外新增建设内容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2500万)。原则上分年度安排,第一年对项目实施方案通过批复的,拨付第一批50%补助资金;待项目通过验收后,再拨付第二批50%补助资金。

对《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苏政发﹝2023﹞70号)印发后新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的,省级财政按照不超过已完成建设总投入80%的标准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


详情见:
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3/12/27/art_11977_11111188.html


《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

(粤农农函〔2024〕106号)

主要内容:申报并通过第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的企业,给予其参与该项目所投入的养殖保险费用全额补贴及养殖成本2%的贷款贴息,每个申报主体可获得最高贴息额度为100万元;对于积极参与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的企业,经地市推荐及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可享受参与该项目所包含的养殖保险费用最高全额补贴及不超过养殖成本2%的贷款贴息,每个申报主体可获得最高贴息额度为20万元。


详情见:
https://dara.gd.gov.cn/tzgg2272/content/post_4362164.html


《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

(湛府办〔2023〕14号)

主要内容:支持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南方水产种业基地,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对达到连片规模200亩以上、自主育成突破性新品种的新增省级水产种业创新园项目或新增获批的省级水产品(对虾、海水鱼等品种)育种项目,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对当年新增的中央预算内水产良种类种业提升工程项目,且投资方向为水产种质资源场或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或繁种基地的,每个项目给予不超过1000万的财政补助资金。

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优先储备良种选育、良种扩繁推广项目。


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建设。通过竞争性遴选的方式,重点对在我市投资且在我市作业的重力式网箱或桁架养殖装备以“先建后补”方式给予补助:对当年新建的规模达50个(含)标准箱以上的重力式网箱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总造价的30%进行补助,且根据网箱周长设置补助上限,其中40米≤周长<60米,补助上限8万元;60米≤周长<90米,补助上限16万元;周长≥90米,补助上限24万元;对当年新建的桁架类养殖装备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总造价30%的标准进行补助,且根据不同体积的包围水体设置补助上限,以1万立方米水体为起点,分九档建设规模予以补助,最高补助上限不超1000万。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的深海养殖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支持。


详情见:
https://www.zhanjiang.gov.cn/szfbgswj/content/post_1799297.html


《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暂行)》

(珠农农〔2023〕66号)

主要内容: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船建设。《措施》明确积极协助企业、合作社申请国家级补贴,对获得补贴的重力式深水网箱按国家补贴金额的30%、桁架类网箱按国家补贴金额的20%给予配套补贴。

《措施》支持企业建造运营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国家级补贴,获得国家级补贴的,按国家补贴金额的30%给予配套、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对未获得国家级补贴的项目,经评审通过后给予每艘船不超过实际建造费用15%、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贴。

详情见:
https://www.zhuhai.gov.cn/zfxxgk/zfxxgkml/content/post_3530386.html


《汕头市深水网箱养殖专项资金扶持措施(试行)》

(汕农农函〔2023〕301号)

主要内容:给予用海补助资金支持。具体补助资金以公顷为单位,按实际养殖面积测算。在离大陆岸线3公里以上、水深大于12米的开放海域,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和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项目,且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之日起,重力式深水网箱按实际养殖面积(每个网箱按2公顷计)给予每年900元/公顷的市级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申请用海面积,且补助资金不高于企业缴纳的海域使用金;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用海(每个平台按20公顷计)给予每年900元/公顷的市级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申请用海面积,且补助资金不高于企业缴纳的海域使用金。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水网箱养殖企业用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的当年贷款累计达到1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贴息。贴息标准为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补贴,每个申报主体每年贴息总额不超过实际支付的利率且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贴息补助最长不超过3年(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算)。


详情见:
https://www.shantou.gov.cn/cnst/gkml/zwgk/gzwj/gfxwj/bm/content/post_2246270.html


《海南省海洋牧场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建设的养护型、增殖型及休闲型海洋牧场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助,补助资金申报需符合相关条件,补助标准参照《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即每空方构件礁和每空方投石礁分别不超过500元和200元,同时,企业投入不得低于6000万元;符合条件的由省级财政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2000万


详情见: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5309/202302/fb159039c0fb40dab68a4496afccbde8.shtml


《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琼府办〔2023〕8号)

继续落实国家海洋牧场建设补助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国家补助资金,做大做强关联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休闲型和增殖型海洋牧场,已建成的人工渔礁规模不少于1.5万空方且未获得国家补助资金的,省级财政给予每空方渔礁500元补助,每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2000万元。政府主导建设的养护型海洋牧场建成后,可以采取委托、出让等方式交由企业进行后期管护和适度经营。


