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撑的

文摘   2024-10-18 22:38   辽宁  
前几天,全红婵国宴打包一事忽然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说她节俭是美德的,有说她不懂礼仪规范的,还有说她傻的。
我们普通百姓没有谁有机会参加国宴,但即便是寻常跟朋友聚会,即便是国家一再倡导光盘行动,有好多人仍把剩饭打包看作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曾经有一位小同事,在背地里提到跟某某(我们共同熟悉的朋友)出去吃饭,说朋友给他丢人了。问及什么事让他这么难堪,却原来是那人打包剩饭菜让他感觉没面子。
“别人都不打包,就他拿个塑料袋子在那里装剩菜,一副穷不起的样子,太掉价了!”提起来,小同事依然是愤愤然。
我把这事跟我妈一说,我妈立马说,才吃几天饱饭,就忘了曾经挨饿的过往,这都是吃饱了撑的。
我妈那个年龄的人都挨过饿,到了我们这一代,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没有谁经常没饭吃。没经历过灾荒的人,真的不能理解粮食怎么会不够吃,更无法想象人持续挨饿是个怎样的滋味儿。
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天气严重干旱,好多地方寸草不生。本来那时候粮食生产能力就不高,再加上老天不给力,普通百姓人家几乎没有不挨饿的。
据我妈讲,她们村子里有一家六口人,到头来饿死了五口,仅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得以存活。
那时候死了人,自己家人是没力气抬出去的,要报告村干部过来抬人。这孩子心智聪明,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他不敢对任何人说,仍然按六口人去冒领一家人的粮食(大概是每人每天供应一两杂面),因而靠那点可怜的定量活了下来。
还有一户人家饿得实在没办法,男人拿了一柄木叉出去挖扶苗(音fumiao,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好像就是那种心形叶子的牵牛花)根充饥,肚子里没东西,哪来的力气啊,竟抱着木叉死在了地里。
巧的是,昨天我看了刘震云老师的一个访谈,他在讲他之所以写苦难写得那么真实,是因为从小家贫,亲身经历过那些困难的日子。提到1942年的灾荒,说他的母亲因为饥饿,把外婆的手腕都舔得露出了森森白骨。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想象一下,当活着成为第一要务,那时人的生存条件要多凄惨有多凄惨,要多难熬有多难熬。
在那种条件下,不要说国宴级别的饭菜,就算是普普通通的食物,宴会结束还会有剩余吗?退一步说,谁能吃得起宴席呢!
才刚刚过去了几十年,因为科技的发达,因为粮食的高产,因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几乎忘却了曾经经受过的苦难,什么剩饭菜不能吃,什么打包剩饭菜丢面子,优越的生活滋生了人的各种矫情。
而全红婵没有表现出一点世界冠军的傲娇,她单纯可爱,朴实无华,在她的观念里从没有过太多的复杂。她的优秀是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的,她从来没忘记自己的出身,她非常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
或许全红婵成了国宴打包第一人,但她打包不应该成为被别人贬低的由头,她节俭的行为应该得到尊重和赞美才对。
那些所谓的高大上,所谓的高品位,在国宴打包的行为面前,都变得暗淡无光。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浪费才是最可耻的!
&&&&&&

散碎的日子
用心记录,点滴收藏,慢慢回味,余生便有了舒心的向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