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索与“心”实践 | 当肿瘤遇上心脏病,如何实现治疗&护心“双丰收”?

文摘   2024-11-25 09:04   辽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记得加星标哦~



预约挂号看这里






近日,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会议(AHA)在芝加哥举行。在备受瞩目的“全球心衰与心肌病的战略变迁”上,大医一院刘莹教授精彩回顾了在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探索与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肿瘤心脏病学探索的萌芽


早在2014年,大医一院夏云龙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住院患者的获得性QT间期延长很多源于肿瘤,引发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关注。


2016年6月5日,夏云龙教授联合肿瘤科刘基巍教授率先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专家研讨会,以张运院士为代表的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心血管专家,及于世英、梁军教授等肿瘤学专家等首次在此领域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明晰了肿瘤心脏病学的主要学科定位: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问题;肿瘤合并心脏病;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的共同危险因素;心脏肿瘤(良性与恶性)。同时深入探讨了肿瘤心脏病学未来发展计划、开展形式等,将“肿瘤心脏病学”确立为正式的中文名称,发出“心”系肿瘤,协同发展的《大连倡议书》,标志着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正式成立。


2016年8月24日“肿瘤心脏病学门诊”正式成立,并成立肿瘤心脏病学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体化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治策略。


2016年11月在大连召开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CCOC 2016),对推动我国肿瘤心脏病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7年4月,夏云龙教授与张运院士联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撰文《萌芽中的肿瘤心脏病学:机遇与挑战》,这一学科就此进入我国公众视野。继之,2018年在中华医学英文版(CMJ)撰文《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现状、发展和未来》,并基于文献积累和临床实践编撰了中国首部《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开启了肿瘤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探索与实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

肿瘤心脏病学探索中发展


肿瘤心脏病学发展之初得到了韩雅玲院士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CSC)成立了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肿瘤领域的权威学会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学会(CACA)均成立了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同时,在全国各肿瘤心脏病学专家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全国相继成立了30余家肿瘤心脏病诊疗中心,全国肿瘤心脏病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系列相关指南、规范,强调在抗癌治疗全程对患者进行心血管损伤预警、评估与监测,推广肿瘤治疗致心血管损伤的诊疗规范。

中国肿瘤心脏病学诊疗中心及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分布图


为积极推动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学术交流与研讨,自2016年始连续举办八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大会(CCOC),并在国内心血管及肿瘤领域的大型学术会议召开肿瘤心脏病学论坛100余场,加强肿瘤及心血管病医师的防控意识及相关培训;合作建立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网站,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加强多学科联动,2020年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联合各大学会倡导“6月5日”为肿瘤心脏病日,发起全国的肿瘤心脏病学宣传周,进一步推动科普宣传,呼吁肿瘤患者的心脏保护。


2021年6月5日“肿瘤心脏病日”,为进一步推动肿瘤心脏病学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临床指南与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发起成立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协作组(China Cardio-Oncology Research Group,CCORG)。CCORG是由国内具有一定肿瘤心脏病学诊疗和科研实力的医疗单位联合组成的、通过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促进中国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发展的研究型学术团体,首批协作组成员由来自17家国内知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组成,已注册开展肿瘤心脏病学临床研究6项,为肿瘤心脏病学的中国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和指导。


此外,自2016年始积极参与国际肿瘤心脏病学的交流,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密切合作,并且与美国华裔心脏病学会共同建立中美肿瘤心脏病学联合会诊平台,国际社会也密切关注并支持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大医一院的创新性工作获得国际认可,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ardio-Oncology发表专题文章介绍其基础科研与临床进展、肿瘤心脏病门诊的建立及国内引领性的肿瘤心脏病学科推广等工作。

AI赋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


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首部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提供了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基线风险评估评分系统(HFA-ICOS)。但该评分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推动CTR-CVT基线评估及监测,大医一院首创“肿瘤心脏病筛查与评估大模型”,实现对肿瘤患者CTR-CVT实时、精准筛查评估,该大模型将构建一个多中心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数据整合,打破跨学科壁垒,通过大规模的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验证大模型的有效性,提升肿瘤心脏病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与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患者仍然欠缺多学科联合的干预和保护。更重要的是,我国存在大量的患者人群,巨大的临床需求决定了肿瘤心血管病这一交叉学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心血管与肿瘤疾病虽然是不同的疾病,但有很多共同的机制,例如高龄、危险因素、基因遗传背景以及免疫机制等。因此,在当前疾病机制理解以及医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加强学科交叉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探讨相关机制;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例登记数据库;策划肿瘤心脏病学单元建立;抗肿瘤治疗早期的心脏毒性评估;强化肿瘤心脏病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设立肿瘤心脏病学的教育教学规范;策划召开学术会议和学术推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最终使得肿瘤心脏病学形成更完善的防控体系及规范诊治流程,将指导临床患者的预防、监测和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专家简介


刘莹,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医一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致力于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积极开展心肌病的精准诊治和管理;推动肿瘤心脏病学的早期筛查和诊治;建立规范心血管疾病的抗凝管理体系;曾赴美国Cleveland Clinic及瑞典Lund University研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自然联合重点项目3项;曾在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ESC Heart Failure、European Heart Journal、JACC: Cardio-oncology等中英文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15余篇。执笔及参与指南共识撰写15部;主编《规范化抗凝门诊实用手册》;《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副主编;参编书籍20部。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10项;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全国专家学组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及结构性心脏病学组;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连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连心脏学会理事。


素材来源 | 心血管病院

微信编辑 | 金怡蕾

校对 | 赵晨 林文静 贾斯琪

责编/审核 | 赵红英



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内容


再添“国字号”!大医一院3个专科进入国家队

岐黄传薪火 | 国家级大咖助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再添新动能

国庆·担当 | 大医一院专家赴藏义诊,跨越山海“送光明”

迎国庆 | 大医一院“卓越工匠”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央媒聚焦 | 跨越山海,他们接力续写援藏篇章

附属一院随大连医科大学代表团赴那曲市人民医院调研并慰问援藏队员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大医一院举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签约仪式

强化纪律意识 坚守廉洁底线 | 大医一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重磅!大医一院牵头编制的医疗技术管理全国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AI赋能新质生产力,党建强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化沟通合作,拓展创新思路,大医一院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交流座谈

22岁白血病小伙合并大气道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开放生命通道!

全国首评!大医一院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大医一院官方订阅号,本着“弘道笃行 精诚大医”的院训,“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院风,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订阅号上的医院标识内容,版权归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任何复制、下载均属侵权,我院保留法律上的追究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