详情见:
https://www.hainan.gov.cn/data/zfgb/2023/08/10407/


*部分整理来自公众号“海洋开发咨询”


各地深远海/海洋牧场建设成果相关资讯


山东:将支持全产业链推进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


11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提到,在海洋牧场技术创新方面,针对装备型海洋牧场养殖品种单一问题,持续推进许氏平鮋、绿鳍马面鲀、鲑鳟类等养殖品种培育,支持开展大西洋鲑苗种繁育方面研究,推动省内水产养殖企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虹鳟苗种培育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支持开展深远海养殖配套设施设备研发,推进重点装备国产化进程。


在协同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方面,以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为契机,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


广东广州:争当全球海洋新质生产力先锋


2023年,广州海洋生产总值超3700亿元,同比增长9%。全市海洋经济活动单位约3万家,其中规上企业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竞争力较强,航运服务业、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规划》按照“国际所趋、国家所需、南海所有、广州所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全球海洋新质生产力先锋城市。


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提高港口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推动海洋物流运输提质增效,推动海洋渔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打造海洋主题消费新场景,用海洋科研资源赋能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广州产业全面下海。


建设功能鲜明的海洋创新产业园,促进海洋创新优势资源向滨海重点片区及园区集中,作为承载全市海洋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重点地区,近期致力打造10个海洋创新产业园区,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

详情见:
https://www.gz.gov.cn/zt/gzlfzgzld/gzld/content/post_9997774.html

山东荣成:集成推进国家渔港经济区等重点涉海事项


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5+2”产业链,集成推进国家渔港经济区等重点涉海事项,努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县域范例。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07409115305895&wfr=spider&for=pc


海南发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


在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33.8%的基础上,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实现稳步提升,至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0%,为203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2035年突破1万亿元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升级提档加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升。


行动方案提出,推进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拓展深远海养殖,优化布局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积极发展大型桁架类装备养殖,鼓励养殖工船投资建设,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重点培育南繁育种、精深加工、集散贸易、渔旅休闲等多元业态。推动集中连片养殖区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开拓美、非、欧及东南亚市场,争创海洋区域公用品牌和外贸自有品牌。

详情见: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wygwj/202408/93dd73eb89b44402b370c148389a14c8.shtml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c100670/202409/fe8138ca7aad44168ff23b5ab1c1e43f.shtml


福建:发挥核心品种资源优势,实现“一链一品”


福建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海湾、海岛、海峡、“海丝”赋予了福建向海发展的巨大潜力,海洋经济成为支撑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2023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三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1.7%。我们应抓住时代赋予的重要机遇,坚持“一链一品”“一链一融”“一链一群”“一链一策”的链-品-融-群-策发展模式,更好助力福建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依托福建核心品种海洋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大黄鱼、石斑鱼、对虾、牡蛎、鲍鱼、紫菜、海带、海参、河鲀等优势特色品种产业链,培育水产品集散、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等业态,形成“一链一品”。


详情见:
http://www.fujian.gov.cn/zwgk/ztzl/gjcjgxgg/px/202407/t20240723_6487101.htm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8/18/nw.D110000renmrb_20240818_3-01.htm


2024年上半年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投产,深远海养殖装备“经海七号”和三文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成功出鱼,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超5%


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速回暖,上半年我国船企获得多个超级大单,海工新承接订单金额是上年同期的3倍。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深蓝2号”实现陆地完工。“蓝色粮仓”建设持续推进,优质海产品供给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投产,深远海养殖装备“经海七号”和三文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成功出鱼,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超5%。数智化研究加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海洋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赋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海洋渔业领域,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发布,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

详情见: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8/content_6965766.htm


烟台:2024年建设深远海网箱6座,累计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占全省85%以上


今年9月,省政府在烟台召开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烟台市作典型交流发言。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取得新进展,2024年建设深远海网箱6座,累计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占全省85%以上;新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总数达到2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全面启动“万吨三文鱼计划”,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取得成功,首批收获成鱼1200吨。打造水产种业“中国芯”,加快建设水产种业“北繁基地”,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成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6处,突破红瓜子斑养殖技术,实现东星斑苗种批量化繁育,新培育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海参“安源2号”,总数达到24个,占全国海水新品种总数的1/6。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423897117601840&wfr=spider&for=pc


青岛 - 西海岸新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系列网箱投产运行,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7处,占全国近1/10


出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潍柴海洋装备制造等总投资875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超1000亿元的48个涉海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其中,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系列网箱投产运行,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7处,占全国的近1/10;引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麦克德莫特国际等项目,交付“海葵一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落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国际第一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完成I期临床试验。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66895196813601&wfr=spider&for=pc


