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子”解决心脏大问题!大医一院微创介入治疗瓣膜病又有新突破

文摘   2025-01-03 16:05   辽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记得加星标哦~



预约挂号看这里






近日,大医一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副主任郭然的带领下,在麻醉科、心脏超声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下,为一例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手术用时一小时,次日复查心脏超声,瓣膜返流显著改善,无其它并发症,患者顺利出院。

患者为老年男性,3个月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但症状反复,逐渐加重,遂于大医一院就诊。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后叶脱垂、腱索断裂并重度返流(P2),左心系统增大,中度肺动脉高压。冠脉CT未见异常。


术前食道超声显示:MR4+,脱垂位置主要在2区,宽度约18mm,病变后叶斜甩向2.5区,最大反流GAP约7mm,反流位置1.5区-2.5区, 瓣叶长度PML11-12mm,AML24-25mm,左房左室大小尚可,左室收缩功能EF降低,瓣口面积预估6平方厘米左右,穿刺点较低,约3.7cm,解剖适合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


手术中,患者全麻生效后,置入食道超声探头,穿刺右股静脉,TEE引导下,送入8.5F房间隔穿刺鞘穿刺房间隔,沿导丝送入24F导引鞘至左房,沿鞘管送入德晋医疗DragonFly XW0612二尖瓣夹系统,在TEE下调整二尖瓣夹位置,于二尖瓣A2/P2区域成功抓取前后瓣叶,TEE评估二尖瓣微量反流,平均跨瓣压差1mmHg,左房压由术前55/-2(14)mmHg,降至术后12/4(7)mmHg,位置满意,锁定并释放二尖瓣夹。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据研究报道,目前我国需要治疗的MR患者约为750万。既往外科手术是除药物治疗外,MR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比率在美国也仅有2%。TEER术式因创伤小 、恢复快的特点,成为了治疗MR的一种新选择 。


TEER借鉴外科缘对缘二尖瓣修复术,采用二尖瓣夹合装置,经股静脉途径,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X线造影机引导下夹住二尖瓣反流区的前、后瓣叶并使之接合,使收缩期二尖瓣瓣叶的间隙减少或消失,而舒张期瓣口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或多孔,从而减少MR。在国际上,TEER已成为目前证据最多的MR介入技术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该项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TEER在中国实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值得肯定。


此次TEER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大医一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继经导管主动脉瓣微创置换(TAVR)成熟、常规化后,在微创介入治疗瓣膜病领域又有新的突破,能够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改善预后。



 了解我们 






大医一院心血管病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由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心脏重症科、心脏影像科等多学科整合而成,是东三省最大的瓣膜病基地之一。现已成熟开展所有瓣膜开胸及部分瓣膜的不开胸微创介入手术。内外科密切合作,一站式会诊制度,精湛的技术,踏实的作风,敢挑战、勇担当的精神,至善至仁的信念,是团队一贯坚持的理念与特色。



专家简介



郭然,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医一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委员。主要专注于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心脏超声诊断。


丛涛,男,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大医一院心血管超声科主任。主要从事心脏超声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曾赴美国麻省总医院学习。主持辽宁省科技厅课题二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收录文章20余篇。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血管超声造影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大连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大连心脏学会监事。


姜晓晓,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研修。擅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主持大连市课题一项,发表SCI及中华核心多篇。2018年获得全国第三届心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冠军。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东北TAVR联盟青年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细胞组织损伤修复与医工融合专业委员,大连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委员。


高欣,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结构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诊治。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发表核心期刊及英文论文多篇。


稿件来源 | 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

微信编辑 | 金怡蕾

校对 | 赵晨 林文静 贾斯琪

责编/审核 | 赵红英



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内容


身体出现“报警信号”提示该做胃肠镜了!这些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

手上长了“包”,不一定是腱鞘囊肿,小心是肿瘤!

换季输液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提醒!

住院“一床难求”?大医一院这里升级扩容了!

再添“国字号”!大医一院3个专科进入国家队

岐黄传薪火 | 国家级大咖助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再添新动能

迎国庆 | 大医一院“卓越工匠”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大医一院举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签约仪式

重磅!大医一院牵头编制的医疗技术管理全国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AI赋能新质生产力,党建强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评!大医一院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大医一院官方订阅号,本着“弘道笃行 精诚大医”的院训,“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院风,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订阅号上的医院标识内容,版权归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任何复制、下载均属侵权,我院保留法律上的追究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