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名人宁超武家族

文化   2025-01-19 23:56   广东  

忻县(今忻府区)有两个宁氏名人:一个是清朝时跟随左宗棠新疆平叛的宁鸿章,一个是民国时跟随阎锡山处理军政的宁超武。

宁鸿章的祖上于明朝从洪洞县大槐树迁到忻县西南乡的庄磨、傅家庄一带。宁超武的曾祖则于清朝光绪年间从五台县松台村逃荒到忻县西北乡的后河堡乡炮张沟村。

宁超武生于1896年,祖父为宁根喜,叔祖父分别为宁根宝和宁书根。祖父家为殷实之家,院门上曾悬挂有“乡饮介宾”的牌匾。宁根喜也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宁永年、次子宁永来、三子宁永德、四子宁永祥。宁永年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迁到静乐县磨盘沟村,他的弟弟们分别在忻县下柏色、上沙沟、炮张沟三个村务农。如今,在磨盘山村,还有一溜二进式四合院的宁家宅院,它见证了宁永年一家继承祖业、艰难发展的奋斗历程。

宁永年在迁到静乐磨盘沟前,就已有了长子宁超武。

宁超武生于1896年,9岁时入忻县上沙沟私塾。1911年考入忻县中学堂4班。1915年升入山西大学。1919年考入留日预备学校。1920年被保送到日本庆应大学。1921年毕业回国,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长。1932年仛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参事。1933年任山西文献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印《山右丛书》《山西献征》《山西乡贤事略》等书籍。1936年任山西要电编辑处负责人。1938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中将主任。1942年调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先后帮助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和阎锡山处理省政府一切事宜。1947年秋,因宁超武不积极奉行“兵农合一”“三自传训”等暴政,阎锡山的心腹梁化之便又把他调到了山西文献委员会,出任主任委员。1949年太原解放后,他被分配到山西省工业厅工作。1951年,被选为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52年农历三月初三病逝。

宁超武擅长书法,他将颜(颜真卿)体和何(何绍基)体书法融为一体,字迹苍劲挺拔、圆润雄伟。阎锡山的题词和署签大多由宁超武代笔,如太原鼓楼上的“造产救国”、原同蒲铁路线之各站名(如段家岭隧道“尔旺洞”)、五台山南山寺的“为善修德”、吉县克难坡及望河亭词联及阎锡山故居的八通碑及家训格言等都出自宁超武之手。其子宁瑜曾就职于陕西省教育厅,其女宁韵兰曾在陕西省延安市新华书店任会计。


宁超武的二弟宁绳武于1989年6月去世,长子宁瑶曾历任四川省绵阳地委书记、四川省交通厅厅长、四川省人大财经委主任。次子宁琨毕业于范亭中学,抗日战争时期在晋绥边区工作;解放后历任静乐县教育局科员、农办主任、公社主任、农业局局长等职,也像伯父宁超武一样喜欢书法,以何体为主,作品多次获奖。三字宁瑱曾任西南煤管局供销处副处长、四川省白水煤矿矿长等。四子宁环历任静乐县磨盘沟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长女宁亦兰曾在陕西西安二十六中任教。次女宁仙兰在家务农。


宁超武的三弟宁允武曾随其在山西省政府供职,也擅长书法,以何体楷书为主。儿子宁瑛、女儿宁梓分别在工业管理部门和商业部门工作。


宁超武的四弟宁崇武一直在家务农,儿子宁琛、宁璋、宁琏,女儿宁云兰均为农民。


静乐县磨盘沟宁氏人丁兴旺,或农或工或商,或为公职人员,均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转自“文明三晋”公众号


重磅:全球首个甯氏AI上线

甯氏源流
传承甯氏文化 弘扬甯氏正能量
 最新文章