浙江:千亿大单落户浙片海!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杭举行


推荐会现场,杭州、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五市政府领导,分别围绕海洋科技创新策源、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球高端修造船基地、打造沿海现代海洋产业带等作了重点专题推介,深入介绍了各地海洋经济发展特色基础、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各地涉海产业与创新平台、相关支持政策等。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22747666243841&wfr=spider&for=pc


山东青岛:“国信2-1号”养殖工船预计年内交付


近5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长8.5%以上。202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81.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2.9%,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30.5%,稳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海洋生产总值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


目前,青岛在海洋渔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领域不断发挥引领力: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开启运行,引领深远海养殖,“国信2-1号”养殖工船预计年内交付。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657266657946411&wfr=spider&for=pc


广州:


2023年,广州海洋生产总值超3700亿元,同比增长9%。全市海洋经济活动单位约3万家,其中规上企业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竞争力较强,航运服务业、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近期,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纳入广州城市性质,提出要充分发挥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用,加快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强化广州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功能。


广州在深远海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的基础,科研实力全国领先,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向2035年,广州将以深潜、深钻、深网、极地“三深一极”为主,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深海构造与地球物理、海洋沉积与环境、海洋地质与边缘海演化、极地海洋等深远海的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广州在深海、极地等新疆域的国际科技领域影响力,将科研优势转变为规则主导权、合作主动权,将广州建设为全球著名的深海科技创新中心。


面向2035年,广州将重点突破水上水下智能感知、协同控制、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推动智能水下机器人、新一代潜航器、智慧无人船艇等智能海洋装备研发。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34792745723595&wfr=spider&for=pc


烟台 - 牟平区:国家级海洋牧场5处,省级海洋牧场7处,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到1.1万公顷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海洋牧场5处,省级海洋牧场7处。海洋牧场数量约占全市四分之一,位居全市前列。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到1.1万公顷。在海洋牧场开发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达386.1万空方,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5亿单位以上,有效改善全区近海渔业资源品种和数量。


广东汕头:首个现代化风渔融合一体化项目开建


近日记者从汕头市获悉,国内首个风机直供绿电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大唐汕头“盛唐一号”近日开工。该项目是中国大唐集团首座海洋牧场工程,也是汕头市首个现代化风渔融合一体化项目。


该养殖平台网箱结构采用大型抗风浪固定桁架式结构,平台建成后养殖水体大于1.2万立方米,集成了饲料存储与自动投放、活鱼捕捞、网衣清洗、渔场监控以及野生杂鱼诱捕等多项功能,通过立体式开发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空间和功能耦合,为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创造年产值约2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烟台:


11月22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攻坚进行时”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贤成介绍了全市积极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有关情况。


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取得新进展,2024年建设深远海网箱6座,累计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占全省85%以上;新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总数达到2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全面启动“万吨三文鱼计划”,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取得成功,首批收获成鱼1200吨。打造水产种业“中国芯”,加快建设水产种业“北繁基地”,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成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6处,突破红瓜子斑养殖技术,实现东星斑苗种批量化繁育,新培育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海参“安源2号”,总数达到24个,占全国海水新品种总数的1/6。


广西北海: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北海市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该示范区已完成315公顷的用海面积,成功投放了3176座人工鱼礁,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重要经济鱼类和高价值经济鱼类的占比在投礁后明显上升,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详情见:
https://difang.gmw.cn/gx/2024-12/05/content_37721549.htm


具体深远海/海洋牧场应用进展资讯


现代化海洋牧场让大黄鱼住上“深水豪宅”


在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海域,全国首台半潜式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让深远海养殖变得简单省心。这个新型抗风浪绿色智能化养殖旅游综合装备长92米、宽36米,可活动甲板面积达3000平方米,采用深海开放养殖模式,创造出接近野生环境的生态养殖空间,让每条大黄鱼都能享受充足的水流和广阔的活动范围。渔民们打趣说:“大黄鱼住上了‘深水豪宅’。”


作为第四代深远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不仅为大黄鱼建造了“深海泳池”,更贴心地为其配备了智能管家。在“闽投1号”三楼的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声呐监测、视频监控、鱼种监测、水质监测、海流气象监测等多种探测技术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详细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闽投1号”运营总负责人许航说,“此外,我们还有水下机器人24小时巡逻,可根据水温、水质和鱼群情况智能化投放饵料,实现智慧养殖。”


