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国的借尸还魂:隋帝国的野心与梦想
文摘
2024-12-30 07:11
广东
公元220年,东汉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禅让于权臣曹丕,之后汉帝国内部的分裂势力公开建国,并依次建立起曹魏、蜀汉、东吴,历史上称之为三国时代。从220年东汉灭亡到589年隋军南下灭陈,东亚大陆在这300余年的漫长时间内基本处于大分裂的多国或两国并存状态。重建东亚大一统帝国,建立长久稳定的秩序是300多年来无数英雄豪杰的终极理想,而这一切被杨坚做到了。杨坚在篡夺鲜卑人宇文氏的北周后,于581年建国号隋,589年隋统一东亚大陆。统一天下的壮举在杨坚之前还有一个人做到了,那就是司马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也短暂的完成了统一,但是他的帝国在他死后分崩离析。所谓乱世,指的是旧有的社会问题尚待解决,西晋统一之后的政策没有解决东汉帝国覆灭后困扰世人的重重问题,依靠武力的短暂统一最终被新的更强大的武力推翻。那个时代困扰世人的问题是什么呢?简单说是三层:一是民族矛盾,汉晋以来内迁大陆的内亚游牧民族同农耕民族汉人的融合问题;二是阶级矛盾,中央集权同地方世家大族的矛盾,世家大族是西汉以来形成的在地方和中央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三是皇权问题,如何强化皇权,避免一轮又一轮的外戚、权臣、宦官干政。秦帝国开启了东亚大陆的大一统历史,但是秦的国寿只有15年。两汉长达400年的国寿和几百年稳定的大一统秩序让杨坚心之所向,比肩两汉,甚至超越两汉,让隋帝国的大厦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之上,恢复万国来朝的不朽基业成为隋乃至后面唐的统治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隋帝国在本质上不过是秦汉帝国的借尸还魂,而在事实上隋唐的制度确实是对秦汉的回归。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鲜卑人和其他民族陆续融入汉族,汉族作为朝廷统治下的编户齐民和农耕民族的本质没有改变。可能汉族的原来血统融入了不少内亚基因,但是汉族本身是一个文化民族,而不是以血统作为区分的民族。几百年的汉化和融合,困扰西晋和前秦、北魏的民族矛盾在隋唐时代已经无限淡化。门阀政治开始于西汉中叶,西汉初年大封功臣奠定了地方豪强的基础。之后历经文景之治,地方豪强逐步控制地方经济。虽然汉武帝运用国家力量重挫豪强,但是豪强壮大,古典军国帝国异化为新封建社会是不可阻挡的驱使,这一趋势发展的最后结果便是门阀政治和地方割据。皇帝从凌驾万民之上的绝对独裁者异化为门阀贵族利益的代言人和新的周天子。为了解决门阀问题,就必须要重新恢复到秦汉帝国得以生存的根基上来,即商鞅变法确定的军户制。隋帝国借助关陇军事集团的力量登上权力之巅,原先汉晋时代遗留的门阀旧贵在被300多年来的大小乱世削弱以后已无力同新贵族和背后的帝国政府对抗。北魏的均田制被隋唐统治者继承下来,一家一户的耕战结合的小家庭再次成为东亚经济的主要成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在秦汉覆灭的几百年后再次出现。下图是均田制示意图。为了彻底根治门阀政治的问题,隋帝国发明了科举制,虽然朝廷任用官员主要还是侧重家世,但是科举制为中下层民众开辟了一条做官的捷径,这一制度为中华文明在唐宋时代从贵族政治转向平民政治奠定了基础。外戚乱政、宦官专权、权臣干政的问题在门阀政治的根本问题被解决后暂时得到缓解,但是隋唐也从未根治这几个问题,问题解决的不彻底和关陇集团演化为新的门阀,种种问题为下一次大乱世埋下伏笔。汉借秦运,唐借隋运。原本应当和两汉并肩的隋却活成了秦的模样,承载着杨氏梦想和野心的开皇、大业年号在隋末乱世的烽火狼烟中化为灰烬,带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