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说:外国一个偏远的小村通了火车,村民们好奇地看着火车一列一列驶过......——哦,这是余秋雨《雨夜短文》的第一篇《拼命挥手》。村里有个小孩,特别热情,每天火车来的时候,都会站在显眼的地方拼命挥手。挥了几天,他困惑了:我这么热情地挥手,为什么没人回应?是村子太丑,还是手势不对,抑或,站的位置不好?小男孩闷闷不乐,因为此事,他病了,但是,他仍每天坚持带病挥手,热情不减。父母很着急,为孩子四处寻医,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没有一个大夫能治好这孩子的怪病。有天,他从医院出来,住进一家小旅馆,长吁短叹引起了同室旅客的好奇,他告诉了实情,那人没多说,笑着去睡了。妻子告诉她:早上第一趟列车经过,有名旅客,探出半个身子,向着孩子拼命挥手,孩子非常高兴,病奇迹般地好了。一共两个拼命挥手,孩子在铁道边,对着火车上的乘客拼命挥手,挥了无数次,无一回应。有名旅客,在列车上向着孩子拼命挥手,两个挥手,就像电源的两头,瞬间接通,通电了,灯亮了,所有的郁闷和失望瞬间消散了。这个孩子,被失望推到了一个孤独苦闷的角落,有个人,偶尔得知,挥挥手,轻轻打开紧闭的门窗,阳光照进来了,世界明媚了,一切恢复正常。秋雨先生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善意,人类共情的善意,对他人热情该有的回应、接受和认可,很治愈。看似廉价,慈悲终究是慈悲,它有着天使的光环。孩子因为挥手得不到回应而抑郁成疾,这不太现实,也不合逻辑。小孩子是最不容易抑郁的,因为他们的世界布满了拒绝和失望。孩子盼着长大,无一不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心中所愿,想走,想跑,想做个翅膀,像鸟儿一样飞翔,独自一人去遥远的地方不会被父母阻止,自己赚钱买梦寐以求的东西......因为幼稚和不切实际,他们遇到的拒绝比成人多得多。好在,年轻人代谢快,在不断的屈服和接受中迅速长大、慢慢成熟。因为挥手无果而抑郁成疾,不大可能。这是其一。其二是父母,他们知道孩子的病因,也在积极治疗,但是,他没帮孩子去除心病,帮他认知真相。真相是什么?人这一生,付出和得到并不相等,谁大于谁也没个定数,落空、赔得底儿掉的也有。为人父母的责任之一就是据实告知,解疑答惑,让心思缜密的孩子提早知道。别扭的另一个原因,是早已发现,故事里的事真实存在,热情真的会落空。你拼命挥手,他兀自远离。对于这种看似无虞的忽视,你又能说什么呢?
下面这个故事,和前面无关。
邻村有个男孩,八九岁的时候,爱上了挖窑洞,有合适的土堎就去挖凿,大洞小洞到处挖,最大的据说可以蹲两个大人,小的狗都进不去。先开始不以为然,两三年了,还是挖个不停,村里人议论纷纷,说这孩子可能是冤死鬼投胎,想给自己挖坟呢。不巧的是,他出生的那天,村里的五保户去世了,没挖坟,就把他的旧窑洞封了门窗,住宅秒变阴宅。有人说,五保户想和别人一样,要座正经的墓穴。
家里人也惶恐,也打了也骂了,就是管不住,看过医生,问过神神,都没法子,好在家人无恙,孩子也没啥不对。初中以后不挖了,据说才进城时还挖过,半路上有过几个浅洞,大概城里生活精彩,注意力转移,挖着挖着不挖了。五十多年过去了,忽然想到这个人,跟他村里人打听,回答说,还活着,就那样,无他,癖好,执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