江苏首批“陆海接力”三文鱼在连云港投放入海养殖


从凌晨至夜晚,从陆地至海洋,历经20多个小时的过渡、接力,11月30日,连云港市赣榆区首批三文鱼(虹鳟)被成功投放进位于秦山岛东部海域的养殖网箱,也在全省率先将三文鱼养殖“陆海接力”推进到海上环节。


当日18时30分许,一艘载着虹鳟苗种的渔船到达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顺利停靠在海水养殖网箱边,随着现场工作人员放下导流管,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沿着滑道游入海水网箱中。


据了解,本次投放由赣榆农发集团与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在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验性投放大规格虹鳟鱼苗524尾约1100斤。合作双方将携手攻克虹鳟海域养殖中的技术难题,掌握其在自然海域环境中的生长特性、饲料需求以及疾病防控等关键问题,为将来在该区域开展中远海、深远海规模化养殖积累宝贵的经验。


“为确保鱼苗在长途运输中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持续增氧、保持水箱温度恒定在12℃以及每隔10小时换水一次等。此次投放的虹鳟苗种均经过严格挑选,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有助于提升养殖成功率。”东海水产研究所赣榆基地相关负责人秦博介绍。


“这是一次三文鱼(虹鳟)从纯淡水养殖到海水养殖的过渡,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质优良、生态环境适宜,具备开展虹鳟养殖试验的优越条件。此次投放实验成功,将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连云港市赣榆农发集团海洋产业养殖技术部主管王浩表示。


在接下来的海水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将通过海洋牧场智慧平台实时监控鱼苗生长情况,实施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投喂量和水质调节等环节,使三文鱼(虹鳟)适应新的环境并健康生长。截至目前,此次投放的鱼苗生长状况良好,存活率高达98.5%。

详情见:
http://news.yznews.com.cn/2024-12/04/content_7703978.htm


福建鲍鱼北方避暑


不久前,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的15万笼鲍鱼刚刚从山东省荣成市搭乘活水运输船返回福州市连江县过冬。公司董事长吴永寿介绍,自2011年起,公司开始尝试鲍鱼“南北迁徙”养殖模式,并于2015年大规模应用。目前,返乡的鲍鱼市场价每斤超过40元。


“南北迁徙”养殖模式历史悠久。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为刚介绍,鲍鱼养殖对水温、水质及海域环境要求极为严苛。为提高养殖成活率,拓展养殖空间,早在2003年,连江县就已经开始探索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的养殖模式,即每年四五月份将鲍鱼运送至山东荣成避暑,11月份再运回连江海域过冬,从而避免因海水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鲍鱼的生长,还降低了夏季台风和赤潮带来的风险。


这种“候鸟式”养殖模式显著提高了鲍鱼的养殖收益。据统计,2023年连江鲍鱼产量达5.6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值超过47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连江大力扶持鲍鱼产业,构建了鲍鱼产业的“四梁八柱”。其中,“四梁”包括鲍鱼育苗、养殖、加工和销售4个完整产业链,“八柱”则涵盖良种育苗基地、饵料配送、养殖基地、数据中心、生产研发基地、活鲍档口、供应链公司和直播基地8个核心板块。这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品牌—餐桌”于一体的“一粒鲍”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年产值近百亿元。


山东鲍鱼南下越冬


山东省荣成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海产养殖地,海水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以上,为鲍鱼、扇贝、海带以及多种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其中,荣成鲍鱼以其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2011年,“荣成鲍鱼”荣获原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备受瞩目的优质产品。


11月初,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凉,荣成的鲍鱼苗及半成品鲍鱼被陆续运送至福建越冬,次年四五月份再返回荣成海域以躲避酷暑。为何众多海产品中,只有鲍鱼需要年复一年进行南北迁徙?这要从20多年前的一次寒潮说起。荣成寻山集团大瀛养殖场七队队长李晓军介绍,鲍鱼对水温有着较高要求,最适宜的水温在8℃至20℃之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鲍鱼生长缓慢甚至死亡。2001年,一场强烈的寒潮给鲍鱼养殖带来了巨大损失,在那次寒潮之后,养殖户们开始尝试“北鲍南养”。


迁徙前,鲍鱼一直生活在荣成的“田园型”海洋牧场中。这里根据不同海域的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分层开展了藻、贝、参等不同种类的生态立体养殖。“我们创新建立了‘721’综合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海域养殖以海带为主的藻类,占比约70%;在中低层水域养殖鱼类和以鲍鱼为主的贝类,占比约20%;在底层海域底播海参,占比约10%。目前,这一养殖模式已覆盖超过10万亩海域。这种生态养殖方式非常适合鲍鱼的生长。”荣成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楚海军介绍。


