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谁给马龙贴上老队员的标签

文摘   2024-10-06 22:47   辽宁  

今晚是世乒联大满贯赛北京站决赛。女单由王曼昱对阵孙颖莎,男单由马龙对阵林诗栋。

几位队员都很招人喜欢,虽然赛程到最后变成了队内赛,可都是我爱看的。现场看台上也是座无虚席,足见球迷朋友对这场比赛的重视程度。

比赛晚上六点就开始了。

我边陪爸妈吃饭,边把电视打开,在餐厅听比赛解说。

孙颖莎不愧为世界排名第一,她能够根据场上每一个球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战术,4:2赢下这场比赛,稳稳地拿到本次比赛冠军。

当然,王曼昱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好几个正手挑打都很奏效。只是接发球环节有一些不适应莎莎的变化,在这一点上失分率很高。

不管谁胜谁负,都是中国人的骄傲,祝贺她们!

女单决赛结束后,我把节目从中央电视台5换到中央电视台5+,然后回到厨房给爸妈准备晚上的水果。

预告说这个频道将直播男单比赛。原以为晚上7点就开始的比赛,因为上一个节目还没结束,还在播体育新闻,节目顺延。

听一位被采访的(从事其他项目的)女冠军说,她坚持得很辛苦,但她对别人称她为老队员始终不太舒服。她说,在训练和比赛的时候都是全身心投入,很少想到自己的年龄。

她也把马龙作为自己的榜样提出来,说体育竞赛的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在赛场上运动员更多的是要弘扬一种精神,一种拼搏的精神,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成绩固然重要,但跟宗旨和精神比起来,名次只能算做是一种激励手段。不论最后的成绩如何,你只要拼尽全力去参与了,你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苦练多年憋的那股劲儿得到释放,那就是好样的,为什么一定要反复强调别人有多少岁,还在名字前面冠以老队员的称谓呢!

她说得很直接,但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想起有一次我看电视台排球赛转播,听那个解说员介绍某位女队员说,这位队员身高只有一米八七。

他或许是想说如果她身材再高一点才完美。

可我听他那么说,心里就很别扭。

矮怎么了,人家技术水平在那儿呢,个子高矮跟水平又不是绝对的成正比。有的队员确实长了大高个,但指令从她的大脑传递到四肢的距离较长,明显感觉行动比矮个儿迟缓。再说高个子那么多,也没见她们都进国家队啊!

就像每次乒乓球比赛一提到马龙,每一位主持人都要反复说马龙的年龄。

如果我没记错,去年参加在四川的那场比赛,解说员就说过马龙已经是三十五岁高龄的老队员了,此战或许是他乒乓球生涯的最后一战。

可马龙他不是别人,他是马龙啊!世界上唯一一位双圈大满贯得主,全世界人都承认的六边形战士,所有世界级乒乓球比赛冠军悉数斩获。他以出色表现获得了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并与队友一起拿到男团冠军。

在马龙那里,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能力并没有因为年龄增长下降很多。

就像这次参加北京站的主场赛,马龙比林诗栋大了整整十七岁,十七岁是个什么概念?当年樊振东十七岁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如果单从年龄考虑,马龙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体能肯定都是下风。

但马龙最终完全凭借实力战胜一个个对手,成功闯进决赛。

虽然最后以3:4不敌小将林诗栋,但他的作用不只在夺冠,他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勇武,他对技战术水平的合理分配,他多年比赛的临场经验,对年轻一代运动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可以这样说,这场比赛两个人都是赢家!

诚然,那些解说员们提到他是老将,并没有嫌弃的意思,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能力超强又十分谦逊的优秀队员,本意都是想用年龄衬托他的能力。但我觉得马龙自己对这个老字也会有所芥蒂,毕竟新人那么多,都急火火地想要往前冲,老将不退似乎影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公平一点说,别管年龄如何,大家都靠实力说话,就像樊振东刚刚出道时那样,小将们如果有能力,能把马龙打下去才算真本事。

散碎的日子
用心记录,点滴收藏,慢慢回味,余生便有了舒心的向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