上万吨的鲍鱼如何迁徙?据介绍,在“海运迁徙”时,鲍鱼苗和半成品鲍鱼会连同笼子一起被装上小船,然后转运到活水船上。通过活水运输,可以显著提高鲍鱼的存活率,仅需4天即可到达目的地。而陆运的第一步则是给小鲍鱼苗“送别”,即浸泡在适宜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这样小鲍鱼苗就能轻松地从瓦片上剥离下来。剥离后的鲍鱼苗再经过工人仔细筛选,选出大小合适、身体健康的进行打包、分装和装车。与海运相比,陆运的鲍鱼苗更像是搭上了“特快列车”,仅需26个小时即可到达1600多公里外的福建。短短一个月内,就有5000万粒鲍鱼苗抵达福建。


荣成鲍鱼的“北鲍南养”迁徙之旅,不仅有效解决了鲍鱼在北方越冬面临的高风险、高死亡率和高费用等问题,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大大加快了鲍鱼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养殖周期,提升了品质,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如今,荣成鲍鱼已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带动了周边地区渔民就业和增收。养殖户邢云飞表示,通过互联网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粉丝销售鲍鱼,1个小时能卖出1000多斤。据悉,荣成鲍鱼每年的产品交易量可达数万吨,实现了从原料产地向集散交易市场的转变,形成了北方最大的鲍鱼产业链,促进了传统海带、龙须菜养殖业向生产、加工、交易三产融合的转型升级。(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51797068153973&wfr=spider&for=pc


广东汕尾:自主创新奏响深海牧歌


近日,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伏羲一号”,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该项目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建设,气候环境复杂、风急浪高,超强台风是此处“常客”。中广核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高抗台养殖平台是开展深远海养殖的基础,也是破解制约海洋牧场发展难题的关键核心技术。“伏羲一号”的建成投运,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详情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581717371863287&wfr=spider&for=pc


广西:促进海洋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2023年,广西水产品总产量达377万吨。


在防城港东湾,记者看到一个个庞大的镂空水泥模块整齐地堆放在海岸边。“这是用于渔业资源生态补偿的人工鱼礁,我们准备把它们投放到海洋牧场示范区里。”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宋振彪说。


据了解,人工鱼礁建设既是保护、增殖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一项基础工程。人工鱼礁投到海里后,会长满大型藻类,藻类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等,可以净化海水水质。人工鱼礁的表面还能形成极佳的饵料场,成为鱼类避敌、栖息和繁育的好地方。


据悉,广西累计投入资金2.26亿元,建设了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造及投放人工鱼礁6000多个,有效促进海洋生态良好循环发展。


在广西沿海,渔业设施养殖较为普及。东兴市庆丰设施渔业产业示范区就是一个大型设施养殖体。示范区负责人冯文武介绍,设施养殖是一种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渔业生产方式,通过设施建设提高养殖空间和水资源等利用效率,同时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进行水温水质控制、精准投喂等智能化管理。


推动设施养殖离不开科技支持。广西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持续在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周边海域放流各类海洋水生生物苗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教授工作站,共同构建科学经营的新模式、新技术示范基地。


“渔业+”融合发展迸发新活力。每逢节假日,防城港市沿海的涂海艺术村、白浪滩、金滩、白沙湾等热门旅游点都是游人如织,附近村庄的民宿一房难求。


详情见:
http://www.moa.gov.cn/xw/qg/202407/t20240730_6459939.htm


广东惠州:


近日,广东省惠州市举办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动工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旨在加快推动全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业态、新蓝海。


活动当天举行的中国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黄鱼种业创新基地项目动工仪式,既是对惠州海水种业“芯片”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度肯定,也是惠州抢占南海大黄鱼种业高地的关键举措。该项目首期计划投资1.8亿元,重点建设种源保育中心和苗种培育车间,以进一步加大对黄唇鱼的种源保护和大黄鱼的产业化应用。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惠州市农投集团与来自省内外的多家国企、民企签订了合作协议,共签约项目5宗,计划总投资达17亿元,重点围绕“种业—装备—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渔旅”等环节,全链条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一系列头部企业的深度参与、优质项目的正式签约动工,为惠州乃至全省海洋牧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详情见:
http://www.moa.gov.cn/xw/qg/202409/t20240903_6461745.htm




整理:海鲜指南 编辑部

编辑:马婷婷

2024

海鲜指南加星标,海产资讯不错过!



转载声明

本文为海鲜指南整理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海鲜指南
海鲜指南(Seafood Guide),海产专业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